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荒地
2004-03-29鲍山红
鲍山红
紧靠公路的是一块圈着围墙的田地,足有二十来亩,可惜杂草丛生,无人料理。
杨本善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许是生活的艰辛太多,他的脸上布满沟壑般的皱纹。一双手大概是与土地太过亲近的缘故,就像脱尽叶子的榆树枝般干枯黑瘦。
杨本善一生无子,媳妇一连给他生了五个女儿。现在,四个女儿已成了家,都是土里刨食的命,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幺女算是杨本善家最有出息的了,读了高中又读完大学。那年幺女大学毕业,眼瞅着同学一个个都落实了接收单位,就她寻不到出处。幺女懂事,看着两手空空的父亲,收拾收拾,默默地南下打工去了。
这天,杨本善在地里正浇着油菜,三女儿的儿子小宝屁颠屁颠地跑来了:“姥爷,姥爷,家里来人了,家里来车了!”
杨本善问:“来啥了?”小孙子兴奋地直嚷嚷,上来就要把他往回拖。杨本善被小孙子弄得一头雾水,决定回家看看。
果然,杨本善走不多远就看见自家门前停着两辆小汽车。杨本善头脑里“嗡”地一响,脚就不听使唤了。也难怪,一向不招谁惹谁的杨本善哪里见过这等架势呢?
待杨本善走近了,屋里忽地走出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上前一把抓住他的手,脆生生地叫了声:“爸——”
杨本善嘴唇一抖一抖地就是说不出半个字来,眼里不由落下两行混浊的老泪。杨本善认出来了,那是他的女儿——幺女。
又有几个人围了上来,都热情地抓住他的手,挨个与他寒暄。幺女在一旁给他介绍:这是张书记,这是李副书记,这是杨镇长,这个是刘秘书……究竟几个人杨本善记不得了,每个人与他握手时说的话他却记得很清楚,都在夸他养了个好女儿。
杨本善的小女儿回来办厂的消息,一夜之间就传遍了全村。幺女当年一气之下到了深圳,经过一番艰苦的打拼,不久就站稳了脚跟,不仅立了业,还成了家。这次幺女劝说丈夫回家乡投资办厂,她要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来回报这片生养她的土地。
一家人叙完了亲情,办厂的事自然成了中心话题。第一个提出为幺妹撑腰的是三女婿:“小妹啊,三姐夫别的不行,给你干个保卫科长不在话下。”
三姐在一旁连声附和:“对对对,你三姐夫白道黑道路路通,这年头啊,就兴这一套。”
幺妹说:“三姐、三姐夫,这事八字还不见一撇呢,要不姐夫暂时干个别的,这保卫科长的事,等以后再说?”
三姐夫听后满肚子不高兴。
大姐忠厚,说话有些吞吞吐吐:“小妹啊,姐有句话,不知妹能不能听?”
幺妹就说:“姐,有话你说吧,妹还能不听大姐的话?”
大姐笑了:“姐就知道你疼姐呢。你姐夫和我商量着,妹这厂办起来要用不少人吧?你那大侄女老大不小的了,总在家呆着也不是个事,姐想让她……”
幺妹说:“到时候少不了她的活,姐放心就是了。”
“姐想让她给你当会计。”
“当会计?”幺女一听瞪大了双眼:“姐,当会计可是要专业技能的呀,她能干得了?”
“这有啥不能的,会计不就是管管钱,记记账?咱杨家的厂,杨家人不坐办公室,还能让了外姓人?”
二姐夫的要求更是直截了当——他要全权承包所有的厂房建筑。幺女为难了:“姐夫,就你那建筑队能行吗?这可不比你给人家砌墙打院那么简单……”
二姐接过话说:“自家活自家人不做,难道钱给别人赚了才好?再说了,妹啊,你那几年念书,你二姐夫可没少出钱,做人可别忘恩负义啊。”
“姐,可这也得要有建筑资质才行啊……”
“啥资质不资质的,咱杨家就你能是不?告诉你,这厂房你二姐夫是做定了。”
一时间所有的亲朋故旧几乎踏破了杨本善家的门槛,他们都有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能在幺女即将办起来的厂子里任个职。一向不善言辞的老杨夫妇,望着为建厂的事忙得团团转的幺女小俩口,不知是怜是爱,禁不住叹息起来。
由于事前已经取得了政府的支持,建厂房的地很快就批了下来,可刚刚打起围墙,当一家中标的建筑工程公司进驻时,二姐和二姐夫却带了自己的一帮人把守了大门。无奈之下,幺女夫妇只得求助于政府,派出所抓了带头的二姐夫妻。
幺女夫妇顿时成了众矢之的。
最让幺女难堪心痛的是父亲老泪纵横,在众目睽睽之下竟扑通给她跪下了。
幺女以跪应跪,两行清泪,一声叹息。杨本善摇摇头说:“闺女,你还是走吧!”
过不多日,幺女夫妻双双重又南飞。
那儿就成了一块荒地,每次经过时,许多人都会黯然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