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之光
2004-04-29张淑芬
张淑芬
经常有人问我,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何总是不开心?在我的文章及演讲里,我一直强调沉思,沉思是为了寻求内外同时的平静。平静犹如一束剔透之光,可以让人看见纷乱,看见痛苦的根源。
然而,真正的平静并不会自己到来,我们必须主动地让身心彻底放松。静坐是一种方式,度假也是一种。禅宗有言,在一个念头与一个念头中间的空白里,抓住它!这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为自己安排。
安排一个假期,在上一个忙碌与下一个忙碌之间,抓住那珍贵的空档,净化自己。
农历春节,我在遥远而美丽的湖畔,度过一段宁静假期。
那是珍贵的沉思时光。每天,没有既定的时间表,没有必须赶赴的任何行程,我与先生两人,只是安静地在时间之流里,看书、听音乐或者交谈。
没有了外在的应对,内心的流动鲜明起来。其中的两天,我沉浸于佩玛·丘卓的《当生命陷落时》。这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我一页一页地读着,感觉心里一扇一扇的窗打开了。心灵深处,仿佛有两个我,一问一答,一来一往,我看见我,清楚地发现自己的寻求。我正在清醒的平静中。
过去,我看到先生阅读时那么专注,总以为自己了解那沉浸的内质,直到读了这本书,才恍然悟到个中况味。原来当先生执卷在手,他不只阅读文字,更在咀嚼事理、品尝人格,也思索自己,已然穿透平面进入了深邃情境。平静让我有此觉醒。
假期里,我体悟深层的阅读,也想起一位朋友。她曾经对我说起糟透的身心状况,但我不觉有异,后来才知道她患了忧郁症。现在回想,如果我有更平静的心,我应该更细腻地倾听她、陪伴她、关怀她,可是当时我的心太忙了。
人常常以为自己够平静,其实不然;我们以为外界给予的讯息都已经收到了,却不见得如此。一根灌进清水,被认为已经疏通的水管,当我们平静透视,必定还残留余渣,就像被我们忽略的缺点。
发现缺点,就是革新的开始。
《圣经》箴言:“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我想每个人都愿意在某些时刻清理自己的思考。当沉思默想时,看到自己的妄念纷飞,看到自己的耐性不足,看到自己的内心不定,正是我们开始在了解自己的时候,也是开始能够解开痛苦根源的时候。
所以,我赞成每个人给自己一小段时间,三天、五天都可以,放下一切,形成一个无压力的净空,让那束剔透的平静之光,从心里升起,照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