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融:稳定发展国民经济是国企责任等13则
2004-04-29
在国务院国资委前不久举办的第一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交流班上,李荣融强调,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国有企业的责任。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以诚信为宗旨,在平抑煤价、运价、化肥价格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有和非公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处于平等地位,目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1995年的25万户下降到10万户左右。统计局数据显示,国有企业是宏观调控的最大赢家,原因是国有企业吸取了前几年的教训,把做强企业放在首位,而非一味做大。(宏声)
国资委确定央企领导将要竞聘上岗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作出规定:今后,中央企业管理者将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国资委前不久印发了《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人才选用方式。《意见》中强调:选用经营管理人才,推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实行契约化管理;选用科技人才,采取竞争上岗、公开招聘、专家推荐等方式;选用思想政治工作者,采取依法选举与组织选用等方式;选用高技能人才,采取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比武、公开招聘等方式。(方强)
马凯:经济调控要着力解决四个主要问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对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指出当前要着力解决4个事关大局的问题,以促进经济平衡运行。一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坚决克服单纯追求和相互攀比增长速度的倾向;二是缓解煤、电、油供求趋紧的矛盾,努力增加供给能力;三是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四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方强)
7大领域成为今年改革重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今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意见,7大领域成为改革重点:一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深化垄断行业和公益事业改革,继续推进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的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规范的股份制改造;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除烟叶外,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为农村经济发展流入新的活力;三是深化金融财税投资价格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五是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六是深化就业和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七是推进科教文卫改革。(钟一)
商务部支持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地位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在“全国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会议”上表示,商务部将继续支持企业申请行业市场经济地位,并表示,在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依法维护产业的正当权益时,商务部首先将建立进口产业预警体系,密切跟踪开放市场对国内产业的影响;第二,及时、合理、有效采取贸易救济措施,为国内产业提供保护屏障,商务部内设专门司局,在机构设置上保证企业的申请能及时得到受理;第三,依法行政,增强贸易救济措施的透明度和规范化,保障贸易救济措施的平稳、有序开展。(刘建国)
我国将在2005年取消汽车进口配额
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已经实行了10年多的进口汽车保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并规定:从2005年起,所有进口口岸保税区不得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汽车。同时,继续降低进口汽车关税,直至2006年7月1日前,将进口汽车整车关税降至25%,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10%。(张维维)
8家央企入围全球500强
美国《财富》杂志7月12日公布了2004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名,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连续第3年名列榜首。我国有16家公司进入500强,包括14家大陆公司和2家港台公司。其中,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有8家入围,它们的排名及营业额(亿美元)分别为:国家电网公司第46名583.48亿美元;中石油第52名563.84亿美元;中石化第54名550.62亿美元;中移动第242名207.6亿美元;中国电信第257名194.6亿美元;中化公司第270名188.5亿美元;上海宝钢集团第372名154.48亿美元;中粮集团第415名132.9亿美元。其他8家上榜的中国企业是:中国人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记黄埔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国泰人寿(台湾)。(徐可珂)
上海国资改革迈开新步伐
上海国资改革以解决“人从哪来、钱往哪去、夜该如何守”这一系列问题入手,开始了国资改革的新一轮探索。为解决“人从哪来”的问题,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改革本市国资营运机构领导人员管理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制度》,明确提出:实行经营者公开招聘,由过去的组织配置转为市场配置。为解决“钱往哪去”的问题,上海市明确规定,为资变现收入首先要用于支付改革成本,保证职工利益不受损害;同时结合上海实际,向优质产业倾斜,优先发展现代消费、现代服务业。为解决“夜该如何守”的问题,上海市国资委出台了《上海市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的监管作了细化和明确。(王飞)
2003年度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前10位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2003年度全国大型工业企业排名,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以销售额1204.2亿元和资产总额1720.9亿元荣登榜首。名列第2至第10名的企业分别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大庆油田、海尔集团、江苏电力公司、东北电网有限公司、首钢集团和大丰(上海)有限公司。据统计,2003年销售额逾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03家,比上年增加42家,其中钢铁企业增加10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占主导地位,多种经济成分发展也较快。(施乐)
海运集团运输合同兑现率超过100%
中国海运集团科学组织确保煤电油运,上半年,完成国内煤炭运输4900万吨,同比增长21.7%;其中完成电厂煤炭4350万吨,增长25.8%。此外,中海运集团还积极调动外贸运力,抢运石油。1到6月份,集团完成国内原油运输2148.14万吨,比去年同期净增212万吨,同比增加10.95%,超计划完成上半年原油运输任务。(施乐)
五矿集团公司成为“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工程”首批标杆企业发布会上,隆重发布了首批21家标杆企业。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作为控股管理型公司的典型代表成为全国首批入选的21家企业之一。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于去年荣膺“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第14名,并同时获得“最佳电子商务应用”专项大奖。(税容)
中煤能源集团上半年创历史最好水平
针对我国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的情况,中煤能源集团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力保国内煤炭供应。1月到6月份,集团公司共生产原煤2468.3万吨,同比增长16.84%;向重点电厂供货执行1118万吨,兑现率100%;加强生产调度,搞好铁路、船运等方面协调衔接,保证了重点用户煤炭的生产和外运。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完成171.6亿元,同比增加52.95億元,增长44.6%;工业总产值实现66.46亿元,同比增长51.85%;利润总额实现12.03亿元,同比增加9.78亿元,增长了4.35倍。集团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税容)
数据
★今年上半年国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21988.7亿元,同比增长27.6%。冶金、电力、石油、石化、汽车行业工业总产值列工业行业前5位,且均保持18%以上的较快增长。其中,冶金、汽车行业增速环比回落,电力、石油石化行业增速环比加快。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671.3亿元,同比增长28.5%。冶金、交通、煤炭、外贸、机械、石化等重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在国有重点企业平均增长水平以上。
产销率98.3%,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煤炭、电子、化工、医药等主要工业行业产销率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产成品存货2614.8亿元,同比上升21.5%。冶金、汽车、石油行业产成品存货上升较快,同比分别上升61.4%、55.7%、24%。
完成出口交货值1278.3亿元,同比增长25.6%。出口交货值列前三位的行业是电子、冶金、煤炭,合计出口交货值731.2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电子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516.1亿元,占重点企业的40.4%。
实现利润2872.5亿元,同比增长38.6%。冶金、机械、电子、有色、建材等行业实现利润增速环比回落幅度较大,回落幅度在15.2—59.1个百分点之间。
实现利润在百亿元以上的行业8个,利润总额为2398.9亿元,占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83.5%,同比增长37.2%。交通行业表现突出,由上年同期亏损32.2亿元转为实现利润182.2亿元,减亏增利214.4亿元。
6月末,474户国有重点企业中有亏损企业68户,同比减少13户。亏损企业亏损额30亿元,同比减亏85.2亿元,减亏幅度为74%。
总资产贡献率9.8%,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石化、汽车、冶金、石油等重要工业行业总资产贡献率提高较快,提高幅度均在1.9个百分点以上。
资产保值增值率108.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同比提高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行业7个,分别是有色、建筑、外贸、交通、铁路、汽车、船舶。
据科技部公布的《2003年行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中显示,2003年地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排序,北京居状元,上海为榜眼,但进步的“加速度”居全国之首。京泸差距在相对缩小。与2002年相比,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提高了3.02个百分点,高于这一增幅的有8个地区,湖北、广西、西藏和海南比上年水平有所下降。位于前6位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辽宁(辽宁的位次没发生变化)。位次变动较大的地区有:山西由21位升至17位,江西由26位升至22位,云南由27位升至24位;海南由14位下降至19位,广西由22位下降至27位,内蒙古由25位下降至28位。
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一份统计图表上看出,我国制造业较为集中的几大经济区域,“技工荒”现象已经比较严重,就连有“技能人才大本营”之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也闹起了“技工荒”。今年一季度“三大经济圈”高级技工供求就出现严重不足。珠江三角洲:一级高级技师需求2833人,求职者只有1561人,二级技师需求12003人,求职者只有6115人;长江三角洲:一级高级技师需求1778人,求职者只有472人,二级技师需求8189人,求职者只有4762人;环渤海地区:一级高级技师需求5681人,求职者只有3877人,二级技师需求6816人,求职者只有3879人。
(数据由本刊资料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