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 乡情
2004-02-04刘纯梓
刘纯梓
人的容颜可以改变,但是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如果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地方民歌的教学,既可以对现今音乐教材中乡土音乐的内容进行有力的补充,同时也可以树立学生从小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湖北潜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自古就有"民歌窝子"之称。潜江民歌曲调清新,乡土风味浓厚,而且其中不乏精品,我抓住潜江民歌自身体裁与内容特点并结合学生的欣赏习惯引导他们听赏。
在欣赏潜江民歌《咚》时,我把它与民歌《赞歌要比星星多》进行了对比欣赏。同学们惊奇地发现,这两首民歌的旋律、节拍、节奏甚至歌中特有的衬词都是惊人的相似。我不失时机地告诉他们:这首全国闻名、家喻户晓的《赞歌要比星星多》就是根据我们潜江地方民歌《咚》改编而成的,这可以说是潜江民歌的骄傲。这时,同学们的欣赏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他们被歌曲婉转优美的旋律,富有韵律的节奏和形象生动的歌词深深地吸引。有的同学问"天上的星星"与"地下的娃娃"有什么联系;还有的同学问"依呀依子哟"是什么意思?在激烈的辩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就像娃娃的眼睛一眨一眨";"天上的星星美丽动人,就像娃娃的心灵纯洁无瑕";歌曲中加入的衬词"依啊依子哟",模仿地方方言的语气,更加增强了歌曲的韵味,表现了劳动人民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喜悦心情。同学们通过研究讨论,对深入听赏潜江民歌更有兴趣了。我因势利导和他们一起欣赏了另外几首别具特色的潜江民歌。同学们在欣赏《打夯歌》时,从其雄壮的号子声中感受了家乡人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在欣赏《看看我们的新农村》时,同学们从歌词生动的描写中,了解了家乡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及美好的发展前景。
同学们或深入街边巷里去寻访,或走进工厂农村去参观,或到乡下去"采风",搜集到了大量的潜江民歌,我和学生在一起欣赏其中一些优秀民歌时,进一步体会到了潜江人民朴实纯洁的情感,更增添了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潜江民歌《数蛤蟆》中唱道:"一个蛤蟆,一张啊嘴,两只啊眼睛,四条啊腿。"生动活泼的歌词内容紧紧抓住了同学们的心。教唱时我围绕歌词这个环节,采用对唱的形式展开学唱。随着学生对歌曲逐渐掌握,我与他们做起了创编游戏:不断增减蛤蟆的数量,使歌词内容随之而变化。他们演唱起自己创作的歌曲饶有兴致。紧接着,同学们自己设计了池塘边的场景,由几位同学戴上青蛙头饰依次出场,边唱边表演,把孩子们在池塘边与蛤蟆尽情玩耍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学唱《赶秧雀》时,歌中模仿秧雀叫的乐句让学生倍感兴趣。在饱含激情地演唱之后,他们饶有兴致地描述了自己以往所见的趣闻轶事,并兴致勃勃地与周围的伙伴交流。通过演唱这首歌曲,同学们懂得了歌中的主人赶秧雀是为了保护田里的庄稼,这首民歌,把潜江人不畏风雨,辛勤劳作,企盼丰收的乐观情怀充分表现了出来。学唱这首歌,就要学习农民伯伯们热爱劳动、爱惜粮食的良好品德,同时还应该尽力保护诸如秧雀之类的小动物,增强环保意识,维护生态平衡。
在教唱潜江民歌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采用独唱、小组唱、表演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让广大学生对潜江民歌的体裁与风格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他们对家乡的赞美之情通过演唱表现得更加真挚与热烈。
在许多教师看来,歌曲写作是神秘的,是天才的活动,是不可教的。其实,学生在欣赏与演唱了大量的潜江民歌作品之后,他们拿起笔来创作他们心目中的潜江民歌已经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个过程既不需要他们有过人的音乐天赋,也不需要他们掌握高深的作曲理论与方法,凭的是他们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与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完全可以有感而发。在引导他们创作的时候,我基本是按下面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来完成的。
第一步,"偷梁换柱",就是首先让同学们各自搜集自己喜爱的潜江民歌,然后保留其曲调和歌词的句式特点,只是更改歌词的具体内容,从而变成自己的作品。有些同学立即用《赞歌要比星星多》这首民歌保留旋律改动歌词,变成了歌曲《校园好比大花园》,利用《小女婿》的旋律创作了《过家家》,用《打夯歌》的旋律创作了《爱劳动》,并把自己创作的歌曲在同学们之中相互传唱。这些歌曲尽管旋律还是那个旋律,但内容已经变成了与同学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偷梁换柱"这种方法的运用,消除了同学们创作之初的畏难情绪与神秘感,品尝到了一种创作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创作热情顿时高涨起来。
第二步,"扶杖走路"。潜江民歌旋律简单明了、朗朗上口,与潜江方言语音紧密相连,多是以do、mi、sol三个音为主而串成的"三音歌"。掌握这一特点之后,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来帮助学生谱曲:即为有歌词的旋律加上节拍与节奏和为有节奏的歌词填上三音旋律,使它变成一个完整的乐句或短小的旋律,最后给它配上合适的歌名。同学们在do、mi、sol三个音不同的高低变化与节奏交替中写出了许多风格各异的潜江民歌曲调,并把自己的作品与已成形的民歌加以对照修改,使创作水平逐步提高。
最后是"自立门户"。先引导学生把反映家乡面貌或校园生活的短小诗歌与作文修改成长短适应并押韵的歌词,然后指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为歌词加上简单的旋律。或是自己独立想像,或是几人一组讨论商量,最后由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将旋律、节拍、终止式等加以修改,使同学们的作品逐步成形、成熟。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作意识,激发创作潜能,我还将学生自己创作的民歌打印出来,编成《学生民歌创作集》,通过班级民歌演唱会和演奏会来加以推广和普及。这样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水平不断提高,谱写出了很多好听的潜江民歌。如《夸潜江》、《过家家》、《绿色家园》等等。
在我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除了按规定高标准地完成教学任务外,我还适量地加入了潜江地方民歌的教学,这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欣赏、演唱、创作三个环节,大大增强了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欣赏音乐的水平与表演创作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充分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崭新面貌,使学生对家乡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油然而生。我想,这会让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