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花源记》与民间故事

2004-04-29巫瑞书

寻根 2004年4期
关键词:陶潜武陵桃花源记

巫瑞书

作家吸收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的丰富养料,经过提炼、熔铸,熔入作品,这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极为常见。陶潜的《桃花源记》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桃花源记》深藏着至少是三个流传颇广的传说故事的精髓。即误入仙境、秦人古洞和烂船洲(亦称“烂柯洞”、“烂柯山”)故事。

武陵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这里表面上描绘桃花源的自然景观,实则借鉴或化用了东汉时已在民间流传的“误入仙境”的故事。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刘晨、阮肇二人去天台山寻药,因迷路而入仙境,遇到两位“资质绝妙”的仙女,淹留仙境半载,待他们返回家乡,人间已过了七世。两位仙女因与凡人相交、婚媾,违反天规,受到王母娘娘的惩戒,变成了桃源洞边的两座石峰。陶潜暗用这一美丽传说故事,不但十分贴近,且蕴藏两位仙女因受罚而变形的事典,把彼“桃花洞”与此“桃花源”巧妙地联袂起来。

武陵人进入山洞,其中“土地空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怡然自得”,洞人还盛情款待陌生的闯入者,这与武陵山区“苗蛮”家“吃排家饭”、五溪流域峒(侗)僚“串寨做客”极其相似。这“秦人古洞”的传说轶闻,陶潜信手拈来,略加点染、成为笔下的理想世界。另一方面,陶潜并非完全向壁虚构,他的创作是建立在民间传说、民俗文化基础之上的。

“秦人古洞”的传说轶闻,至今依然在“桃花源”的故乡——湘西桃源县桃花源镇(桃花村)一带流传。又如,上述武陵渔人所见“秦人古洞”内的风光景物及世态人情,乃是其地“溪人”的社会风习和溪洞地貌的真实反映。可见武陵山区、五溪流域潇湘之浦、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的原始遗风及好客习俗,千百年来一直在蔓延着、传承着。

《桃花源记》中蕴藏的第三个故事“烂船洲”,表现得更为含蓄。从字面上看,自“阮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太守刘歆,即遣人随之往,寻向所志,不复得焉。”寥寥40来字,相当隐晦地表达出了桃花源仙境早已茫然、无法问津的意思,正是所谓“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关于“烂船洲”的载录,最初可能是“缆船洲”。《十道志》载述,一渔郎缆船入仙洞,待渔郎从仙洞返回人间,船早已烂掉。至今,桃源县等地,仍然流传着《烂船洲》的口头传说。故事的主人公叫王质。故事里说,王质跟母亲夜晚驾船在沅江由下而上,发现河边有亮光闪烁。为探究竟,王质把船驾到亮光附近,让母亲和船停在岸边,只身寻找亮光进入傍水的一个山洞。他看到洞内四个老头下棋,难分难解,乐而忘返。到了下半夜,老头们端出一盘桃子来充饥。顺手给了王质一个,他只吃半个,留下半个准备带给母亲。四位仙翁吃完桃子散去。王质走出洞来,天已大亮。他去找母亲和船,却不见踪影。只见在原停船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像船一样的小洲。王质问河边捕鱼的人,得到的回答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妈妈死在船上,船也烂在这里……”正像当地流传下来的一首打油诗说的:“王质去求仙,一夜烂了船。洞内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同一类型传说故事也有题名“烂柯洞”或“烂柯山”的。讲述一柴郎上山砍柴,进入仙洞深处,看见四个仙翁在下棋。老翁们边下棋边吃桃、杏。“见者有份”,柴郎叨光,尝了仙果。当四仙离去,柴郎去拿他带去的砍柴的利斧,斧柄已烂成灰土(这就是“烂柯”),只剩一块烂铁。他回到村里打听,已经过了几百年。这种“仙乡淹留”型故事,在《水经注》、《神仙记》、《酉阳杂俎》等古籍及近现代民间故事集子《娃娃石》、《鬼哥哥》、《瓜王》中都可找到。

也许有人会问:陶潜的《桃花源记》蕴含着的就只上述三个传说故事吗?其中“秦人古洞”传说轶闻除了《桃花源诗》中说到的“嬴氏乱天纪”之外,还有否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笔者认为,借用作家同一时代的幻想故事(如上述六朝时盛传的“烂柯洞”等神异故事),固然亦可抒发其政治理想,但古今中外文坛屡见不鲜的,则往往是运用前代的神话、传说、故事等作素材,经过精心的改造或再创造,以抒写作家、艺术家胸中的“块垒”。因为神话、传说、故事等前代的民族文化遗产,总是凝集着逝去的历史岁月一层又一层的重要的文化沉淀,更便于作家、艺术家有选择地、含蓄地运用它们去表现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问题。所以,经过深入发掘,就会发现《桃花源记》中的故事里面还有故事,因而它所反映的时间、空间似乎并不止于六朝人的中古时代及武陵山区、五溪流域,其时空坐标伸延到上古时代以及云梦泽(或古洞庭湖)一带。

笔者反复研读《桃花源诗并记》,联系陶潜及其先世族属(其曾祖系分散于豫章、武陵一带溪峒并与苗瑶等“蛮夷”有关的“溪人”),尤其是《桃花源诗》中“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从而认为《桃花源记》里面暗藏着的“秦人古洞”传说佚闻中,尚蕴含内容更古老、文化层次更深的神话传说,即与盘瓠神话关联的“千家峒”传说故事。不过,要阐述得基本清楚,则非这篇小文所能胜任。

总之,陶潜的《桃花源诗并记》,是作家根据自己的政治理想,运用以民间故事、传说为主的素材,进行再创作并获得成功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口承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传说故事、歌谣等,在表达手段、创作方式及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大相径庭。

猜你喜欢

陶潜武陵桃花源记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陶渊明的小脾气
《桃花源记》
开卷有益
名家硬笔抒写《桃花源记》
陶潜辞官隐情
『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选
自作诗《武陵追梦》(书法)
武陵晨曦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