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做自己
2004-04-29洪志美
洪志美
在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中,我发现很多人的人际关系困难,常肇因于一种普遍存在但事实上非常妨碍沟通的互动模式,那就是不敢或不愿坦诚地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或感受。例如,在面对别人的要求时,虽然满心不情愿,或认为很不合理,其实很难照办,但为了讨好别人,仍会勉强答应,尽力符合别人的期待。
但长此以往,当事人逐渐会产生委屈的感觉,若再加上别人对他的牺牲奉献视为当然,甚至得寸进尺,当事人的不满和怨怼就会日益增加;若又无法宣泄时,他可能开始抑郁寡欢,失去对人的信任,甚至自我贬损,完全丧失自信和自尊。
而另一种不真诚的应对模式,则是阳奉阴违,消极反抗。表面上唯唯诺诺,私底下却以不合作或拖延的方式,抵制他认为不合理的要求。或是为了避免当下的争执或缓和现场高涨的情绪,随意应允改变或做出某种承诺,但事后往往食言,如此经常地失信于人,人际关系变差或职场失意,当然就不足为奇了。
当深入了解上述这两种应对模式下的心态时,会发现这种人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想法,或是过度的担心。例如,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因为“这样就显得自私了”或“我不说,别人也应该会了解我的需要才对啊”;不敢表现愤怒或不满的情绪,因为“这样会破坏关系”或“万事应以和为贵”;而不敢拒绝别人,是因为“怕别人会不喜欢我”或“希望我周围的人都接受我,认为我很好”。
然而,当进一步请当事人思索这些想法的合理性,或客观地评估所担心会发生的后果的可能性时,他们会逐渐质疑自己过去的应对模式,而开始考虑如何去改变沟通方式。
其实人际关系间最好的互动模式,是一种“自我肯定”的沟通方式,也就是在肯定自我的需要及权益,同时也考虑别人的需要、尊重别人的权益之下,以坦诚及协商的方式,找到最适合彼此需要,也能同时顾及双方权益的解决途径。
诚实做自己,并学习平等的沟通,才是改善人际关系及增进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方法。以伪装自己或讨好他人来赢得所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实付上的代价就是全然地失去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