我为什么要接受你“搭配”的意见?
2004-04-29李时新
李时新
对于什么是"用事实说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强调的是"事实",也就是说传播某个观点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不能为了自己的宣传意图来制造事实;一种观点看重的是"说话",认为报道事实就是为了宣传某种思想;还有一种观点将"说话"的含义泛化,认为它不只是指"观点的宣传","报道目的"也是其应有之义,比如报道生产和市场的信息,就是为了帮助生产者和经营者了解经济动向,等等。①那么,"用事实说话"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对此,最经典的莫过于胡乔木1946年9月1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人人要学会写新闻》所作的阐述。他说:"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我们经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我们不要装假,因为我们所要宣传的只是真实的事实。"②作者清晰地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传递事实就是为了发表意见,也就是说,传播观点比起报道新闻来,显得更为重要。显然,"用事实说话"其实是一种宣传手段。可以说,这个理论的产生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在战争年代,党报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挥的是政治宣传的功能;而如果宣传完全借助于理论的直接灌输,其作用是很有限的,因而,以人人都能理解、接受的最为感性的东西--新闻事实为载体来传达思想就成为必然。可以这样说,那时的新闻与宣传是彼此不分的,报道新闻就是为了达到宣达观点的目的,这才是"用事实说话"的真实含义。
那么,当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用事实说话"是否可以保持其原有的功效呢?笔者对此表示怀疑。应该说,"用事实说话"曾经发挥过很大的作用。然而,社会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受众的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用事实说话"的弊端也就日渐显露出来。
一、事实与观点的关系
事实决定观点,观点源于事实,观点要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由于"用事实说话"与生俱来的宣传倾向,加上传者宣传上急功近利思想的支使,很容易导致传者主观意图的膨胀,即从主观需要出发,用观点来摆布事实,使得事实的本质被扭曲。在一些指导性新闻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上面刚有一个政策和任务出台,下面马上就有事实和典型"呼应",给人不真实之感。实际上,在一个开放变动的社会,要想用几个事实印证一种并不相关的观点并不是难事。另外,为了使事实适合宣传目的,不惜削足适履,随意裁剪事实,或者只反映事实的一个侧面,或者只报道事实的某个局部,却对其他部分视而不见,这就有损于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当然,这并不是说"用事实说话"必然产生上述结果,但由于传者强烈的宣传动机("用事实说话")造成了这种结果却是不争的事实。
二、"用事实说话"与受众的关系
从某个角度讲,"用事实说话"就是传者本位的反映,体现了传者迫切的宣传指导冲动,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1.过于关注传者自身的需要
"用事实说话"天然就决定了传者要以"说话"为中心,以传达思想、观点和意见为己任,这样,传者的关注点实质上只有两个:一是已经形成的思想、观点和意见,二是如何通过对事实的选择、措词、排列将意见有效地传递出去,也就是说,传者只有在能够传递某种意见的前提下才会传播特定的新闻,新闻不过是承载意见的一种手段而已。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受众只有满足接触其意见的先决条件才能获得新闻,这恰好与受众接近媒体以寻求新闻的目的相抵牾。可以说,"用事实说话"本身并不是把受众需求置于首要位置的,它体现的是传者的意志,带着一定的历史痕迹。
2.难以提供充分的信息
由于"用事实说话"以传递意见主导传播过程,这样宣传价值就成为其度量事实的首要标准,而许许多多有新闻价值而没有什么宣传价值或宣传价值不大的事实就会排斥在传者的视野之外,其结果是报道范围狭小,题材单一;另一方面,因为"用事实说话"是以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遣词用句的技巧来表达无形的意见,而不是由传者直接地对事实加以分析、评论,这样就影响受众深刻地了解事实。
3.激起受众的抵触情绪
"用事实说话"在报道中可能导致的生拉硬扯、乱扭角度或者事实失真都会引起受众的反感,但问题还不止这些。一直以来,人们把"用事实说话"当作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技巧而津津乐道,大加推崇,却对由此产生的对受众人格的轻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根本就没有想到。在"用事实说话"的理论的支撑下,传者的心态是:受众需要新闻,我只想传送意见;受众要得到新闻,就得接受我的意见,--表现出传者惯有的强权,而受众则完全诉之无门。受众完全有理由质问:我为什么要接受你"搭配"的意见呢?此外,"用事实说话"还有一个思维定势,那就是,受众是一个需要不断教育和指导的社会群体,正因为如此,传者素来以教育者和指导者的角度报道新闻,与此相对应,受众也就成了教育和指导对象。应该说,当今的受众不论是在文化层次、思想深度、思想活跃度,还是在阅历、视野和社会参与度等诸多方面都是以前的受众无法可比的。"用事实说话",应当反思反思了。
当然,笔者并不是要全盘否定"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在新闻宣传中的价值不能低估,但它在宣传报道中暴露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注释:
①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23页。
②《中国共产党新闻文件汇编》下册,新华出版社,1980年,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