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藏不露的投行领袖

2003-04-29邓理峰

英才 2003年10期
关键词:李山银行家香港

袁 岳 邓理峰

银行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资本主义社会几百年来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高贵、典雅、沉稳的外形,可靠、诚信、踏实的内涵。银行家的形象绝对不可以落魄,戏剧名家曹禺在《日出》里写了一个要破产的银行家潘四,财务已经捉襟见肘但始终硬撑着面子,生怕市民窥见了真相去挤兑。不光银行家个人如是,连银行的大楼也应该比别的建筑物来得坚固、结实。因为银行的大楼不结实,会让储户联想到银行的信用靠不住。这个规则在近代中国金融界的历史上已铸下痕迹,不信在上海、武汉、天津、广州的昔日繁华区走一走,至今保存完好、依然牢固美观的民国时期高层建筑多是当年的银行大楼。

投资银行家呢?形象就让人有些困惑。因为投资银行的业务在中国民众看起来更近似于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也的确不同于商业银行,它不面对一般的储户和企业,而是服务于资本市场。这个行业在中国的历史比商业银行短得多,只有数年。公众还没有来得及熟悉它。零点指标网站今年8月对京沪两市361家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做了调查,与多数行业比起来,这些受访对象对投资银行业企业家的熟悉程度不能算高。

投资银行领导人知名度不高,与这个行业不注重宣传个人形象是有关系的。投资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很大不同点就在于它是智力密集型公司,非常重视团队的力量。从业人员的学历和研究水平都远远高于商业银行。这个“银行”,没有一群身穿制服的柜台小姐,也不在寻常巷陌开业,有的只是在摩天大厦里像蜜蜂一样勤奋,像猎豹一样反应敏捷的投资顾问们。

深居简出的投资顾问们薪水很高,劳动强度也高,知名度却不高。更多的投资顾问们怎么生活没人知道。就这个行业来说,也不需要暴露得太多。中银国际的领军人物李山是此次调查中知名度最高的。其他像花旗、高盛等,公司鼎鼎大名,财经专业大学生趋之若鹜,公司领导个人倒并不突出。

低调有低调的好处,起码省了做秀和应酬的工夫。高调也有高调之益。据说日本商业银行界有个规矩,银行职员的太太不可以从事低薪的服务业工作,因为会让公众以为银行待遇差,职员养不起家,进而损害公司形象。如果投资银行家们也这样爱惜自己的羽毛,在行业腐败现象丛生的社会转型期中,未必不是好事。

面对面

当李山带领中银国际取得佳绩时,去留的问题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人们总是质疑李山会不会像前几任一样“短命”?

李山:让许多人不爽(主)

文·本刊记者吴永丽

有人说,给一个人多大荣耀的那个东西同时也会给他多大的伤害;人在最辉煌的阶段也正是他最有争议的时候。从媒体的报道中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在中银国际总裁李山曾经或者现在仍然身处的这种两难境地。

长期在海外发展的李山为什么要到国企发展?对他来说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其实,刚刚回国的李山曾在开发银行做过一段时间,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因为没有做成事,有媒体作了一篇文章《李山心中永远的痛》,他没有让发表。他相信这件事不是永远做不成,痛只是暂时的痛。

在他刚进中银国际的第一天起就存在种种质疑:海归派不懂国情。38岁就当上了公司的副总裁,虽然只是三把手,但这样的年纪对于国企来说是太年轻了。难怪有员工会如此以为:他会跟其他海归派一样,没什么了不起,呆不了1年就会自动退出。

可是事实不仅没如他们所料,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李山采取的强硬改革:裁员!裁员的数字并非媒体上传的50%。而是几次下来累计超过60%还多,高层也不是三分之二,而是全部大换血。这样的“大手笔”自然会给人留下冷酷无情的印象。

李山的裁员有一部分是因为年龄的关系,而多数人的“厄运”则是360度考核的结果,末尾第四等级、第五等级自动淘汰。被淘汰的多是专业水准跟不上,但是又不能从现在开始培训他们,因为外国兵团已经濒临城下了,来不及了!从李山的角度来说,这些被裁掉的人并不是他裁的,而是他们的上级给下级打分的结果。

对于为什么会把原来的高层全部替换掉,李山认为,就像打仗一样如果彼此之间配合不好就没有办法干活。按常规,人们会以为李山的大换血行动,一定是为了在招一批自己的同僚,稳固自己的势力,但是在新的管理团队中多数人之前李山根本就不认识。而对于刚刚进公司的李山来说,走的人他又能熟悉几个呢?也许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李山被人们认定为是一个工作粗暴的人,而自认为在生活中很有人情味的一面也被涂抹的干干净净。但是,李山通过这次痛苦的决策也显示了自己的领导能力。

对于李山来说,改革是必然的。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干投行的被炒掉就等于面临失业。被裁的每个人都难过,李山也很难过,在最后的欢送会上,李山只能说:“改革是痛苦的,为改革牺牲的人是伟大的……”

媒体上曾传言,中银国际出现集体跳槽。实际上,是他们在做平安项目时,工商东亚就跟他们抢平安的项目,而走的几个人只是最基层的员工。李山当时就给这些要走的人打电话说:请你们别走,不是为了我,是为了你们自己,如果你们走了,你们将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中银国际,在这儿,你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工商东亚可能跟你们说了什么,但是他一定做不成功。但那几个人并没有听李山的话,还是离开了。最终工商东亚没有把平安项目从中银国际夺走。

年初的“报告风波”的阴云仍在李山的头上盘旋,虽然他刚刚为中银国际赚了1亿港币,这是2003年全球资本市场上最成功的一次IPO,但是,有人猜测,这也许是李山的最后一笔生意。

看起来书生意气的李山使中银国际变得更具攻击性。几乎每一个重要项目,李山都亲自挂帅。其业绩可圈可点,香港的三大单生意落到了中银国际的口袋。第一单,第一波士顿和中银国际;第二单,索罗门和中银国际;第三单,摩根·斯坦利和中银国际。

当李山带领中银国际取得佳绩时,去留的问题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人们总是质疑李山会不会像前几任一样“短命”?

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李山郑重发表了声明:很多员工都是冲我来的,如果我要是走了,他们也会觉得没有意思。除非我不称职,董事会裁掉我,只要我还称职,我都不会走。一定要把中银国际做成功了,才能功成身退。

今年3月初,中银国际四大部门之首——投资银行部的负责人曾玉煌主动辞职。他是原美资大行贝尔斯登亚太区总裁,李山最得力的干将。据传闻,曾正是因为忍受不了公司近期的气氛而离开。那时候,李山和整个公司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但是现在的李山要告诉我们,两年以后中银国际将会是中国本土投行的老大!

在本期的“零点调查”中为什么李山的被认知度是最高的呢?他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比很多人回来的晚,既没有业绩也没有人脉,所以他的宣传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为了给客户看,而是给那些想加入中银国际的人看,耍了一场“空城计”。当然,自己的知名度很自然的也得到提升,又何乐而不为呢!

中银国际现在已经是兵强马壮了,所以,他认为过多的宣传对他和公司都没有什么好处。即使是前期的宣传也让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毕竟中国的文化导致多数人不待见那些太高调、张扬的人。加上李山在工作中又太直率,按照一般的想法,像他这样的人也许早就该死掉了!

调查显示,李山的个人形象透明度位居其次。李山是一个爱说的人,甚至在外国人眼里他都是很过分的。这就难怪他说的话做的事为什么让如此多的人备感不爽了。

但是,李山并不怕别人对他本人有什么争议,在中银国际内部改革的过程中他无所畏惧,仍然坚持如故,除了委屈,就只有在其职谋其政加任劳任怨。

新闻链接

“报告风波”——2002年9月中旬,中银国际发布了《香港2002-2007夏郁秋迷》的研究报告,前中银国际研究部主管何绰越在文中公开批评“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指出港府的结构性财政赤字会令联系汇率受压,长远而言,香港实施多年的联汇制度并不恰当。这篇文章认为,香港结构性财政赤字使得香港的联系汇率受压以及通货紧缩持续,并阻碍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香港要维持以往货币发行局货币政策运作不恰当,建议以人民币取代美元与港元挂钩。该报告出台后,在香港的汇市引起波动。并一度引出总理批评与稽核小组进驻中银国际及李山被核查风波。

猜你喜欢

李山银行家香港
驴殇
驴殇
小小银行家
变身“小小银行家”等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我不是乞丐
展与拍
冰摧霜折傲骨在 漫天风雪写梅花——评赏李山所作风雪红梅水墨画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