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擦肩而过
2004-04-29李韧
李 韧
从事记者生涯的第一年往往会给每一个新手留下既充满希望又常遭遇挫败的难忘记忆。即使如今已经站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讲台上,我也忘不了5年前刚刚进入新华社工作时与历史擦肩而过的两次经历。
1998年9月,直辖刚刚一年的重庆市主办了它的第一次国际研讨会———中美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研讨会,会议旨在推动中国的知识产权、信息技术和中国经济发展,参与联合主办的美方合作者是一个叫做全美亚洲研究所(The Na?鄄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的研究机构。
那时我刚进入新华社重庆分社约两个月,接手这样的报道任务自然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接下来就是去主办方领取采访证和相关的资料,一切都按照新闻教科书上的程序正常运行。
主办方发给每位前来采访报道的记者一本厚厚的册子,包括会议日程、议题、参会的专家学者简介和部分论文摘要等资料。资料是全英文的,对于我这个英文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比较轻松。
与会者中有一名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教授,Michel Oksenberg,翻译成中文叫做米歇尔·奥森伯格。从简历中得知他是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曾任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官员。于是我在听会的茶歇间隙和这位高大而又显得有些肥胖的“老头”聊了起来。那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还没多久,但已然成为媒体热点,奥森伯格又是中国问题的专家,多次到过中国,所以话题也就主要集中在他对中国西部发展的看法上。会议结束后,除采写了一两条与会议相关的消息,我还写了一篇《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米歇尔·奥森伯格说,中国西部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深度报道。采访结束后自己感觉还算满意,至少是完成了任务。
但是后来,我却追悔莫及,而后悔的时候已经是2001年。那年1月25日,我注意到美国有线新闻网(CNN)自香港播发出的一条讣告,讣告说:“美国最重要的中国问题学者之一、中美外交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米歇尔·奥森伯格在与癌症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斗争后与世长辞。”CNN评价说:“他是美国一代汉学家的导师。”
“米歇尔·奥森伯格?”这个似曾相识的名字在我脑海里翻滚,再仔细阅读讣告里的内容,我突然记起,这不就是两年多前在中美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研讨会上聊过天的那个和蔼的胖老头吗?我这才意识到,这个老头可能远远不止一个知名学者、一个曾经作为美国前总统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幕僚那样简单。
出于好奇心,我在网上开始检索关于奥森伯格的资料。搜集到的信息告诉我,我与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擦肩而过:
但凡中美之间出现一些摩擦和波折,台海之间出现紧张局势,美国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就会请他出来讲话;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一些学者认为,在美国的几代中国问题专家中,费正清是创始人,奥森伯格和李伯索属于第二代,他们培养了很多弟子;
奥森伯格在卡特任内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中国问题专家,也是1978年中美外交关系正常化秘密谈判中的重要人物;
《中华英才》杂志总199期里有一篇写周总理和毛主席的中文速记员廉正保的文章,《廉正保第一手版本》。文章中有这么一段:“1978年11月,时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处长的廉正保,陪同周培源率领中国教育代表团访问美国。‘卡特总统的特别助理、美国国家安全事务中国问题专家奥森伯格专门会见了我,谈到卡特政府认为目前时机成熟,考虑加速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会见后,我给国内发了绝密电报。国内非常重视。我们也需要抓住这个时机,根据当时的情况,中国和越南关系很紧张。不久,中美建交谈判开始进入倒计时,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小平同志并于1月28日访美,我有幸陪同去了。”
我曾经与这样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面对面,但却没能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对于一个以记录和展示为天职的职业记者而言,不能不说是一次无法原谅的失败。
另一次是次年一月。1月19日,我和一位同事采写播发了一条不到400字的短消息,《中国最大化工合资企业正式投产》,那是一条关于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商———英国石油———阿莫科(BP AMOCO)公司和四川维尼纶厂以及重庆建设投资公司合资两亿美元在重庆兴建的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正式投产的消息。
这条消息是在当天参加了一个有三投资方高层官员共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后写成的。由于这是英国迄今为止在中国大陆最大一笔生产性投资项目,而英国石油———阿莫科公司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一大能源生产商,所以发布会吸引了众多媒体记者参加。
坐在主席台中间一个壮硕的人面前放着一个姓名牌:Peter Sutherland(彼得·萨瑟兰)。主持人介绍说,这是英国石油———阿莫科的董事长。
我和我的同事都觉得这个名字很耳熟,但一时半会儿想不起到底是谁,等到恍然大悟时,发布会已近尾声,再没有提问的机会。彼得·萨瑟兰,爱尔兰人,38岁即成为欧盟委员,1993年,成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总干事(director-gener-曼彻斯特查阅了总统召见的特别助理和内阁顾问的名单,发现他们当中80%的人与总统年龄相仿。因此他在采访中问肯尼迪是否是个“同代人主义者”。“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一点,但他喜欢这个提法,玩味不已,从中得到一番乐趣。真正第一流的采访可以让一个能言善辩的采访对象如痴如醉。如果他入了迷,采访就会顺流直下,你将从他身上得到更多的东西。这都取决于你事前花了多少工夫。”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