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学校跨越式发展之路

2004-04-26陈进兴

人民教育 2004年19期
关键词:校长信息化信息技术

陈进兴

第一,教育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然带来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强大的冲击。以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已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福建南安一中,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电化教育领导小组”,着手进行学校电化教育规划,推行“三机一幕”进课堂工程;90年代,学校提出“大力发展计算机教育”构想并付诸行动。几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福建省首批认定的国家示范性高中。

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代之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和合作性,相信人自身强大的学习潜能。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课程资源,以培养学生搜集、分析、筛选及运用信息的能力。因此,校长需要转变观念,主动变革办学模式,树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

第二,要重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实现现代化目标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包括基础设施并蕴涵着人的高级智慧,校长在办学中应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校长要善于拓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渠道,充分运用政策性倾斜和社会化措施,根据“适当超前,分期实施”的原则,通过商家垫资、银行贷款、社会捐赠等方式,高起点搭建硬件框架。如局域网、校园网等,力求功能齐全、容量充足;要有高度的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建设信息支持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电子备课系统等综合性信息化体系。同时要坚持着眼于发展搞建设,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学校实际、建设规模与办学效益、近期计划与远期目标的关系,使学校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得到有效发展。

第三,要以发展的眼光建设高水平的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及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学校应重视信息化建设。但目前一些学校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添置、轻应用现象,导致软件滞后、资源贫乏、硬件浪费现象的发生。因此,校长在重视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善于抓好软件建设,以构建高水平、实效性的技术平台为基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加强学校自身教育信息资源与软件(包括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开发和学科资源库)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发挥信息技术平台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开辟网上论坛、虚拟实验室等。要主动加盟国内基础教育网站,不断丰富网络资源,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要。福建南安洪瀨中心小学,利用“校校通”资源,建立网上教研系统,开展虚拟教研,为农村边远学校提供了专业支持。目前,利用网上进行交流研讨已成为农村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第四,要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与素养。没有一支具有较高信息技术水平与素养的师资队伍,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将成为一句空话。因为教育信息化是基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素养将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程度。因此,校长要加强教师培训,营造一种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日常办公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如福建南安一中,很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如今,学校中青年教师人人会做课件,全校教师全部通过了NIT教师模块中级考试,大多数教师建立了个人主页。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学校信息化的程度。

第五,要切实落实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小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仍有不少学校未能深刻认识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课当成劳技课,当成收取学生“上机费”的工具,使信息技术课在学校课程中处于一种次要地位。为此,校长在发展学校信息化体系时,要做到开足并上好信息技术必修课。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学校还可以借助“科技文化艺术节”、“信息学奥赛”等载体,鼓励学生把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吸引力。

总之,信息时代的到来,已使教育信息化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校长应努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方能占领教育发展的制高点。

猜你喜欢

校长信息化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