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2003-05-30
中国新闻周刊 2003年29期
中国“车间律师”久病成医
中国新出台的一系列法律为工人权益提供了更多的保护,并使工人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的法律体系,在这种条件下,形成了一个业余的律师群体“车间律师”——一些工人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后自学成才,并为全体工人的权利呐喊。
《亚洲华尔街日报》7月29日报道称,这些久病成医的“车间律师”中的不少人对中国劳动法的了解程度甚至超过注册律师。他们通常免费服务,向工人提供法律建议,有时甚至出庭辩护。
长时间以来,政府将许多劳动法规作为内部行政命令,外界无法得知。而低技能的劳动者在面对恶劣的劳动条件时,倾向于换工作而不是把老板告上法庭。请个专业律师一般要花工人数月工资,远远超出工人的承受能力。
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竞争加剧迫使企业降低产品价格和运营成本。工人的劳动条件变得非常恶劣。在社会竞争中,他们已经处于弱势地位。
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更因此面临着来自外界的压力。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改革劳动法规。1994年,政府通过一项法令,为工人告雇主提供了法律平台。90年代中期各种劳动法规相继出台。最新的一项法令是中国于2001年11月加入WTO以后通过的,要求工厂为工人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在媒体加大对企业用工不当报道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正鼓励工人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问题。应运而生的“车间律师”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法院正在接纳更多的劳工纠纷,劳动仲裁案和诉讼案的数量正在急剧增长,2002年达184000例,比2001年上升19%。深圳等沿海城市的增长速度更快。2002年,工人在劳动诉讼中的胜诉率为47%,企业胜诉率为15%,其余的则通过调解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