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征帆的诗人
2004-03-23王耀东
王耀东
一
1957年获诺贝尔奖的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说:“今天,每一个艺术家都登上了时代的帆桨战船。”
“如果能的话就不要死,这就是说,要继续活着和创造,”
从1944年起,李一痕就在中国抗战的大后方——重庆,主编过诗刊《火之源》,到1947年又主编过诗刊《诗地》。像李一痕一样的一群20岁刚刚出头的孩子们,凭一腔爱国热血,在国统区写诗,宣传革命道理,多么不容易,由此,我理解了他写的《风帆》一诗:
我爱江上的风帆,
它洁白,它有理想,
它漂在大江的浪尖上。
它把爱情写在白云上,
它把波浪当摇床,
看不尽的青山多风光。
我的生命也挂上了帆,
在绿色的水上漂,
在绿色的水上笑。
这是多么美的诗句,这是多么豪爽的情操:“我的生命也挂上了风帆/在绿色的水上漂/在绿色的水上笑。”
诗人的一生就这样站在时代的大船上,迎着风,顶着雨,不停地划桨,不停地挥洒泪水,并也不停地创造着,这一本薄薄的又是厚重的《没有遗忘的诗》(注:此为李一痕在1999年3月由天津昆仓诗社出版的一部诗集),就是他奋斗、流泪、闪光的足迹。也是他高扬的一面银色的风帆。于是,诗是一种理想、一种情爱,在这里就成了一种准确的比喻!
二
2001年11月16日我收到李一痕的来信,他信中说:“我现年80,还不算老。”这话讲得真好,我一看,心中一震,真是一种巧合。我有四句诗,和他的这个意思一致,今抄于下共勉:“60儿童团,70正年轻,80开红花,90结硕果。”按我这四句看,李一痕正是结硕果的年龄,是一个最成熟的年龄,正是大诗人歌德写浮土德的年龄。所以,我说从心理年龄来讲,80岁是一个花红果熟的年龄。在中国文坛上不少人不认识这个年龄,认为一过60岁就老了,诗也就不写了,或者是改行写散文了,其实,不写诗实际是一个退却,我认为这个退却太早了,实际上讲人到了80岁,心理上也不讲太老了。你在文坛上不进思退,散文也不会写好的。从文坛实际情况看,还很少有诗写不好,改写散文之后,成了散文大家的。李一痕的一首《浪漫的八月》,就写得很好,很符合实际,就是进入了晚年也要有这种精神状态,你看他诗中这样写道:
我随着你走进了八月
八月是我等待了一生的梦境
柱子飘香,秋月明净
我已浪漫在八月里
忘记坎坷,忘记年龄
抹去昨夜眼角剩下的泪水
相逢是机缘,白发最多情
这是一个花落又花开的季节
让我和你共同走进八月
走进八月的晚霞
走进八月的枫林
去度过人生最后的一段甜蜜
这是多么美妙的诗句,八月实际是一个成熟的秋季,也是人生晚期的年龄,从李一痕现在的年龄状况来看,八月这真是一个“等待了一生的梦境”,也是一个既开花又落花的年龄。诗的最后一句写得最有余味,“去度过人生最后的一段甜蜜”,真是出神入化呵!
一部好的作品必然是心灵的感应,必然能唤起读者最圣洁的情感。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还要看你是否提纯了生括,并由此产生一种魅力,去感染人、鼓舞人,纵观他一生的作品,都能看出他的纯洁的诗心和为诗奋斗的毅力,不管遇到什么风浪,甚至是生活的不公,他都能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它,这就是大诗人的大度与宽宏,因为“太阳/给了我/发光的灵魂/美丽的语言/热烈的情感/健康的思想”,这是李一痕一生力量的源泉,即自认为是“太阳的儿子”。一生崇拜太阳,相信太阳,就是为了追奔一种正确的理想,李一痕的一生就是这样信仰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就是到80岁了,热烈的信仰也没有泯灭,并为此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此种精神状态值得大书特书。
三
现在世界上有两类作家,一种是为事业而写,为心灵而写;第二种是为了写而写,或者说为了钱而写,我认为李一痕属第一种。
所谓为心灵而写,即是:遇到触发,心灵受到触动,是不带任何功利地去写,当然也是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利益去写,这和做一个善良的人的人生哲学是一致的。
他的这本诗集中有一篇《门依然锁着》,我认为这是一篇跨越时间的好诗。全文如下:
这座屋子的大门,
是朱红色的,
不知是几时锁住了。
门外有许多人在喊叫:
“开开门吧!
我们要进去!”
门里也有许多人在喊叫:
“开开门吧!
我们要出去!”
一天,
两天,
三天……
门依然锁着。
从这首诗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说,诗如何留给时间?诗的生命又在哪里?我想作者写这首诗时,可能没有想到,这首诗多少年后,它仍然有生命力。他四十年代写的时候,也许就发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有这么一座门天天锁着,作者觉得奇怪,灵魂受到一种奇怪现象的触发,顺手就写了这么一首诗。没想到作者触及了一个大课题,即:门的作用。闭关锁国之路行不通!过了五十多年之后,这首诗的精神仍然活着。实践证明,门是不能锁的,不仅仅是人锁不住,思想也锁不住,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还是开放式的好,我们国家封闭了这么久,真正倒霉的是老百姓和国家。这样一看,这首诗就有了特别的价值,就是时间的价值。此诗的成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写诗不能太功利了,为了一个短期的口号或行为去写诗,必然是短命的。
四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所作为,不管这个作为或大或小,总要对人类有所贡献。从这个观点看,我还是喜欢李一痕那一首《题1992年小照》一诗,这首诗写了一种很美的情操,诗中写道:
假如
我的造像背景是蓝天
我就是一朵
从远方飘来的白云
假如
我的造像背景是夜空
我就是一颗
永不闭眼的星星
假如
我的造像背景一无所有
我不会感到孤独和虚度
依然活得舒坦没有忧愁
虽然,风貌赠给我白发
不,衰老不在乎头上的白发
那是高山上的积雪
它永远洁白不会融化
你看这三个“假如”显示了作者多么的自信和坚定!人就应有这么一种自豪的定位,不要悲观,不要虚无,自信是白云,是星星,自信人生要闪光,要发亮,就是头发白了,那有什么,它是“高山上的积雪/它永远洁白不会融化”!这是多么坚定和美好的人生态度和哲理啊!
李一痕写了一辈子诗,几十年风吹雨打,不少诗经过岁月的淘洗,现在看来仍然闪闪发光,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我想这与他那颗美好的诗心和对诗的正确认定与座标有极大的关系。
我相信:“诗永远是不会死的/大地在跳动着他的脉膊。”
这便是我们诗人,也是李一痕和我们这一群诗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