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密麦家:从县念入手

2004-04-29

青年作家 2004年1期
关键词:数学家解密题材

文 洁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在小说里写了那么多天才数学家,大家都在猜测你本人是否在数学方面也有些天赋。

麦家(以下简称麦):没有。中学时候我的数学很一般化的,但我参加高考数学又考得特别好,10O分,满分。这个真的很奇怪。我觉得数学好像跟我有什么缘分似的,在我最需要它的时候,它总是能够帮我。10多年来,我写了那么多小说,最后还是《解密》在全国影响比较大,因为我在里面写了些数学家。有些东西似乎不好说的,总的说,我觉得数学好像跟我很有缘的,总是在关键时刻帮助我,给我意外的荣耀和惊喜。

记:在这个缘分之下,即使没有天分,也不影响你在小说中接近数学这门科学?

麦:那没有这么神。事实上,《解密》这个小说我酝酿和写的时间特别长。从1991年就开始写了,它就像一棵树一样,长的速度特别慢。开始想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知道里面会有数学家,然后在这个10年当中,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趣闻,我显得特别敏感。我把看到的所有数学家的知识,都自觉地积累下来,时间长了,就多了。应该说,里面关于数学家的知识性的东西应该都是正确的,有据可查的。

记:要把数学这样非常玄奥的东西,写进小说里让大众阅读并且能够明白,这个转换你如何完成?

麦:写小说是个手艺活,讲故事是最基本的手艺。你首先要有种结构的能力,讲故事就是结构。我写的数学家、破译家,他们的人生是很枯燥的,可我的小说很多人都反映可读性非常好,为什么?就是我发现了中国老百姓一个巨大的好奇心。对国家秘密机构的好奇心。而我就用人的这种好奇心来结构这部小说,起码是心理结构。

记:以此作为你小说的支撑、底子,或者一个诱饵?

麦:我赞成你底子的说法,对,我找到了这么一个托盘,一个好奇的平台,现在有人把它命名为“特情小说”。

记:但一本小说让人感觉可信最重要的是细节的真实和逻辑的完整,你怎么办?

麦:这就是一个小说家最基本的功夫了。最真实的东西我肯定不能说,我要虚拟一个世界,一种人生,一种命运,以及无数的细节、情节,同时要做到自圆其说。很多小说你看了以后不舒服。就说明他虚拟的功夫不到家,要不就是自圆其说的功夫差了。前者表明他想象力不行,后者表明他控制力不好。但我的想象力和控制能力都没问题的,小说里很多东西都是我在家里编出来的,像里面的数字棋。因为时间太漫长,写了10年,这当中有很多时候我并没有认真地写小说,而是玩味小说里面的一些细节,我在玩赏它们。为什么写小说很辛苦,但我们还是在不停地写,就是因为它本身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情。

记:自《解密》后,你相继写了类似题材的长篇小说《暗算》和不少的中篇小说,因为你看到了《解密》展现出来的市场需求?

麦:是的。在《解密》之前我曾经写过一个中篇小说《陈华南的笔记本》,文艺界的评价非常高,很多杂志都选了,也接到好多电话。然后我就想,以前写了那么多小说,没有什么反应,为什么这个小说反应那么好?我就像尝到甜头一样。另外一方面,这个题材我还是比较熟悉的,我知道有这样的部门,虽然没有具体干过这样的工作,但我多多少少有些别人没有的了解,在外围做过些服务性的工作……

记:你打算一直在这个题材上写下去吗?

麦:我想再写一部长篇,还是这类题材,然后我肯定要告别这个题材。我想我还可以写一部,写完以后,就要写其它题材了。实际上,我已经尝试写了一篇《黑记》,讲了一个很荒诞的故事。文艺界评论说,我这个人写什么都很怪。

记:怪来自何处?

麦:本身我就是个生活在幻想中的人,我这个人在性格上很不合群,我更多的是生活在内心中。

记:你是否认为小说的本质是给人带来阅读的空间和想象的快乐?

麦:我是这样想的,一个读者去看小说,并不是想在小说当中寻找现实,或者说,就是在寻找现实,肯定也是心理现实,而不是生活的现实。生活总的来说是随着我们一点点地长大,越活越觉得很重。年轻的时候比较轻,是向上飞的,而随着年岁的增加,内心的负重越大,人开始向下沉。我想人们不论是亲近什么艺术,不管是读小说,还是看话剧、看电影,都是想让自己变得轻盈一点,暂时地摆脱一下内心重的感觉。

记:现在你应该算是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了吧,在《解密》之后推出的《暗算》估计也就一年的时间。

麦:《暗算》写得比较快,大概就8个月的时间。这个小说的结构可以让我快速地把它写完,它是5个人物,5个故事,我命名它是抽屉小说,每个抽屉是独立的,可以拉出来,单独地使用,放在一起,又变成一个整体。很多普通读者认为,这本书比《解密》好看,但在我心目中,它的文学品质没有《解密》好。《解密》那种小说是宝塔式小说,难度比较大。我写得很累,写第二部时,潜意识就想轻松点,写作难度相对来说比较低一点。我没有在难度上去挑战第一部。

记:看来你的策略是确定每一本书有一个重点突破口,各自占领一个目标市场?

麦:对,理想上是这样的,但效果上不能这么说。有时候我也不是刻意那么做,而是凭感觉在做。比如我写《暗算》,有各种因素,第一,出版商催得紧,他不可能等你10年再出一本吧:第二,我当时的写作环境也比较浮躁,在鲁迅文学院,每天要上课,很难潜心下来写作。还有一个,人家说,现在的作家两年不写东西,甚至一年,别人就把你抛弃了。

记:在我来采访你之前,征集了关于你的两大悬念。你愿不愿意猜一下,是哪两个?

麦:一个是我能不能得茅盾文学奖,第二个,是不是挣了很多钱。

记:一个正确,一个错误。大家确实很关心你是不是能得到今年的茅盾文学奖,但另外一个是猜测你是否真正做过特情工作,不过第二个问题前面你已经回答了。

麦:第一个问题我简直无法回答。来之前我就在想,你肯定要问这个问题,其实这个不应该是我的问题,一个作品写出来过后,参加评奖活动,结论是评委和读者来下,我个人说什么等于零。我的愿望也等于零。

记:不管是否得奖,我们都挺为你高兴,它至少又一次证明了成都作家的实力。哦,祖籍浙江的你怎么选择了在成都安家落户?

麦:我娶了一个四川媳妇。以前我在南京部队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爱人,当时她在南京大学读书。部队调动很容易,加上我还会写点文章,一般单位都愿意要我,就这样调过来了。

记:在成都生活的感觉怎么样?

麦:我喜欢这个城市,但是又害怕。因为这个城市确实太舒服了,害怕呆久了会……(笑)不过真的是个非常人性化的城市,老百姓生活得很舒服。如果说成都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那就是离北京远了点。

记:为什么?

麦:因为现在的文化中心还是在北京,北京的媒体可以覆盖全国。如果一个成都作家要向全国舞台进军,会比北京作家难得多,相当于要多走一步。

记:但你很幸运,《解密》发表后,不仅很快获得了2002年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而且现在又获得了今年茅盾文学奖提名,一举成名的感觉怎么样?

麦:成名?也不是吧,就圈内人知道,社会上还不知道,老百姓谁认识你啊。我想有一天《解密》搬上屏幕了,可能会好一点。其实知道不知道,也无所谓。

记真的无所谓吗?名气大你的书可以卖得更多,好处显而易见。

麦:如果有更多的人知道,也就意味着我有更多的时间不能用来写小说。这个话题我都不知道怎么说,谁都想成名,但成名确实有成名的麻烦。而且我这个人还是不太擅长在众人面前表演,内心是非常清净的一个人,熟人面前看起来没大没小的,说话也很随便,其实我在外人面前很紧张。因为我毕竟在部队呆了17年,很多人都可以感觉出来,在部队呆过和没呆过绝对不一样,呆过的人放不开。

猜你喜欢

数学家解密题材
解密“热胀冷缩”
“买来的”数学家
爱睡懒觉的数学家
解密“一包三改”
数学家相亲
炫词解密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数学家回答“神”问题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