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念给我的力量

2004-04-26曾国寿

人民教育 2004年19期
关键词:英特尔信念科学

教育信念是教师的生命,有了这个信念才能产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无穷的力量。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信念,这个信念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并改变着自己的生活。

我是在教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

1950年我进入小学,少年好玩、好动的本性在我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什么事情都想学,都想做。喜欢踢足球,放学后踢到连饭都忘记了吃;喜欢游泳,整个暑假都浸泡在海水中;学“打仗”,正月初一,上山打野战,头被石头砸了个包,回家还受家长的“修理”……在校上课,表面还算可以,乖乖坐在那里,但心却不在课堂上,因为坐不直,打瞌睡,常挨老师捶背或者揪耳朵……

我记得最深的是连恩满老师和张雪华老师的教育。1954年连恩满老师刚从师范毕业,他既教语文又教数学,歌又唱得很好,对学生富有情感,我跟他接触多了,逐渐地了解他,也逐渐地佩服他。他引导我参加除“四害”的活动,利用假期我与同学走到乡村,到厕所边挖蝇蛆,皮膚被晒黑了,顽皮的心也发生了变化。我开始懂得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做人。我小学毕业受到表彰,保送到厦门五中读初中。

张雪华老师刚从师范大学毕业,人很矮,1.50米左右,初中时我已经长到1.65米左右了。记得第一堂语文课,我到黑板前板书回答问题,趁张老师不注意,在她背后用左肩腋下与她的身高做比较,引起全班的哄笑,她却不知道“笑”的原因。课后她知道了此事,但从没有谈起。她经常耐心、细心地启发我们要勤奋学习。至今我对我的这位启蒙老师还十分地尊重。几十年来每到春节,我都和其他同学登门拜年,向她问新年好。

我在厦门一中读高中,母校老师的教诲时时激励着我,一件件往事在我脑海中浮现:当班级劳动委员,下农村挑秧下田,支援秋收,锻炼了我;留校劳动,为了管好校内蔬菜,寻找肥料,下厕所掏粪,被评为先进,光荣加入共青团;我还写血书决心报名参军……高中毕业大会上,我做好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后,1962年8月,我毅然不顾“不在棉被上面睡觉,偏到牡蛎壳上面翻跟斗”的讽刺和家长的反对,到福建省同安县九栈林村当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此走上人生的新旅程。

回想青少年时期走过的历程,回想几位恩师对我的教诲,我在教育的滋润下健康地成长,心中充满了对学校和老师的热爱,这是我一生的起点,也为我以后几十年坚忍不拔地追求教育理想奠定了信念的基础。

八年农村生活磨砺我的信念

高中毕业放弃城市的安逸生活,到农村当农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顶着烈日下田间,除草、挑肥、耕地、插秧等繁重的体力劳动是艰苦的磨炼。记得1963年,我下乡的第二年,遇到了百年未遇的大旱,白天干农活,晚上加班车水,同农民与天搏斗,夺取粮食的收成。从春耕到夏收,从夏种到秋收,整整一年,艰苦生活的磨砺,皮肤晒黑了,体魄却健壮了,从而使我更加热爱农村,热爱生物。秋收后,我肩挑百斤粮食步行二十多公里交公粮,而留给自己的口粮每天仅有几两米和一点地瓜,虽然生活艰苦,但我却感到满足和快乐。

1969年我大学毕业后,又回同安县禾山大队当农民。先当农场场长,搞实验田,成为农业技术高手;后当大队技术员,协助大队长管理上万亩的水稻和农作物。天天在田间小道行走,寻找夺取丰收的策略。在田间管理的关键时刻,我起了技术员的作用,因此,农民都支持我、爱戴我。我的心里考虑的全是田野、水稻、地瓜……生产如何搞好,如何夺取高产等问题。农村生活的快乐和农业高产成为我生活和工作的目标。

八年的农村生活,不仅造就了我饱经风霜的外表和农民朴实的品性,艰苦生活的磨砺还给了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坚强的意志.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八年,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实现教育信念的路是漫长的

“我对生物很感兴趣,对农村富有感情,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应该在这方面多做点事情。”然而,要实现的路是漫长的,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1974年,我走进同安六中当一位中学教师,并兼任生物教研组长,第一年,我就在附近的县良种场举办了农业技术专业班,我手把手地带领学生种实验田,与全县老农的样板田较量。除了收割时良种场给了一些帮助外,其他的工作,如育种、插秧、耙田、施肥和病虫害的防治都由学生自己动手。我们共种了五亩田,早晚两季的水稻产量都上了千斤,比样板田略高。学生们取得了成果,又学到了农业技术,这是我在学校第一次履行了自己的教育信念。

1976年我调入厦门一中,城市与农村不一样,校园内没有田野,学校生物教育的战场是一间设备陈旧的教室,整个学校凑不上50台完整的显微镜。当时校园内流传一句老话“锄头加簸箕等于生物课”,对生物课的热情只有在课外兴趣小组的几个人中。然而,我对生物科学的爱好和学生求知的愿望激励我不能屈服于困难。在简陋的教室内,我们利用零散的器材,维修、拼凑成完整的仪器,进行正规的观察、测定和实验。1977年,我开设了一门水仙花雕刻课,中央电视台还作了专门的报道。1980年,我组织学生参加华东地区的昆虫奥秘探索活动,取得好成绩。1989年我在学校建立了省级科技教育示范点。20世纪90年代创建的生物与环境教育基地,更是硕果累累,学生参加省、市级以上的竞赛,共获得了320项奖励,其中国家级的奖励32项,2000年以后,我带领学生参加了英特尔国际科学和工程大赛,荣获两项国际大奖。

我从教30年来,路是崎岖不平的,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谱写了厦门一中科技教育的历程,而自己追求的教育信念也在一步步地落实着。虽然我付出了很多,但学生的热情和对科学的追求使我更加年轻;学生对我的尊重和爱戴,给了我无穷力量;学生的成才,鼓舞着我不断地向前追求。

培育更多的英才是我所追求教育信念的最大回报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许多坎坷、无奈和困难,我始终以“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为教育信念,带着感情工作。回忆起往事:聘请专家、教授到学校作专题报告,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科研所和大学参观、学习、实习,向科研人员学习科学方法;手把手地教学生学会实验观察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事真正的科学研究。我带领学生走遍了厦门的山山水水,穿越海滩淤泥地,寻找生物样品,亲自获取科学数据……学生不畏艰难地探索、研究,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尽当老师的职责,将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发展与帮助学生成长融合在一起,更是一种快乐。

培育更多的英才是我所追求的教育信念的最大回报,成为我的向往和自觉的行动。1990年,手拿棍棒,脚踏过膝的海泥,像母鸡带领小鸡一样,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在二十多公里的红树林内行走,考察生态环境;1997年,坂头水库植被调查,以身作则,不畏蛇虫,深入深山老林,让学生体验科学的艰难,树立保护植被与水资源的意识;独自上西菇岭勘察,了解蝶类資源,为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做准备。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我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探索科学奥秘,让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厦门文昌鱼资源的保护又是一个典型例子,从1988年学生步履艰难地发现了黄厝海区文昌鱼新的栖息地,建立文昌鱼保护区,一直到2003年文昌鱼的遗传多样性、同工酶的研究和人工养殖文昌鱼等,我培养了近百名的优秀高中生,他们现在有的在大学、科研所工作,有的正在攻读海洋生物环境等学科的博士和硕士。

我常想,每年365天太少了,假如我能倒退20年,能多一些精力,多做一点事,那就更好;但当我看到孩子们成才,获得成功,能够成为他们今后人生道路的奠基石,我就知足了。

成功源于对信念的不懈追求

英特尔国际科学和工程大赛,原称西屋教学奖,已经有55年历史了。1996年,世界最大的电脑芯片公司“英特尔”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推动了大赛的开展。英特尔杰出教师奖,是大赛的一个重要项目,表彰来自于全球40多个国家、全身心投入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杰出教师,并资助推广其成功的教学方法、策略。2003年3月,我以在探索学习中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成功经验,被美国科学服务社和英特尔基金会选入全世界5名候选人之中。2003年5月16日,第54届英特尔国际科学和工程大赛的闭幕式上,主持人英特尔副总裁温迪宣布:中国厦门第一中学曾国寿老师荣获英特尔杰出教师奖第一名,全场掌声不息,当时我心情非常激动,高高举起双手,热泪从脸颊流下……一个中国人,走上国际讲台,拿到了国际教学大奖赛的最高奖项,泪水饱含着从教的艰辛和对教育信念的追求,也饱含着成功的激动和喜悦。

许多老师、同事、亲友和家长曾多次用不同方式问我:“你获得杰出教师奖的秘诀是什么?”我回答:“因为坚定的教育信念给了我无穷力量,成为我行动和追求的动力。”30年来,我无私地奉献,引导学生不畏艰难,探究科学奥秘,我的追求是什么?就是让孩子们勇于质疑,在科学研究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协作,将来成为造福社会的人才。我将在这条追求的道路上努力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教师应该以奉献、勤奋和积累为自己的座右铭,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教育信念。

猜你喜欢

英特尔信念科学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英特尔发布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英特尔宣布发售英特尔Stratix?誖10 TX FPGA
围墙的信念
英特尔召回
信念而非执念
科学拔牙
信念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