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得无比的黑

2004-04-29彭一田

西湖 2004年8期
关键词:瓦房橱窗村庄

彭一田

江南雨歇的午后,空气中散布着蒙蒙的烟雾。我喜欢从那种烟雾中走过,撑一把纸伞,走在城市的长廊下。

有一些橱窗里,镶着一些书法和国画。停下伞读画的人,三三两两,伞檐与伞檐之间的雨滴,并排着看过去,有点像瓦房的屋檐。我不大喜欢西洋画,令我不舒服的是底色的荒乱重叠,名家的国画,我也不太关注,有些我不容易看懂。

我喜欢看镶在走廊橱窗上这些无名作者的国画,熟悉而亲切的乡村生活的映照。有一幅《一只豹在奔跑》,一只豹在奔跑,飞沙走石,惊天动地。一个橱窗一个橱窗看过去,看到最后一幅《瓦房部落》。

这幅画非常大,占了三分之一的橱窗。但我却看不出什么,那上面稀疏的淡墨痕迹,毫无规则地散布着,实际上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都没画。

看了很久,看不出什么意味,我就离开了。走到街对面的走廊上,无意中,转过头来,奇迹出现了。

就是那幅《瓦房部落》,让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一个庞大的瓦房群,黑压压地的一大片,坐落在山水间。我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用心良苦。这,一定是个身处异乡或漂泊海外的游子。作者利用了视觉上远近差异完成的这幅画,表明他心目的故乡,多少年了,都座落在依稀的记忆中。记忆中,故乡的瓦房黑得无比清晰。倘若某一天让他突然靠近故乡,故乡的印象就成为一片不知所措的空白。

一百年前,美国社会学家明恩溥写了一部《中国乡村生活》。他从乡村生活入手了解中国的社会生活,是基于他认为乡村是中国社会缩影的观点。他对于中国的友好,不仅仅表现在这部较为真实可靠的中国社会调查,曾受到了鲁迅等人的称道,更在于他是最早建议总统退还庚子赔款的美国人。

《中国乡村生活》基本上反映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全部,从乡村结构到乡村文化,最后提出基督教能为中国做什么。我比较喜欢读关于乡村结构的那部分文字,在我看来,一百多年了,中国乡村结构并未发生本质变化的一个标志,在于瓦房群落依旧存在。

在八十年代,或稍后点的时间河流中,中国乡村建筑结构的巨变,是靠挨近于公路边上或平原地带的水泥建筑群的崛起。这种崛起,打破了乡村建筑结构的现状,带来酷似城镇的模样,实际上这些乡村正在走上城市化的演变过程。

而真正的乡村依旧很少变化。反映在经济收入上的两极分化,同样表现在乡村建筑的结构上面,一部分城市化,另一部分更趋向瓦房或草房的破败。

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们可以穿越中国许多无名的河流,看到水边山坳间的一些乡村格局,破败的瓦房群落和零落的老人、孩童、牛羊鸡。很遗憾,明恩溥著作中关于瓦房的描绘,是一片空白。

我不明白这样一个观察细致的社会学家为什么要留下这一片空白,让后人提出他是否对某些方面过分忽视。《中国乡村生活》之所以由明恩溥来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不可能如此关注自己的整体生存状况。

我想过,瓦房群落在中国存在那么长的历史,大都在南方雨量较多的地方。而明恩溥在中国生活的五十年,基本上是在中国的北方。瓦房不是中国北方乡村的特色。所以,他才忽略不计。

中国太大了。在地图上看到的鸡形版图,那上面决不会标出乡村的名称。而实际上没有标出名称的村落的面积,是城市的数倍。但,我们只能看见城市。城市是重要的。山东境内有一个地名叫枣庄,一百年前,它可能就是枣庄。但现在它是一个不小的城市。枣庄的变化,预示中国乡村城市化走向的缓慢。因为我再也没能自中国地图看到第二个更具村名的城市了。

面对地图,有时我会很感动。中国六亿农民就走动在这看不见的空白里,虽然有些空白是河流、山脉、平原、高原、沙漠,但那些地方是农民才会经常走动的。实际上是乡村的不可分隔的一部分。

我曾经到过一个至今依然未通电的村落,还到了附近一个通了电却因缴不起电费依旧点煤油灯的村落。村里的青壮年都走了,满山坳几十座瓦房,让几个日暮的老人长驻。想象偏僻乡村夜晚的黑瓦群,月光泻进屋内的苍白与空落,月光中微微扬起的尘埃,有着千年风雨的世故。

月光与黑瓦对话的黑白世界。

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败,从近代就开始了。旧文化的古城堡被打出一个个缺口,揉杂着新旧文化浪潮的冲撞。

瓦顶听雨的愉快,在某种程度已成为一种奢侈。八十年代以后的中国作家或诗人,较少写出关于雨的好作品,远离瓦房是一个因素。雨,落在水泥顶的声音与落在瓦顶上的声音,听起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

作家们长年住在城市的阁楼里,更多地思考着城市带给他们痛觉和躁动,他们的深入生活大都沿着国道两旁的村落行走,把相似于都市的乡村印象,当作中国最普遍的乡村,并且自认为是深入的体验。

这种体验,依旧是城市生活的变味。中国乡村的心脏,跳动在最偏僻的山水间。

第一次懂得刘亮程这个人,是网友江南梅说到他对于乡村的最纯洁写作。后来,文友鬼叔中寄来他的刊物《放弃》,说到刘亮程寄来《一个人的村庄》,嘱他选用。引起我的注意。最后在书店里轻易地就找到了《一个人的村庄》。

这本书被称作“后工业社会的乡村哲学”,说的村庄里人和动物的哲学思考和对话,有关马与驴与虫与苞谷与铁锹与沙地的故事,使它看上去更像一部成人童话。它是中国乡村文学空白处一个拘谨的填充。

刘亮程极尽村庄和村庄里的人和动物,在大变革时代里的逆向活动,恰恰表现了中国村庄真实的部分。却不是全部。刘亮程是大西北的农民。在一个距离变革浪潮尚远的地方的农民感受,与靠近经济时代车轮的南方农民的感受,可能生出不尽相同的对于乡村和时代的思考。

猜你喜欢

瓦房橱窗村庄
老瓦房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长不大的月亮
你我都是“橱窗人”
一棵楝树上挂着两只月亮
橱窗
橱窗
橱窗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