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拉格之恋,沉重浮生

2004-04-29

幸福 2004年22期
关键词:布拉格丽莎托马斯

周 滨

片名:《布拉格之恋》

获奖:42届英国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

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电影、最佳导演;

独立精神奖最佳摄影

1968年的布拉格,春天在城市阴霾的天空中渐渐崭露头角。

风度翩翩的青年医生托马斯,走进了郊外的一家咖啡馆,在咖啡馆光线暗淡的窗前,他见到了正低头翻看《安娜·卡列尼娜》的姑娘特丽莎,他是跟踪她来到这里的,他要了杯威士忌,这个淳朴的乡村女招待,她清新如春天般的气息吸引了他。

托马斯其实是个花花公子,他的情妇——女画家萨宾娜,喜欢戴着男式黑色礼帽,在家里的大镜子前和他纵欲。她不相信爱情,托马斯本来也不相信,他们以游戏人生来试图证明,生命本来很“重”,而生活却可以由各人的选择变得很“轻”,在放纵的姿态背后,身体只是人内心的傀儡。

不过托马斯对于人生的游戏还不太彻底,特丽莎使他改变了立场,这个春天般单纯的女人,有着对传统道德和家庭生活的渴望,在她的世界里,生命意味着勇于面对,为了爱情她可以放弃一切。他爱上了她,他们结婚了,他离开了萨宾娜。

但是沉重并未从这对爱人身边散去,战争的阴云,让托马斯和特丽莎,背负着沉重的沧桑和挫败,他们来到了日内瓦,这里美丽的天空中看不到战火的痕迹,而命运像一张无形灰网,以巨大的力量将他们紧密结合,在这里他们再次见到了萨宾娜,这个曾影响过托马斯的女人,她在这里生活得很不错,甚至还办了个人画展。她和一个叫弗兰茨的男人在一起,他是个教授,循规蹈矩的生活使他对性格不羁的萨宾娜,有着近乎执着的迷恋。但他和她,就像托马斯和特丽莎之间,有着对人生、对爱情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追求,萨宾娜的反叛如同托马斯的放荡,是个人理想和信念被击败后消极抵抗的姿态,纵欲不是目的,当时那个年代个人命运的飘摇,本来就是注定并不可撤消的。而在特丽莎心中,却燃烧着对光明孜孜以求的火焰,她在这火焰之下选择回到布拉格,生命对她是如此的重,对他却是如此的轻,她需要这个男人的全部,她无法承受这种轻、这种自由。托马斯追随妻子回到了布拉格。他们来到了远离布拉格的乡村,宁静的田园生活使这对夫妻、这对情人,获得了真正心灵上的自由。

当身在美国乡间的萨宾娜,从邮递员手中接过布拉格的来信时,她的脸上流下了从未有过的泪水,这封信宣告了托马斯和特丽莎的死亡,关闭了她生命中,一段最重要记忆的闸门,她是个坚强的艺术家,是个对美、对爱情有独特追求的女人,她和托马斯虽然只是性伴侣,但潜移默化中早已用心去爱。他们由于寂寞才走到一起,却因为更深的孤独不得不分开。镜头跳回到酒馆中欢舞的特丽莎和托马斯身上,这一刻他们还在微笑,年轻的面容是如此美丽,他们不知道走出这门口后即将遭遇的意外,一场车祸,将永远夺去他们彼此凝望的眼神。生命最后被凝固,特丽莎得到了她想要的托马斯,他们已永无法再分开。

电影结尾处特丽莎和托马斯,开着小卡车行驶在如画的乡间小道上,身旁是不断往后退的郁郁葱葱的森林,特丽莎问手握方向盘的丈夫:“亲爱的,你在想什么?”托马斯深情地回答了妻子:“我在想这一刻我如此快乐。”其实这一幕只是幻想,在这之前他们已双双死亡,卡车渐渐驶入一片雪白的光芒中,钢琴声缓缓响起,整个画面浪漫迷惘,充满了散文诗般的忧伤与惟美。

这部电影还原成小说,便是大名鼎鼎的《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作者是波兰作家米兰.昆德拉。扮演剧主男主角托马斯的英国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曾因《我的左脚》荣获1989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而有着忧郁气质的多料影后,《以红、蓝、百》系列电影蜚声国际的法国女星朱丽叶·比诺什,更是以其紧闭的双唇和意味深长的微笑,征服了所有观众的眼球,高雅内敛的表演使影片内涵展现得尽善尽美。片中有不少性爱场面,却给人绝对纯净的感觉,那些青春酮体上起伏的线条,流泻在月光下迷离的爱抚,就像是母体内最初懵懂的梦幻,有着令人窒息却又绝对无法抗拒的魅力。

如果人生注定是一场无法倒回的旅程,那么我们,都曾是黑暗中飞翔的蝴蝶,以歌咏的姿态勇敢搏击,直面世界上所有离散、困苦、堕落、生存以及死亡的考验。生命永不应被轻视。

猜你喜欢

布拉格丽莎托马斯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穿白裙子的女孩(中)
穿白裙子的女孩(下)
穿白裙子的女孩(上)
画与理
不怕贫穷的布拉格
布拉格之旅
托马斯送电器
快递爱情
布拉格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