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正在崛起

2004-04-09

党员文摘 2004年10期
关键词:产量世界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49年的408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10239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65.5倍,其中在改革开放后的平均年增长率在9%以上。到2002年,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6位,列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6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16%,仅次于美国。

经过55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我国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1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也位居世界第1位,其他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位次也明显前移。

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最新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2004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已居全球第24位。

(摘编自《中国国情国力》 2004年第8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99.09.01、《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4年第6期)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我国工业增加值从1949年的50.5亿元增至2002年的459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80.5倍。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03年与1949年相比,纱产量由32.7万吨增加到983万吨,增长29倍;布由18.9亿米增加到374亿米,增长18.7倍;糖由20万吨增加到1083万吨,增长53.2倍;原煤由0.32亿吨增长到16.67亿吨,增长51.1倍。

石油生产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原油生产量由1949年的12万吨扩大到2003年的1.67亿吨,增长了1390倍;钢铁年产量由1949年的15.8万吨提升至2003年的1.7亿吨,增长了1074倍;发电量由1949年的43亿千瓦小时增长到2003年的19107亿千瓦小时,增长了443倍;汽车年产量由1955年的100辆左右迅猛扩展到2003年的444.39万辆。此外,电视机、电冰箱、照相机、计算机、空调器等一大批新兴电子产品从无到有,产量迅猛提高,居世界前列。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2004.02.26、《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99.09.01、《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第6期)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我国农业增加值从1949年的279亿元增至2002年的14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91倍。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2003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达43067万吨,增长2.8倍;棉花产量达487万吨,增长9.9倍;油料产量达2805万吨,增长11.0倍;水产品产量达4690万吨,增长103.2倍;猪牛羊肉产量达6920万吨,增长30.5倍。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99.09.01、“国家统计局网站” 2004.02.26)

交通通讯四通八达

在交通运输方面,已基本形成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民用航空和管道组成的综合运输网。铁路营运里程由1949年的2.18万公里增至2003年的7.24万公里,增长2.3倍;公路里程由1949年的8.07万公里增至2003年的180.1万公里,增长21.3倍,公路等级明显提高;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由1949年的7.36万公里增至2003年的12.1万公里。

在通讯方面,一个覆盖全国、联通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现代通信网已基本形成。电话网规模容量迅速扩大。目前,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6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95亿户;移动电话用户3.05亿户,已成为全球移动电话用户规模最大的国家。互联网用户超过8000万户,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2。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2004.02.29、“中新网” 2004.07.22)

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建国初期,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不到20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微不足道。200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8512.1亿美元,世界排名第4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

我国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527亿多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引资大国;2003年,我国实际吸收外资535.1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15.2倍。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活跃,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并设立各类研发中心近400家。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2004.02.26)

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额的比重)由建国初期的80%和90%降到2003年的37.1%和45.6%。按恩格尔划分标准,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总体处于温饱向小康水平迈进阶段,城镇居民家庭总体处于从小康向富裕水平迈进阶段,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4年第6期)

扶贫攻坚成绩巨大

1949年,中国有人口5.4亿,约有80%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生产,使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至1979年改革前,我国仍有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2.5亿,约占当时总人口的26%,农村贫困发生率约占30.7%。改革开放以来至2003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900万,约占现在总人口的2.23%,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1%。

(摘编自“人民网” 2000.12.29、“新华网” 2004.05.19)

科教事业旧貌变新颜

科技队伍稳步壮大:截至2001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已达2169.8万人,是1952年的近50倍;已有研究与开发机构424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8.02万人,基本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的科研体系。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从上世纪60年代“两弹”的研制成功和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70年代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80年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90年代“银河-III”百亿次计算机的成功研制;到进入新世纪后纳米电子学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单克隆抗体技术用于临床治疗,国际人类基因组1%测序任务和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完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等,标志着我国在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高能物理、航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许多“高、精、尖”领域已经跨进世界先进行列。

建国以前,我国是一个文盲、半文盲人口占80%的国家。2002年,“普九”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1%,初中入学率达到90%,农村(含县镇)初中在校学生达到5566万人。目前,我国青壮年文盲下降到2100万人,文盲率降到4.8%以下。现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大国中居于前列。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高职(专科)共招生382万人,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9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2004年,各种形式的高等学校在校生突破2000万人,居世界之首。

(摘编自《时事报告》 2003.12.29、《人民日報》2004.08.27)

文化、卫生和体育全面发展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587个,文化馆2892个,公共图书馆2708个,博物馆1519个;广播电台28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44座,电视台320座,教育台62个;有全国有线电视用户10508万户;全年出版报纸243.6亿份,期刊29.9亿册,图书67.5亿册。

卫生事业发展迅速:2003年末,全国有卫生机构30.5万个,比1949年增加84倍多;床位总数达290万张,而1949年只有8.5万张;卫生机构人员由1949年的50.5万人增加到424万人;每千人口医院及卫生院床位由1949年的0.15张增加到2.23张;每千人口医生由0.67人增加到1.40人。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国人口总死亡率由解放初期的30‰下降到6.4‰,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32.6‰,孕产妇死亡率由15‰下降到5.3‰,平均期望寿命由35岁上升到71岁左右。

体育事业取得辉煌成绩:截至2003年底,我国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数已达1695个,创超世界纪录达1103次。

(摘编自“新华网” 2004.06.04、“国家统计局网站” 2004.02.29)

猜你喜欢

产量世界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