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北重
2004-04-29刘翥骞罗志荣
刘翥骞 罗志荣
一个企业用十万双臂膀所凝聚的力量,以光荣的使命书写五十年历史前进的风霜,以自强的勤奋辉映灿烂的军功章。创业弥坚,铮铮铁骨,任凭风扑面雨扑面折不断的是信念的脊梁,任凭霜满天雪满天挡不住是奉献的脚步。历史可以铭记:热血铸就忠诚;未来可以坚信:丹心谱写华章。
——题记
如果让目光穿透历史的尘封,一种时间的份量和转折的凝重,便会悠悠向我们迎面而来。记忆中,似乎还不是久远的过去,现实里却又浸满奋进者的心曲。历史的镜头总是交错叠加在所有亲历者的思想中。
中国兵器北方重工集团诞生于上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初期,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对内面对着一个百业待兴、百废待举、积贫积弱的严峻局面;对外面对着帝国主义反动派必欲将新生的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罪恶图谋。圆明园屈辱的断壁残垣、北洋海军泣血的惨败、面对洋枪而前赴后继倒下的义和团战士的血肉之躯——曾经受尽百年民族屈辱、痛感落后挨打、而今重新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怎样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实现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答案明确而坚定,那就是尽快建立自己强大的基础工业和军事工业,使古老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决策和庄严进军。
在这一伟大的战略决策和庄严进军的征程上,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是其重要的内容。而创建于1954年的北方重工业集团公司(其前身是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总厂)正是这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因此,当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风采的时候,当新世纪拥抱全球的时候,传统的历史底蕴汇入了奔腾不息的现代洪流,一个铸就共和国军魂的现代化大型重工业集团在中国草原钢城傲然崛起!
50年既是一个世纪颂歌的华美乐段,50年又是一个企业艰辛奋进的精神彰显,北方重工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50年风雨兼程,与祖国共命运;50年创业奉献,与人民同忧乐;50年创新发展,与时代合脉搏。站在新世纪的眉峰上进行深沉的思索与回顾,每一行足迹,每一场奋斗,每一次前行所蕴涵、所凝聚、所昭示的艰难困苦、拼搏进取、光荣梦想无不令人回肠荡气,无不使人可泣可歌!
创业的北重
北方重工集团座落于祖国的北疆,居阴山南麓、黄河之滨。从勘测设计、选址筹备到兴建投产,都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其厂址原来小部分为农田,大部分地区为茫茫荒原。勤劳、智慧、勇敢、坚定的北重人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塞北戈壁安营扎寨,以为祖国兵器工业建设而献身的极大热情和大无畏精神,开始了历尽艰辛、光照后人的创业。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创业意味着用信念支撑的希望,展示着以坚毅攻克的困难。北方重工集团的创业史同样凝聚着生命、热血、磨难和精神。站在今天新世纪、新北重这样一个制高点上,让我们回首一下创业初期的严酷现实。1954年9月,工厂党委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提交了这样一份报告:“一个新厂、一开始安摊子,什么都是新的。领导人是新的,被领导者也是新的,从地方党政机关调来的干部来到工厂工作是新的,从学校毕业后分配来工厂的学生也是新的,从它厂调来的职工一到新厂也变成了新的,军队转业来的干部也是新的。总之,新厂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对于筹备新工厂,每个人都是新工作。这些来自各方的新工作人员,从集合起来到组织起来,中间有一个组织的过程。每个人必须把他原来工作岗位上、学习岗位上所用的那个工作方法以至生活方式逐渐加以改变才能适合工厂的工作。而工厂工作从它的特点上看,比之于机关或学校更集中、更紧张,更需要有计划性。而新厂工作呢,就更加上一个艰苦性。”
“除了工作上的困难、职工生活困难很突出。现在职工生活问题很严重。市场的蔬菜供应问题很多,家属买菜更困难。外地调来的职工感到困难特别大。房屋问题也很严重,越来越拥挤,一户四室的宿舍住着四家,四户共用一个小厨房,在6平方公尺的面积上放着四个炉灶,装着四根烟囱。单身宿舍挤得更厉害,卫生很难搞。送信邮款、买日用品、儿童入学等困难都很多。自然条件恶劣造成的困难也很大,特别是在厂区,老远看不见一棵树,刮起风来连路也不能走,这也增加了一些同志们的不安。”此外,报告还就“基建工作”、“生产准备工作”中的突出困难做了反映和汇报。需指出的是,送交这份报告的厂党委书记于健和厂长刘泽华都是经历过长期战火考验的老革命,若非事不得已他们是不会轻易地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告困难的。
但是,任何艰难险阻都吓不倒北重人,阻挡不了北重人艰苦创业、奋进前行的脚步。在一代又一代北重人的创业接力中,工厂从初期的十几个人发展到如今拥有员工上万人。工厂占地面积达297平方公里,职工住宅和生活、文化设施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拥有国内一流的计量检测和实验机构,获得“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合格证书”。拥有各类设备8000多台,具有很强的综合配套能力。在冶炼设备方拥有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50吨电炉、ZF二次电加热炉、VI精炼装置和20吨电渣重溶炉,使炮钢冶炼技术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在锻造方面,拥有3000吨下拉式油压机、2000吨水压机、800吨油压机等,使工厂的锻造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机械加工方面,具有生产各种类型、精密机械设备的能力,尤以深孔、液压、轴类、齿轮机加见长。其中,深孔加工与长杆加工能力,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方面,具有承担各种大件毛坯的热处理的能力,大件镀铬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还拥有液压、电器仪表、特种工艺加工、专用汽车和工程机械生产以及工模具制造等成套生产装备和制造能力。拥有7个分公司、22个全资子公司、一个产品试验基地、7个控股、参股公司,已成长为一个拥有38多亿元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
奉献的北重
耕耘意味着收获,创业意味着奉献。
曾于1955年至1957年担任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总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的吴运铎,被称为“中国保尔”。他的《把一切献给党》一书,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吴运铎当年共过事的战友和同事,或者作为吴运铎曾经工作或战斗过的企业的工友和同志,把一生献给党、献给祖国和人民,是北重人共同的情怀和无悔的信念。
奉献意味着奋斗。50年来,北重人靠着心中永不褪色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攻克了生产经营和技术工艺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历史不会忘记:“攻坚战”、“大会战”、“蚂蚁啃骨头”、“苦干加巧干”这些经常而有效的战术里所凝聚的精神、信念和斗志;历史更不会忘记:“日战太阳夜战星,任务不完不收兵”、“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等口号里所蕴涵的激情、胆识与奋争。
奉献意味着牺牲。为了建设工厂、发展工厂,北重人有着丰富的自我牺牲精神。在北方重工这个创业者的团队中,许许多多的人都是舍弃了大城市的繁华、小家庭的安逸、机关工作的稳定和科研院所的宁静,到共和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创业。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在奉献中弥合,通过改变落后的现实使人生的价值得以彰显。许许多多的人为了祖国的富强默默奉献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一代又一代人就是这样为了一个信仰一个目标一个理想在传承中奉献。北方重工集团以博大的胸怀接纳着奉献者,同样又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为国分忧解难。在三年困难时期,响应国家缩减城市人口、支援农业建设的号召,两年间,精减下放了6800多名职工,带走家属6000多名;为了支援三线建设和国家的工业建设,工厂向外输送职工4100多名,其中,各类干部1500多名,工人2600多名;支援各种设备440多台,各种技术资料97000多册。历史难以忘记这样一幕:在为国分忧解难、支援三线建设的里程中,数以千计的北重人带着对工厂的炽热情怀,响应号召从包头到重庆进行了行程数千公里的集体“搬家”。汗水、热血、忠诚都深深的浸染了这段永恒的历史记忆。
奉献意味着成就。北重人用自己的才智与汗水铸成强国的利剑,源源不断地装备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部队。其研制的某武器装备在成功击落入侵祖国领空的美制U2高空侦察机中大显神威。1959年,在共和国国庆十周年阅兵中,北方重工集团生产的主产品列成方阵,威武雄壮地通过了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大壮了国威、军威。1999年10月1日,北方重工集团生产的产品参加了国庆50周年盛大的阅兵式,接受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以高科技武器装备振了国威、军威。50年来,北方重工集团生产的武器装备在保卫祖国、打击凶顽的历次战斗中屡建功勋。北重人用热血丹心铸就了共和国国防事业的钢铁脊梁!
作为共和国军事工业的骄子,北方重工集团50年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先后有3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工厂视察——周恩来、朱德、陈毅、聂荣臻、叶剑英、江泽民、李鹏、胡锦涛、黄菊、贾庆林等。领袖的亲切关怀、谆谆教诲已成为北方重工集团发展进程中巨大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对于重托,对于期望,北重人始终躬身而为、不负众望。
50年风雨历程,50年拼搏前行,又是北重人成长精神的昭示。北方重工集团先后培育出全国人大代表5名;全国党代会代表2名;全国工代会代表1名;全国团代会代表1名;全国劳动模范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红色突击手、新长征突击手25名;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8名;市级劳动模范60名;另有厂级劳模和标兵上千人。在他们的身上展示着北重人对“铸强国利剑,造富民坚犁”宗旨的不懈追求。
50道岁月年轮,50篇奋进交响,更是北方重工集团自豪风采的体现。北方重工集团及其所属单位,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40多项,省部级奖励近200项。其产品先后荣获国家级奖励18项,省部级奖励82项,其中,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超过半数;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级大奖11项,其中,一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省部级奖近100项。今天的北方重工集团已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五星级生产现场管理企业;是全国环保工作先进单位;是国家商务部命名的“中国外贸企业信用体系示范单位”;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更让北重人自豪的是:2004年“五一节”前期,北方重工集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从思想深处所裂变、释放的能量,不能不给历史留下一个印记。回顾北重、审视北重,这些数字看起来虽然略显枯燥,但透过枯燥的数字,我们分明看到每一位劳模、每一位代表、每一位功臣的足迹里都凝聚着一串串感人肺腑的故事;每一个奖励、每一个荣誉、每一个成果都蕴涵着北方重工人的心血和智慧,记载着、铭刻着、诠释着北方重工和北重人奋斗不息、勇于奉献的光辉业绩!
发展的北重
时间是有重量和压力的。审视北方重工集团的历史,就会发现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军民并举到舍民保军再到保军转民,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独资经营到合资合作,从赢利到亏损再到赢利,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等等,可以清晰地划出一道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轨迹。
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过程中,北方重工集团坚持军民并举方针和“一体两翼”的产品发展战略,加快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的产业化进程,倾力打造出一系列强势品牌。特种钢及深加工产品系列,具备冶炼特种钢能力,可冶炼多种高纯净度军民品用优质钢,性能达到世界先进;其中,超高压钢管填补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之后第五个能生产此类产品的国家。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连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奖”;集团公司研制和生产的三大系列18个品种矿用自卸车,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和伊敏河煤矿、首钢铁矿等矿山建设中大显神威,成为中国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的“巨无霸”产品,并远销国外。混凝土泵车、818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环卫车作为专用车系列产品远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在建筑工程和城市建设中澎湃动力。以挖掘机、振动式压路机为主的工程机械产品系列,成为公路、桥梁、铁路、堤坝等各类建筑工程的首选设备。性能可靠、机械化水平高的系列矿用液压支架和掘进机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以火车轴、火车钩、摇枕、侧架为代表的铁路产品系列,使北重集团成为国家铁路车辆配套产品的定点生产厂家。在冶金成套设备系列中,各种冶金轧制和压延成型设备等畅销全国各大知名冶金企业,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2003年的民品科研项目中,有两项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一项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项目,一项被列为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项目,两项被列为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
发展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自创业投产以来,北方重工集团经历了两次成长的高峰。第一次是从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工厂的产值从零开始逐步增加,到1995年达到7.5亿元之后回落,到1998年仅完成工业总产值3亿元,亏损高达1.7亿元。第二次是从1999年开始,北方重工集团在以安富荣为总经理、徐明和为党委书记的新的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维护稳定,强化中心,发展经济,保障生活”的十六字治厂方针,扎实有效地推进企业的综合配套改革和生产经营,使企业绝处逢生。
我们也许有无数的感慨,喟叹历史境遇的严酷,然而,我们似乎更有一千种理由反思变革、挤压、突围、涅所带来的希望的过程。1999年,企业完成产值4.5亿多元,200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亿元,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76.8%;实现销售收入7.4亿多元,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58.5%;员工收入比1998年提高了120%,比1999年提高了48%。2001年完成产值9.1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3.69%;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0.10%;员工收入比2000年提高了19.4%。2002年完成产值10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6%,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7%,员工收入比2002年提高了8.67%,提前一年胜利实现扭亏解困目标。
2003年,北方重工集团又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维护稳定,强化中心,加快发展,实现富裕”的新的十六字治企方针。当年完成产值1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9.4%,实现销售收入14.36亿元,同比增长了27%,员工收入比上年提高了24%。至此,北方重工集团生产经营连续五年都有了新的发展,连续四年创出历史新记录,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5倍,职工收入增长了近4倍。这种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领导班子的坚强团结;领导者与职工间的同心同德;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为发展的持续性提供了制度保障。北方重工集团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发展思路与决策的正确,源于变革的同一力、发展的穿透力、上下的整合力。
因为一直以来的搏杀,因为一直以来的压力,因为一直以来的变化,历经岁月跋涉和市场经济的洗礼,北重更深沉、更凝聚、更敏锐。已提前完成解困目标的北重,又把目光聚焦在如何迎接挑战、加快发展、实现富裕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上来。不难想象,思考的意境是沉重的。然而,也正是沉重的意味,更使思考的本身份量异常。2004年1月,北方重工集团在冷静分析了自身面临的“形势逼人”、“改革任务重”、“稳定压力大”和“广大员工期盼富裕的要求高”四大挑战之后,提出“要强抓一切机遇”,“争取用7年时间创造常规发展速度下15年的经济总量”,并由此制订了加快北方重工集团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总目标”、“二个提高”、“三个阶段任务”、“四大战略”、“五项举措”、“六个成果”的新战略。这个战略很好地做到了科学发展观与北方重工集团实际的紧密结合,使新的治企方针更加明确和具体,成为北重人的共同愿景!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50年来,一代代北重人始终以创业的心志和创业的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历经半个世纪的艰辛奋进,使北重集团成长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主力军!
文化的北重
站在经济全球化的层面重新认识和评价企业,可以得出一个既简单又深刻的经营哲理:企业不单是一个赚钱的机器,而是一个生命的肌体。只有物质财富的积累与精神文化财富的积累相适应,企业才有生命活力。在传统的氛围中铸就精彩人生,于平淡之处鸣响惊雷,这是一种最高境界。在半个世纪的征程中,一代代北重人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着文明,播撒着文明,分享着文明。其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的研制、创新和升级换代上,体现在不断满足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对产品的需要上,体现在员工生产条件、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其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企业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民主管理的加强与改善、厂务公开的实行、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与密切上,体现在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上,体现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与改进上。其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员工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水平的提高上,体现在对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努力追求上,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上。
北重人对政治与经济、经营与文化、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安富荣总经理认为:“国企不同于私企和外企,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高举党的旗帜。否则,你就不能凝聚力量,不能保持稳定,你就可能什么都干不成”。他说:“厂长经理一定要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和舆论的力量,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你不用正确的宣传和先进的思想文化引导,员工的思想就会被错误的思想和落后的文化所占据。”党委书记徐明和认为:“厂长经理肩上的担子很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实践。”他提出“要积极探索用ISO9000的管理思想、原则和方法,创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体系,为生产经营服务。以企业化、实效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细则指导工作”。通过先导工程、先锋工程、合力工程、人才工程、文化工程构建北方重工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平台。北方重工集团始终把“凡是员工拥护的事情就是企业的大事,一定要办好;凡是员工反对的实情就坚决不能干”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通过“凝聚力”工程、“百万千人送温暖活动”、“员工心声日”、“员工恳谈会”、“三必访四必帮活动”、开设“86000员工热线电话”等形式,不仅关心爱护每一位在岗员工,还提出了“下岗员工也是我们的员工,决不能让一名特殊员工因困难而过不下去”的坚定承诺,把员工的冷暖安危时刻放在心上,从而赢得了广大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在北方重工,建设三个文明的过程,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北方重工集团良好发展势头的可持续性,在总结企业50年历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提炼出以“和”为基石的北方重工文化。通过大力实施“文化工程”,以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来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以先进的北方重工文化来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企业的全面落实。文化是企业的命脉和魂魄。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是灵魂出窍或魂飞魄散的企业。北方重工50年风雨积淀,50年铸魂炼魄,形成了“铸强国利剑,造富民坚犁”的企业宗旨;凝聚为“和、顺、实、信、勇”的核心价值观;升华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浓缩为“超越自我,争创一流”的企业目标;化育成“团队协作,快捷严谨”的企业作风。北方重工以“和”为基石的文化是从50年的实践中“生长”出来的,是植根在北方重工博大深沉的土地上的,是在时代风云中吐故纳新、继往开来的。这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所在,是其绝处逢生而后能快速腾飞的秘诀所在。为了使以“和”为基石的北方重工的精神火炬永远燃烧不息,董事长、党委书记徐明和又提出了“接力棒“理论。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北方重工“和”文化的内容,以保证北方重工的发展在接力传承中继往开来。这可谓谋深虑远。
“管理即人的成长”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北方重工集团在重视员工队伍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非常重视员工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文化生活的丰富,这又是“和”文化的特色。从建厂开始,北方重工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就从未间断过。每年除了送部分员工出国学习、到大专院校学习和其他企业学习培训外,工厂的党校、工学院、中专校、技工校通过脱产、业余、函授等多种办学形式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科技兴企”战略得到落实。以群众性的业余文艺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是北方重工的优良传统。从1959年以来,工厂的文体活动开始日趋活跃。1960年,工厂的“草原文工团”参加了全国职工文艺汇演,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80年,工厂文艺队参加全国部分省市文艺汇演。从2000年以来,每年组织声势浩大的文化节活动,春节、元宵节的文艺表演和焰火晚会活动更是盛况空前。配合党和国家的大事而举办的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活动、有奖征文、读书会;围绕生产经营中的难点重点组织劳动竞赛、岗位明星评比;举办各种职工书画比赛、体育比赛等等,犹如润物的春雨,滋润着广大员工的心田。每次大型文体活动,集团公司领导亲自参与策划,并与员工同娱同乐、同受教育。
北方重工集团使企业文明建设与社区文明建设协调互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成为领导与员工的一种自觉。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北方重工集团除了做好企业内部防治非典和生产经营两不误外,还主动捐款捐车支援疫区人民。1999年以来,工厂加大环境美化力度,使工厂绿化硬化面积达85%以上。当你走进北重,你会深深地感受到无论是厂区内外还是员工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到处呈现出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喷泉吐玉、广场靓丽、小区整洁的迷人景象。优美的厂容厂貌为北重集团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也使广大员工家属更加深了对北重集团这片生长于斯、工作于斯的土地的眷恋。集团公司通过军民共建、警民共建、企业与地方共建、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等各种形式,逐步形成了与社区党建共振、事物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难题共解、活动共办的社区文明建设新格局,使企业文明与社区文明共同进步。
50年,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朵不经意的浪花,但对每一个北重人来说,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记忆;是一串刻骨铭心的凝聚着信念、融汇着奉献的足迹。当每一位员工感慨自己的工资收入不断增加时,当每一位员工流连忘返在集团公司喷珠吐玉、气势恢宏的兵器广场时, 当每一位员工观赏姹紫嫣红的礼花与灿若云霞的花灯而澎湃起不可抑制的自豪感时,当每一位员工关注着企业发展、憧憬着美好未来时,都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无论是中央宣传媒体的记者还是自治区、包头市的媒体记者,在采访北重集团奋进在国企改革的征程上取得日新月异的业绩时,都不能不被北重人遇挫不折、知难而进的精神所感染,不能不被北重人身处困境而奋力拼搏的精神所鼓舞,不能不被北重人所拥有的对工厂的深厚感情所感动。
北方重工已走过了50年风雨历程。站在历史的层面看待北重,北重已是天命北重;站在未来的高度审视北重,北重又是青春北重。孔子云“五十而知天命”。天命者,规律也。但规律隐蔽在各种现象的后面难以发现。于是,人们就孜孜不倦地“上下求索”,从实事中探索规律。对于天命之年的北重来说,回顾50年历程,可谓一路风雨一路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发展之歌、文明之歌。站在新世纪的制高点上展望北重,北重将恪守“铸强国利剑,造富民坚犁”的宗旨,以千锤百炼、百折不挠的精神谱写更加波澜壮阔的青青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