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老板”的诱惑
2004-04-29刘挥
刘 挥
因为内部分歧,当地政府承诺投的其他前期启动资金也告泡汤,缺粮断炊迫在眉睫,一丝丝凉意直冲我的脑门。
1998年,我在希望集团下属的一个农业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公司在投产的当年赢利就超过700万元。所在城市的市委书记看中了我的经营能力,在春节前与其他市领导找到我,动员我到该市与政府合作,把一家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企业救活。
他们给我的政策和条件很有吸引力:可能的话,可以让我的职业生涯上一个台阶——由打工仔上升为半个老板。说是把我的经营能力也可算成一种无形资产投资。在当时承认某人的能力是一种资产——这倒是件开天辟地的新鲜事。
我在希望集团干了6年老总,有过组建3家新公司的成功经历,也觉得可以换个环境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于是我答应了他们。但直到1999年5月,在为集团完成了又一家新公司的组建工作后,我才慎重地向有知遇之恩的刘永行董事长提出辞职。
永行董事长感到诧异极了。因他长期在大会小会上说要把我培养成合格经理人,而现在我这个当学生的却要志在四方了。他劝告我:“说实在的,跟政府合作我都费劲,你更是还没毕业,去不得。”我当时头脑发热,虽然与永行董事长有些难舍难分,但还是走了。
经营设计
我接管的是一家资产上千万元的植物蛋白饮料厂。这家公司过去是生产花生奶饮料的。山于管理落后和经营不善,已关门一两年了。公司办公楼修得豪华气派,生产车间里的设备却与工艺流程不配套,许多一直是闲置没用。
大致一摸底,我对搞活这家公司颇有信心。首先是设备稍加改动,就可生产杏仁露。配方技术人员实力也很强,技术上成熟可行。
市场方面也没多大的风险,公司所在的京、津、唐地区经济发达,大城市众多,消费群密集。杏仁露美容养颜,在;比方饮料市场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有较成熟的市场,。
这一行有着成功的例子可循:承德露露杏仁露饮品公司,每年赢利就达数千万元。辽宁一家作坊企业生产的汽水瓶装般的杏仁露,仅占数县市场便生存了下来,年利润还上百万元。
我计划生产玻璃瓶装杏仁露,成本比易拉罐低还便于发现质量问题。产品定价中档,同时采取低成本方式投入广告,即在酒店、宾馆、车站等信息接触点张贴POP。诉求点就是“价质优看得见”。我相信这个市场大有可为。
由于是市委书记出面请我去的,当地各级领导对这个项目都很热情,表示会全力支持。但合作淡判进行得非常艰难,我当时想起了刘永行董事长离别时说的话;而谈判的政府官员很审慎,主要怕担责任。这能理解,因为他们头上那顶乌纱帽来之不易。
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要“高价”。一是要有近50%的分红权,二是要拥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因我知道中下层政府官员爱乱伸手、瞎指挥。我这些要求在谈判的官员看来简直是界想天开。我呢,咬定青山不放松,我知道这事的政治影响已有了,他们早晚得让步。
最后敲定:由市政府出资3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待产品走向市场时按需贷款。我一分不投资,享有40%的分红权。在人员组合上,为了强调企业的执行力,只用少量原厂员工,国有单位的员工吃大锅饭惯了不好管。多数由我从四川招聘农民工——因四川农民工最好管理又能吃苦耐劳。
一波三折
开工之即,经委派了一个工程师来协助我办有工商、税务登记手续。此人与政府各部门熟悉,办事能找到衙门。看来是他们想得周到。
但问题接踵而至。原花生奶厂职工为追回拖欠工资上门闹事,花了10多万元才平息下去。尽管法人资格的转换还算顺利,但政府允诺的300万元注册资金却迟迟无法到位。最后注册了200万元,实际到位了50万元,企业也就进入实际动作阶段了。
在企业经营组合上,我有这样设计:第一是找北大的一个下属企业搞联合,以便将来产品上市打北大高科技和第二代杏仁露(意为比第一代还好)的牌,不然准敢喝你这一个乡镇企业生产出来的饮料啊!
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我提议我和市政府各让出5%的分红权,北大的公司勉强允许我们在标签上印上“北大合作出品”字样。但市政府有的官员懂不起,认为北大不出资却干得钱。他们不懂得“北大”这2个字价值连城。昂立.为啥要采用“交大”的牌子,这不是很说明巧借品牌的作用吗?
我义试图找卫生部的朋友,看能否为产品批一个保健品的“健”字号。结果受挫,这个“健”字号已被卫生部取消,而甲先批的可以用。
没备方面也有难题,最头痛的是罐装机过去是罐装易拉罐的,可我们现在生产的却是国际流行的炮弹形玻璃瓶的,高度不够。另购一台罐装机需要10多万元,如果是带灭菌的,需要100多万元。
我在希望集团得知刘永行董事长规避投资陷阱的绝招,就是大胆产顶,小心求证。有一次,他决定投资3.3个亿建一赖氨酸厂,最初的投资却只有30万元——购买了一个味精厂来试生产。因为有些投资理论上论证可行,实际上并不可行;小规模可行,大规模并不可行;生产上可行,投放到市场上并不可行。
一般投资一个项目,要在6个方面证明可行了才能大干。一是设备工艺,二是生产操作,三是质量控制,四是消费者认同,五是市场启动,六是经营利润。能在这6个方面实际操作有足够一段时间证明都可行才能大规模生产。没有完全把握就别先投入资金购设备。
我围绕着罐装机转了几圈,决定添加一个垫子来解决这个问题。嘿,一改真还成功了。接着又攻克了高温灭菌和保质期的难关,终于生产出了合格产品。
产品上市了,我们选定周边市场,采用直插终端,比同类产品给经销商更多利润的方式来推销产品。我算了一下,假如我们每天销售2500瓶,就可保本,盈亏平平衡点很低。据我们统计仅唐山就有酒店、宾馆、居民区的杂货铺、路边小摊点、超市上万个,更别说京、津、唐那么多城镇,稍加努力一天卖三五万瓶又有何难。我们开始往市里、唐山的销售渠道铺货。看来消费者反应不错,走势令人鼓舞。
磨擦骤起
磨擦来了。经委派来那位先生本来是临时协助我工作,而此刻却越像监察或太上皇了,而且很快就露出了本来面目,如采购包装用的纸箱,同等质量他介绍的价高,别人找的价低,就因没购他的,我们购别人的,他竟拍着桌子吼:我说不订就不订!
我和他争吵起来,他说我没投一分钱,他要把关。我实在忍无可忍,要他和我立即去见市委书记,这下他才声称自己多喝了两杯。我明白吓吓他叮以,如屁大个事也去找市委书记,不仅会得罪中间两层领导,也会给市委书记添麻烦。
有人劝我拿点公款去打点一下某些从中作梗的人。我断然拒绝,要知道抽出公款去打点,只能做假账。而政界官员们互相倾轧的事时有发生,万一哪天来人查出来,我可能就没有别人那么幸运。
当地治安部门一看这儿生产了,也打电话来要求“买”点杏十二露尝尝,公司按批发价收了他们的钱,结果第二天他们就上门来收这费那费,否则就要公司关门。我说正合我意,你们政府承诺了的资金不给,我也懒得此受罪,我马上就关门。对方一听马上道歉。
这年恰遇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银行紧缩银根,银行的款一分钱也没贷出来。先前政府投资的50万元给原厂补交电费花了几万元,加上给原厂工人补发拖欠工资又花了10多万元。原料周转占用厂10多万元,改造没备和前期投入花了10多万元。因为内部分歧,当地政府承诺投的其他前期启动资金也告泡汤,缺粮断炊迫在眉睫,一丝丝凉意直冲我的脑门。加之现有的设备改造只是权宜之计,而要做大赚钱,还得继续改造。我突然感到深陷重围绝境。
经委主要领导还带着当地另一私人企业老板秘密在厂里“参观、了解情况”,不知是“摘桃”,还是迫于资金不济寻求合作。
市长要来检查工作,经委要我提困难。结果市长也没法解决资金的问题,免税的承诺也改了口……
过了两天经委领导来找我研究工作,好象有啥话要说又不好说的样子。我心有灵犀,赶紧“建议”他们找当地一私人老板合作或是收购算了,不然到头来上不沾天下不着地,使我既对不起当地人民,也坏了自己的名声。
这位领导喜出望外,激动得差点和我拥抱。其实我的心在流血,不仅为这个杏仁露厂离开了永行董事长,这半年我可没少受罪,至少掉了20斤肉,真是形销骨立了啊。
这位主任说不好去跟市委书记说,我预感到干下去累死也不会有好结果,于是自告奋勇地表示去找市委书记说清楚。市委书记听我谈了资金困难这个瓶颈后,也对此无计可施,并向我表示歉意。
就这样,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一个寿终正寝的国企还阳了,但活过来的企业还是被一私营啤酒企业收购。市里有关官员们是有良心的,他们考虑到没有我来操持,把企业救活,他们这国企也卖不了,所以给了我几万元,聊作补偿。交账那天,接收方开来了大部队监交,无奈我们的账物是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我也就清白而去。
落寞离任那天,我才觉得永行董事长说得对:刘挥,你还没毕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