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律
2004-04-29
经济学最重要或者说最基本的规律是什么?
假如你去问十个经济学系大学生,估计有九个会回答:价值规律。
是的,价值规律。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规律呢?九个学生中,恐怕又会有八个告诉你,价值规律嘛,就是,商品价值是由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就是价值规律。
这样表述对吗?当然对。但仔细想想,又不完全对。
对在哪里呢?对在这样的表述,说出了商品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确乎存在着的一种关系,相互成正比例的关系。即,一件商品,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愈多,这件商品价值愈高,愈是值钱。正统经济学教科书上是这么写的。我们过去上大学时,老师也是这么讲的。
为什么又说它不对呢?因为这样表述,只分析了商品流程的前半段即生产阶段,没有把商品放在更重要的阶段即流通阶段去考察,因而也就难以解释现实生活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商品其价值的真正奥秘。
不可否认,商品价值,确实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但它绝不仅仅与劳动时间有关。如果按照传统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一件商品,既然已经生产出来了,那么,它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已经固定了,因而其价值也就固定了。真是这样吗?不是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可以发现,同样一件商品,虽然生产时其价值已经固定,但是,当你把它放到不同的市场环境中时,其价值却又会发生改变甚至很大改变。这又作何解释呢?
显然,在决定价值的因素中,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外,还有更密切或者说更本源的因素,不找出这个因素,你没法解释为什么同样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商品,一会儿价值高,一会儿价值低;在这里价值高,在那里价值低。
这个更密切或者说更本源的因素是什么呢?是商品进入流通环节后所处的市场环境即商品的供求关系。严格说来,商品只有进入流通环节,其价值才能实现,因而也才能叫做商品。
正因此,笔者以为,价值规律的更本质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商品的价值与需求成正比,与供给成反比。这个表述,对于商品价值奥秘的揭示,更接近本质,因而也更深刻,更准确。
举例说吧,荣宝斋的名画复制品——齐白石的虾。如果水印复制,在制好模子后,印一百张和印一万张,其制作每一张的成本(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大体差不多的。按照劳动价值论,每一张的价值也是大体差不多的。是这样吗?不是的。如果只印一百张,拿到市场拍卖或者出售,其价值会比印一万张要高出很多。为什么?因为供给状况不同,供给少了,商品价值必然升高。倘若再极端一点,全国只印一张,那么,其价值肯定又会增加不知多少倍!这个例子说明,价值与供给成反比。
再举个价值与需求成正比的例子。一件明代瓷器,参加古玩拍卖,究竟价值几何?谁也说不清楚。买的人很多,你也举牌,我也举牌,争得不亦乐乎,它就值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买的人很少,你也不想要,我也不举牌,它就可能只值十几万甚至几万元也能拿走。这就是为什么拍卖行搞拍卖前必须八方游说,四处展示,以争取更多买主参会的原因。买主多了,需求才旺,需求旺了,商品价值才高,反之亦然。
明白了价值规律的真正奥秘,用于指导实践,就会少走弯路。我有一位朋友,孩子要考大学,向我请教填报什么志愿才好。我说,如果从孩子今后就业前景着想的话,你最好填报一个学的人不多而需要的地方又不少的专业。这样,毕业之后,供给量小,需求量大,其价值必然高。你孩子就不愁找不到一个收入不错的好工作了。
你这话确实非常正确。朋友说,不过,老兄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到底填哪个专业最好呢?
这个嘛,我回答,经济学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至于如何具体实践,经济学家就管不着喽。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