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检讨成本模式
2004-04-29
在费仑巴赫的战略蓝图中,多元化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即使是在以谨慎著称的德国,罗伯特-博世集团(下称博世集团)的低调仍然耐人寻味。尽管它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配件制造商,但是几乎没有几个亚洲人、欧洲人乃至德国人知道它的总裁是谁。
55岁的弗朗茨·费仑巴赫,似乎下定决心要颠覆这种状况。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制定提升个人形象的计划,可是种种迹象表明,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他将会更多地被公众所认知。
去年7月,费仑巴赫刚刚接过这家德国第六大企业的帅印(头衔为管理委员会主席),成为博世集团118年历史以来的第六任总裁。1886年,罗伯特·博世集团在斯图加特创立了“精机械和电子技术工场”,即博世集团的前身。凭借为早期汽车提供的点火系统等发明,这个机械师把博世集团的生意做到了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而拓展到了欧洲、全世界。
尽管上任刚过一年,但是在德国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费仑巴赫显示了强烈的表现欲,尤其是与他的五位前任相比。如无意外,费仑巴赫将有足够的时间来兑现他的愿望,因为所有前任的在位时间都超过了九年。
重新检讨
费仑巴赫手上所掌握的,是年销售收入近360亿欧元(约相当于450亿美元)、员工人数超过23万的汽车配件王国。博世集团还是欧洲最大的集中采暖炉供应商,并且拥有欧洲第二大家用电器厂商BSH(博世集团-西门子家电)的50%股权。另外,其涉及的领域还包括工业设备,比如说包装机械以及自动机械控制系统。
虽然有着如此的规模和较强的行业影响力,但是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博世集团都“成功地”避开了媒体的镁光灯。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费仑巴赫的五位前任,他们都以审慎斟酌而著称。
以费仑巴赫的上一任赫尔曼·舒勒为例。舒勒在1993年当上总裁,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他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沉默寡言,仅仅当话题转到工程技术时,他才会提起精神开口说话。在创始人罗伯特·博世集团之后,最活跃的总裁当数1963—1984年在任的汉斯·默克勒,原因是默克勒以一种专制的方式进行管理,他被人们称为“教父”。
与他们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较为开放的费仑巴赫,他很喜欢跟别人辩论。他形容自己的个性为“开放、坦率”,并且“渴望改变人们的成见,不再认为博世集团是保守、反应迟钝的公司”。在成为总裁以后——他于1975年毕业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随后加入博世集团,1999年成为管理委员会成员——他承诺要提高利润率,其中手段之一就是更加注重研发投入。
在费仑巴赫的战略蓝图中,多元化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过去,公司的销售收入有三分之二来源于汽车配件领域,比如说火花塞和制动系统。费仑巴赫在未来5—10年要做到的,就是通过兼并和收购,使汽车配件占公司总体收入的比例下降到50%。
跟多元化并肩齐行的是国际化。尽管2003年博世集团的营业收入只有30%来源于德国,但是费仑巴赫坚持认为博世集团应该加大国际化的力度。他说,在十年以后,欧洲在博世集团营业收入的比重将从目前的近三分之二,下降至一半;另外的一半来自于亚洲和美洲。
但是,费仑巴赫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德国在博世集团未来发展中的位置。跟欧洲的众多跨国公司一样,博世集团也正在把相当部分的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德国,博世集团共有10.3万员工,其中大部分服务于生产环节。费仑巴赫直言不讳说,这些员工的成本太高了,“除了产品本身以外,我们还需要对生产环节加以改进……我们必须在成本方面变得更加有竞争力。”
其中有效的一个办法是降低工人工资。德国工人的工资居于全球领先行列,每小时为28欧元。幸运的是,工人成本过高不仅仅是费仑巴赫的忧虑,整个德国乃至欧洲都在展开激烈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显然让德国企业喜出望外,尽管每周的工人工资不变,但是工作时间却从过去的35小时增加到40小时。
“我们的社会气氛悠闲懒散,而美国人干劲十足。我们的模式(35小时工作周)不再管用了,需要重新检讨。”博世集团德国经济研究局主席克劳斯·齐默曼说。相关数据分析认为,这将使博世集团德国工厂的劳工成本降低12%。
加快全球步伐
除了工人工资水平的调整以外,费仑巴赫同样希望施罗德政府刺激经济的税收改革计划,能够给博世集团的发展注入强心剂。德国国内需求的不景气,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博世集团在利润率方面的表现欠佳。2003年,博世集团的税前利润约占销售收入的4.5%,连续第三年徘徊在这个水平了,远低于集团所制定7%的目标。费仑巴赫认为税收改革计划对博世集团大有裨益,受该计划影响,博世集团在2004年的销售收入将增长5%—6%,从而使公司在2005年实现7%的利润率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博世集团还需要寄希望于人们普遍看好的全球经济的好转,但同时还要加快其在德国以外市场的发展。
很多人认为博世集团更像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德国公司,费仑巴赫反驳说这与事实不符。“我们在日本的业务运营已经有了90年的历史。”他说。1889年,博世集团第一家海外办公室设在英国;11年以后,博世集团又在美国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厂。“博世集团本身并不缺乏国际化运营的血液。”他说。
尽管如此,他仍然需要在海外市场迈开大步,加大对有良好潜质国家市场的投入,并且加快派遣资深德国经理人到其他国家任职的速度。费仑巴赫本人也有过海外工作经历,1985—1989年间,他在美国分公司担任主管财务和行政副总裁。
“中国市场所蕴涵的机会是其他国家无所比拟的。在那里,我们已经有了几个合资企业,比如说柴油喷射系统和液压传动工具。博世集团在中国的年销售额将近10亿欧元,我预见十年以后,这个数字将增加五倍。”费仑巴赫说,“印度也有着很好的商业前景。过去印度经济总是起伏不定,而现在印度政府明显大幅增加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新的道路铺设计划,对汽车相关行业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市场机会。现在我们在印度的年销售额为3.5亿欧元。”
博世集团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毫不吝啬,这占到了销售收入的7%。费仑巴赫显然会沿袭这个传统,他尤其关注防抱死刹车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集中采暖炉以及柴油喷射系统的研发。柴油喷射系统可以降低汽车的用油效率,降低耗油量。
让费仑巴赫寄予厚望的是ESP(电子稳定系统)。EPS可以使汽车在发生事故时不会翻车,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死亡人数。但是费仑巴赫说,ESP还需要不断改进,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发挥最佳作用。
“与以往相比,我们要更强调客户导向。比如说,在汽车配件领域,我们必须更加细致地为不同的市场主体提供产品和服务,因为要保持高性能的表现,不同汽车企业对汽车配件的要求也是大相径庭的。”
直到现在,费仑巴赫依然固守博世集团的传统价值观,包括其不同寻常的组织结构。博世集团92%的股权控制在罗伯特-博世集团基金会手中,另外的8%由博世集团家族持有。
但是,从他所采取的行动来看,博世集团在未来几年来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其中包括在国际业务的迅速增长,因成本下降而保持的竞争力。当然,还包括费仑巴赫突破前任的低调篱笆,在媒体面前更多地登台亮相、并张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