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意显高低

2004-03-07

初中生·博览 2004年3期
关键词:作画文题画家

罗 刚

在我国文学史上,工诗善画者,大家最佩服的大概莫过于唐代的大诗人王维了。苏东坡评他的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真是把王维山水诗的特色给评绝了,也生动说明了诗歌与绘画之间的密切联系。

很多同学都喜欢绘画,闲瑕时往往喜欢涂上几笔。但在许多人眼中,往往觉得绘画是一门艺术,只是与油墨水彩打交道,与文字是不沾边的事儿。其实,仔细想想,绘画与作文还真有许多相通之处呢。它们都是一种表达,只是手段不同,绘画用线条,作文用文字罢了。

这么说来,写作文其实很开心,就像你闲着想画画一样。说起古代绘画,大家知道最盛行的时期莫过于宋代了。宋代的皇帝爱好绘画,并大多有较高的造诣,因此宋代设立了规模很大的宫庭画院——翰林图画院,在画院里对画家授以各种职位,还常常用诗句作画进行考试。

据说,宋徽宗想选拔优秀画家,有一次他就以“万绿丛中一点红”为画题,让应试的画家作画。应试者们为了夺魁,真是绞尽脑汁,各显神通。有的画一片松林,树顶上再立一只丹顶鹤;有的画绿树丛中露一角红墙;有的画绿草地上开一朵红花……这些,徽宗都不满意,只有两幅画被徽宗选中了。一幅是万顷碧波之中涌出一轮红日,境界辽阔,气势磅薄,让人产生丰富联想。一幅是翠楼上立着一个少女,倚栏沉思,那鲜红的唇脂与大片绿树交相辉映,画面生机勃勃,给人留下鲜明印象。

当时,各位画家的画技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也许其他画家的画一样精致,惟妙惟肖,但为什么只有这两幅画入选呢?我想,立意高超,新颖不落俗套,应该是这两幅画入选的根本原因。我们不否定“松林仙鹤”“绿树红墙”“绿草红花”之美,但总觉得它在立意上缺少高度和深度,有一种一览无余之感。细细一想,原因在于立意没有突破常规思维的框框,停留于习惯思维的层面上。我们知道,绘画是讲究构思和立意的,立意是绘画的灵魂和统帅。“碧波红日”与“翠楼少女”这两幅画的作者不但注意了“立意”,而且各自从一个新的角度把画面的立意表现得鲜明、深刻、别致,真正体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意,达到了其他画作无法企及的高度。

其实,绘画与写作有许多相通之处。我们写文章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立意的问题,立意也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立意也就没有主题,文章就会成为一团散沙;有了立意也未必就是好文章,立意还有高低之分,正确与错误、优美与平庸之别。

同学们平时写文章,不必把立意看得很神秘,当成一件很高深的事。立意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一个确定文章主题的问题。同时对立意也不可大意,文章是给别人读的,就要对读者负责,文章会对社会发生作用,还要对社会负责。我们在写作时,既提倡那种我手写我口的率真文章,不虚伪不做作,不装腔作势,不无病呻吟,也要做到对读者对社会负责任,观点要经得起推敲,更不要故作高深,或一律反传统,唱反调。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人生态度的问题。在确立文章的主题时,要善于深入开掘,突破平庸。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主题是否深刻。主题开掘越深,立意就越高超。但挖掘主题不能乱掘,它又是有规律的。一定的材料,只能提出相适应的一定的主题,所以挖掘要从材料实际出发,材料和立意(观点)要有机结合,不能随意“拔高”“附会”。除了对所写内容要有真切的体验、目光敏锐之外,我们还要巧选角度,既紧扣文题又突破文题,在认识上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想常人所未想,写常人所未写,写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东西。如上面提到的以“万绿丛中一点红”为题作画,主题已经确定,大家也都扣住了“绿”与“红”的题旨作画,有的停留于题目本身作简单的描绘,有的则能在扣题的基础上又突破文题,形成独特的创意,在立意上拉开了明显的距离,各位画家作画功力的高低也就一目了然了。

猜你喜欢

作画文题画家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酷炫小画家
文题
指纹来作画
巧巧手
文题
文题
开心作文
作画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