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发展趋势四题
2004-04-29常振良
常振良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中国广播人正以全新的理念办广播。国家广电总局2003年实施的“广播发展年”、2004年实施的“网络发展年”和“数字发展年”,更是把广播创新推向极致,使广播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仅撷取其中四题,与广播人及关心广播的人共勉。
推进频率专业化,办特色广播
频率专业化是当前也是今后广播发展的方向。近几年,各级广电部门积极推进广播频率专业化,带动了广播全方位的改革,进一步优化了广播资源配置,广播媒体特色、个性日渐鲜明,推出了一批特色频率、强势品牌。据国家广电总局通报,全国2003年新增和改造的专业化频率大大增加,64%的电台或广播频率已初步实现了频率专业化、节目对象化。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2003年全面实施了“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改革,先后成功推出了专业化频率:第7套“华夏之声”、第2套“经济之声”、第3套“音乐之声”、第4套“都市之声”、第1套“中国之声”、第5套对台湾广播“中华之声”、第6套“神州之声”和第8套对少数民族的“民族之声”。
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江苏、浙江、山东、深圳等较早进行频率专业化的电台,在“广播发展年”又重新确立了频率定位,深化了频率专业化改革。湖南和山东的新闻频率、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第一财经》、广东电台股市广播等,与专业相关节目已占播出总量的60%以上,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
天津、吉林、河南、重庆、黑龙江等省市台都按照专业化原则进行了改版,调整停办了一批专业性不强、受众不清晰、定位不准的栏目和节目,增办了一批专业性、对象性强的栏目、节目,形成了广播媒体的专业化新格局,使广播更多地满足听众日益多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广播的到达率和收听率。据国家广电总局去年的调查显示,很多电台自频率专业化改革后,广播媒体到达率高达40.9%,受到广告商的青睐。
落实“三贴近”原则,办“平民”广播
“三贴近”已不仅仅是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呼声,而是广播人的自觉行为。各级广播电台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和特点,大力改进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广播日益成为百姓的生活伴侣。
不论是国家台还是省市台,都分别从栏目设置、节目内容、节目形态、节目包装等各个方面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的电台还实施了保障落实“三贴近”原则的机制,加强了新闻和其他节目的地域特点和本土特色,特别是发挥了广播互动性强的优势,注重宣传实效,提高了宣传水平。
为了更加贴近群众,许多电台对节目形式进行创新。一批电台将“播送”节目改为“说”,语言趋于口语化,同时增加了信息量,加快了节奏,适应了广播听众的需求。还有的增强了新闻类节目的互动性,使听众能够参与节目的讨论,直接表达对有关事件、观点的看法,为听众提供了一个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平台,能较好地发挥凝聚作用,有利于引导社会舆论。
“三贴近”的程度同收听率成正比。据国家广电总局提供的数字,2003年广播的收听率比2002年平均上升了5个百分点。
组织社会活动,办“聪明”广播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办听得到、看得见的广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新策略。据悉,美国最大的一家广播公司CLEARCHANNEL,仅2001年一年就组织了两万场演出。在我国,近年来由广播电台主办的活动日趋活跃。广东电台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广东电台各系列台全年有1万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广场、剧院、公共场所举办广场活动、文艺演出、大众论坛、商务策划、户外直播等活动。深圳电台3套频率根据市场定位,全年开展各种户外活动100多场。如新闻频率每两周在中信广场举办一次“城市论坛”,邀请政府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音乐频率在2003年初创办的歌友会目前已有相对固定的会员6万余人;交通频率在2003年3月成立以出租车司机为主体的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无偿服务的“爱心车队”,开展的自驾游活动吸引了广大车友的参与。浙江广电集团广播频道也通过活动造势,把无形的声音变成有形的广播,成为近年来频道运作的一大亮点。2003年上半年“非典”一过,“旅游之声”主动出击,在杭州举办了“旅游媒介市场论坛”,全国14家旅游主管部门和媒体如期与会,向全国传递了浙江恢复旅游市场的信号。与此同时,他们还联合省市旅游主管部门连续推出了“百名抗非英雄游千岛湖”、“浙江人游浙江”、“携手长三角,同游苏浙沪”大型旅游促销活动,得到省市政府的高度赞扬。文艺频道、城市之声则是介入杭州西博会的前期策划运作,倒计时100天就开辟新闻专栏,对活动进行全方位报道。“城市之声”被指定为西博会开幕式、烟花大会、万人狂欢节三大主体活动的唯一现场直播广播媒体。“旅游之声”还被四川旅游局邀请至乐山举办“四川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作现场直播。2002年,浙江广播电台共举办各类活动110场。2003年1月至10月,仅文艺频道就举办了63场。把广播搬出直播室,办“聪明”广播,拉近了广播与听众的距离,也为提升广播自身的传播价值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更为直接的是,扩大了电台的品牌效益,促进了创收。
服务重心下移,办社区广播
社区广播是世界广播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1.3万多家广播电台中,大部分是社区广播电台。在我国,社区广播虽然还是凤毛麟角,但也有成功的典范,它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津记者站与天津市塘沽区广电局联手打造的《滨海之声》。
2002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津记者站与塘沽区广电局在整合塘沽区人民广播电台频率资源的基础上创办的全新广播频率《滨海之声》正式开播,成为全国第一家跨媒体、跨地域合作经营的都市社区调频广播电台。《滨海之声》开办有《滨海特快》、《娱乐时空》、《楼市风向标》、《滨海夜话》、《午夜咖啡》等多档特色节目,全天播音19小时。
《滨海之声》开播两年多来,以其独特的节目定位、全新的运作模式和真切的人文关怀深得百姓信赖,成为滨海新区文化建设的新亮点。由国内广播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考察后认为:《滨海之声》探索现代都市广播新模式,显示出未来中国区域广播发展方向和蓬勃活力。作为国内首家社区广播电台,《滨海之声》已被载入《2002年中国广播年鉴》。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