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中的兵器城

2004-04-29曾振宇

轻兵器 2004年10期
关键词:轻武器枪械兵器

曾振宇 黄 俊

作为《轻兵器》杂志的记者,当然关心兵器试验中心有关轻武器试验的情况了。轻武器作为国家常规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试验是怎样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呢?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轻武器试验部的有关负责人和部分技术骨干。

范启胜,现任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轻武器试验部总工程师,中国兵工学会轻武器学会委员,研究生学历,在读博士。

范总工程师从事轻武器工作30多年来,参加或主持完成的试验达百项,完成科研课题10余项,获军队军事科学研究特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四等奖4项,主编和参加著书6部,发表论文23篇,荣立三等功3次,获国防科工委先进个人称号2次。

记者:范总,您好!在兵器试验中心组建50周年的喜庆日子,我们代表《轻兵器》杂志社和广大读者向常年奋斗在兵器试验中心的广大官兵以及为中心建设、发展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请您为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轻武器试验部主要承担的任务是什么?

范启胜:我部是常规兵器试验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对单兵和小组携行使用的武器产品进行定型、鉴定、科研摸底、产品交验、射表编拟等任务。

记者:轻武器试验部是何时组建的?何时打响了我国轻武器试验的“第一枪”?

范启胜:轻武器部隶属于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这个中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试验靶场,是经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3位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批准建立的。1954年9月初,首批人员开赴草原进行建设。为此,应该讲,轻武器试验部随同兵器试验中心组建于1954年。

轻武器试验部的第一项试验任务,是在1955年9月8日~ 10月24日对我国东北某厂仿制生产的某型手枪进行产品质量检验试验。当时是在荆棘丛生的草原上,侵华日军留下的飞机堡附近打响了轻武器试验的“第一枪”。据史料记载,有42人参加了该次试验。当时,虽然试验条件非常简陋,但是经过参试人员不畏艰难困苦地日夜奋战,圆满完成了任务。

记者:做武器试验必须按武器试验法进行,那么我国最早的轻武器试验法是怎样产生的?

范启胜:在苏联专家A·沃尔柯夫的帮助下,我们依据俄文资料翻译成中文《枪械在各种条件下的试验法——草案》、《枪弹弹丸一致性试验法》和《轻武器内弹道试验法——草案》,1961年4月28日,我们编写出自己的《轻武器试验法——草稿》,一直使用到1974年。

记者:轻武器试验部的第一座环境模拟试验室是何时建成的?在建成之前是如何进行扬尘、高低温试验的?

范启胜:第一座环境模拟试验室于1956年开始筹建,195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没有环境模拟试验室的那段时间里,做扬尘试验完全靠人工扬尘,简单地说,是用铁锹一锹一锹地将尘沙扬起,靠自然风将扬起的尘土吹向被试武器,进行试验的射手就站在这样风沙弥漫的环境中实弹射击。试验条件的简陋可想而知!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艰苦更不用说,但那时的人们都认为“兵器试验中心的事就是自己家里的事”,工作起来不讲代价。有一位叫刘海寅的老同志,在做手榴弹试验时,不怕危险,就站在投弹手战士的身边,为投弹的战士壮胆,直到手榴弹一发一发地投完为止。这种忘我工作的“草原精神”,使大家深受感染。

那时的低温试验要到海拉尔去做,高温试验要到重庆去做。

记者:轻武器试验部的发展历经艰难,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轻武器试验部发展史。

范启胜:轻武器试验部的发展历程有4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一是初建时期。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是场区建设。当时,在兵器试验中心 “边建设,边试验,边培养干部”的“三边”正确方针指导下,轻武器试验专业技术队伍已初步形成,在苏联专家A·沃尔柯夫的指导下,建立起了初步的试验项目和简单的试验方法,为以后轻武器试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轻武器部历史上发展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期间,我们完成了轻武器试验靶道的建设工程(总面积达8 000多平方米)。建成了我国自己的环境模拟试验室,可以进行高温、低温、扬尘、淋雨等模拟试验。引进了大量国内外研制的试验测试设备,技术队伍不断壮大,虽然1960年7月苏联专家撤走,但没有因此而影响我们轻武器试验部的正常建设。

三是“十年动乱”和轻武器部酝酿内迁时期。“文革”期间,我们党、国家和军队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摧残和损失。这场“浩劫”也给我们轻武器部的建设、发展和试验工作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一时期内,由于全国院校处于停办状态,致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得不到补充。同时,有近80%的干部先后被派出开展“四清”、 “三支两军”工作。我部的试验设施建设和测试设备的购置也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文革”后期的1971年,这种状态才得以好转,再加上轻武器部内迁的举棋不定,也影响了我部的建设步伐。

四是立足草原,扎根建设时期。1983年初,上级决定“轻武器部扎根草原,就地改扩建”。从此,又拉开了我部发展的新序幕。这一时期,新建和完善了大量的试验设施,如新的环境模拟试验室无论从建设规模还是从设施设备上都称得上国内一流,研制和购置了大量性能先进的测试设备。1987年制定了我国枪械定型试验的第一部国家军用标准《常规武器定型试验方法枪械》(GJB349.2 —87)及其他5部军标。1998年,我们根据轻武器的发展需求,又制定了《枪械性能试验方法》(GJB3484—98)及其他4部军标,从而使轻武器试验有“法”可依。同时,我们加强理论研究,解决了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为改革试验手段和改进试验方法打下了基础,同时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这一时期,我们完成了数百项试验任务,包括多项大型、系统任务和驻港、澳部队武器装备的应急任务。应该讲,这是轻武器部发展较为辉煌的一页。

记者:做武器试验特别是定型试验,耗弹量是很大的,那么轻武器试验部在为研制部门节省费用、缩短试验时间方面做了哪些开拓性工作?

范启胜:为了适应轻武器产品发展的需求,我们在提高试验质量,缩短试验周期,节省费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我们在做某型武器定型试验时,按过去的办法需要耗弹2万多发,费用可想而知,我们采用“模拟试验台代替实弹射击”的方法,节省了经费500多万元,缩短了三分之二的试验时间。

又如:采用减小子样量的方法,可使榴弹的消耗子样量减少30%。另外,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积极参与跟踪武器研制的全过程,与研制部门联合攻关,改变过去只管做定型试验,不参与被试武器在出问题时进行分析诊断的做法。所有这些,对缩短武器研制周期,节省研制费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张俊斌,男,汉族,1970年8月出生,1994年7月毕业于华北工学院自动武器专业,现任轻武器试验部一室副主任,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首届“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奖”、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十大学习成才标兵”称号,荣立三等功1次。主持和参加了多项试验任务,完成科研课题11项,其中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编写国军标1部,教材2部,训练大纲1部。

记者:张主任,您好!做轻武器试验必须按试验法进行,那么我国的轻武器试验法是如何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完善的?

张俊斌:轻武器试验部自建立以来,轻武器试验方法经历了由无到有,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轻武器试验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始终与我国轻武器发展是同步的,并且互相促进,互相推动。一方面,新的武器产品的诞生,牵引着试验方法和相关军用标准的需求,试验方法只有紧跟武器的发展,才能适应武器鉴定试验的需要;另一方面,试验方法的诞生又推动着武器产品的发展,使武器能够真正满足使用单位的需要,并进一步推动设计理论、加工能力、鉴定设施的发展。

我国的枪械试验方法或军用标准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80年代),试验标准由无到有。

我国轻武器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引进和仿制阶段,二为自行设计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80年代初期,新中国的轻武器是处于引进、仿制和改进阶段。进入1980年代,中国的轻武器发展走上了自行研制和设计的道路,尤其是新一代班用枪族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有了自己特色的轻武器。

与轻武器装备发展相适应,我国的轻武器试验鉴定体系从建场至1980年代的近30年间,一直沿袭着19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试验模式,其试验方法、试验理论以及试验设备、场区建设等均是基于该试验模式而建立的,有关试验方法或国家军用标准有:

1961年版本《轻武器试验法——草稿》主要内容包括枪械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试验方法。其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是依据苏联的地区和特点确定的,由于缺乏我国气象和地理条件的统计数据,因此,该试验法仅仅适用于当时的枪械验收试验和改进枪械的研究或鉴定试验。

1974年版本《轻武器试验法(试行稿)——枪械试验法》(QBQ—01)在总结历年枪械试验经验的基础上,1960~1970年代,兵器试验中心的技术人员深入到热带、寒区、西北高原等地军区、气象局、工厂、院校进行调研,收集了大量水文、气象、科研、生产方面的资料以及部队对轻武器使用方面的要求和意见,形成了这个版本的试验法。

第二阶段(1980~1990年代),试验方法得到发展,形成了国家军用标准— —1987年版本《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枪械》(GJB349.2—87)。

1980年代,为了适应轻武器发展的需要,技术人员在总结试验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武器发展的特点,对我国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研工作,并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到典型地区进行试验验证,获得了现场试验数据,完善了试验方法,形成了我国枪械定型试验第一部国家军用标准——《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枪械》(GJB 349.2—87)。

第三阶段(1990年代后),试验方法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较为先进的枪械试验法——1998年版本《枪械性能试验方法》(GJB3484—98)。

1990年代,技术人员收集了有关环境、气象、战术战役、步兵射击方法、轻武器实际使用情况、周边地理环境、部队试验方法等方面的材料,制定出《枪械性能试验方法》。这部试验法作为枪械设计定型试验的第二代标准,是针对第一代军标1987年版本《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 枪械》在执行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根据近年来枪械性能的发展并在实践中进行过研究论证后,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马力,男,满族,1962年10月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现为轻武器试验部总工程师助理。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多项试验任务,已取得18项科技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 项、三等奖9项、四等奖5项。4部国军标主编人。全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岗位特殊津贴享受者,荣立三等功1次。

记者:马工,您好!现行的枪械试验法已实行了6年,请您谈一谈对此试验法的看法。

马力:这部试验法在总体设计和编排上与以前的试验方法有较大的不同,试验理论上有较大突破,但经过几年的使用,还是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这部试验法采用的先进试验理论和试验技术比较突出,而对之前几部试验法在战术使用考核、人机工效考核及勤务使用性能考核方面继承发扬得不够,或者说突破性的东西不多;二是编写过程中没有开展大规模的部队调研,对近30年来部队使用轻武器装备情况了解得不深,为满足部队使用需要而设立的有针对性、创造性的试验考核项目不多。

记者:美国是军事大国,那么,制定我国现行的枪械试验法时,是否吸收了美军标中一些先进的东西?

马力:是的,美国的试验鉴定理论、统计理论、可靠性理论、维修性理论、风险分析理论、环境科学理论都比较系统、完备。除了美军标之外,我们也参考了俄罗斯、日本、英国、比利时、德国的一些军用标准。日本的可靠性理论在工程应用上做得很好。

记者:发展我国轻武器事业,常说“以需求为牵引”,从这一方面讲,您对轻武器研制部门有何建议?

马力:我国轻武器研制始于1960年代,最初研制的产品没有脱离仿苏产品的框框,设计理念、基本构造没有多大突破。 1990年代,以新一代班用枪族为代表的一批轻武器陆续装备部队,标志着我国轻武器产品走上了完全自主开发研制的道路。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研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是主研人员缺少轻武器产品在部队作战使用方面的知识,更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因此在设计研制时不可避免地将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反映到产品中,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性能。AK47自动步枪的主研人卡拉什尼柯夫和M16自动步枪的主研人斯通纳都从过军,并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亲身经历,这些都是他们设计武器的宝贵财富,也确保了他们所设计的武器更符合实战要求且经久不衰;二是只注重已量化的“硬指标”的达标,而对一些定性的“软指标”的达标重视不够。一旦产品装备部队,这方面的问题积少成多,就会成为大问题。近些年研制装备的某些轻武器产品已经凸现这方面的问题;三是武器在研制过程中很少征求使用单位的意见,也没有开展部队使用试验方面的研究,更没有把其纳入决策中。希望有关研制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注意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

记者:感谢3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愿兵器试验中心轻武器试验部今后的工作能再上新的台阶。同时为我国轻武器设计、研制严把质量关,使我国的轻武器装备走在世界前列!

(感谢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轻武器试验部给予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轻武器枪械兵器
小读者手绘枪械
枪械图鉴——VKS狙击步枪
枪械图鉴——TS12霰弹枪
枪械的“外挂神器”
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轻武器(Ⅲ)
轻武器结合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轻武器射击训练实战化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