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探讨
2003-04-29刘永梅
刘永梅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企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四化"来概括:即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和规模化。其中,全球化是指企业经营国际化,跨国界、跨社会制度、跨文化和跨政治经济联姻。信息化是指现代信息手段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间、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小。知识化是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量涌现,边缘科学、交叉科学、系统工程的作用日益突出突出。而规模化则是指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日益强劲。
应该说,WTO的加入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些机遇包括:了解世界及其发展趋的机会更多,不出国门也能学到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相互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企业的竞争压力增大,因而产生的动力也越大,奋起直追的欲望强烈,使命感增强;企业的市场领域扩大,空间拓展的机会也更多,拥有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促使中国企业改进技术、改进管理、转变观念,而地理位置、劳动力价格低、文化背景熟悉等优势依然具有。
与此同时,WTO的加入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对产品的技术性能、规格、档次、质量、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管理的水平亟待提高;各类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
那么,面对上述形式,现代企业将面临那些问题呢?企业在管理理念上应如何应对呢?
管理模式的转变
·从传统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处于纯生产型,政府让企业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己决定生产什么,以满足需求。
·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经营为中心转变。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生产、销售、技术开发位置的转变。
计划经济时期,生产是前方,销售、技术开发是二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技术开发是前方,生产是后方。
·生产管理从执行性向决策执行性转变。计划经济时期属于执行性,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生产指令来自于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生产指令来自于市场信号,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的产品开发。
管理模式的转变
从单一的经营战略向灵活多样的经战略转变。产品的多样化,迫使企业改变计划经济单一的经营策略,实施多品种、差异化战略。产品档次的高层化,技术、性能不断提高,高新技术含量大大增加。以质取胜、以优取胜取代以貌取胜,市场更加规范要求企业有良好的质量信誉。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产品开发要做到以老养新;产品的升级要做到推陈出新;要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的良性循环。在管理具体工作中,要抓经营领域的四定位:行业定位;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人才结构定位。
企业高层领导工作重心的转变
从生产管理型向战略决策型转变:
供求平衡或供不应求时,企业领导属于商品经营型,既重视生产也重视市场。市场发育正常时,企业领导要向多种经营型和资本经营型跨进。企业高级领导要研究市场信息、行情,研究竞争对手,重视市场调研、分析、预测;研究资源的最佳配置,人、财、物的合理调配,正确处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企业高级领导要研究风险与机遇,研究市场的适应性;研究本企业的战略重点,从生产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从事务型向政策研究型转变。企业高级领导要熟悉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并用好政策。注意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如转移、跟踪优先发展的产品;研究营销策略,并确立企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重大措施、重要政策。
现代市场竞争的新热点
现代市场竞争的新热点主要有:技术创新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旋律;人才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聚焦点;知识经济成为市场竞争的新话题;结构调整成为增强竞争活力的新措施;绿色营销成为保持竞争优势的新特点;名、特、优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点。
现代管理又要求企业家具有发展眼光,要有魄力胆略,要有组织领导能力,要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
自从人类有了生产活动,就存在大量的管理实践。从古代到19世纪之前存在大量的优秀管理经验,但是终究没有上升为科学。20世纪初叶,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工程师泰勒首创科学管理理论,将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引入生产与作业管理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技术。随着科学管理运动的普及,工业企业逐渐重视管理,进入了一个科学管理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发展异常迅速,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扩大生产批量、保证质量稳定、控制生产成本、确保生产数量和交货期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技术,如计划评审技术(PERT)、物料需求计划(MRP),价值工程(VA)、成组技术(GT)、最优化技术(OPT)、管理信息系统(MIS)等。20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大量进入企业管理领域,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组织更趋柔性化和高效化,并涌现出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联的一批先进管理技术,如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制(JIT)、全面质量控制(TQ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1MS)及业务流程再造(BRP)、企业资源计划(ERP)、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均有着深刻的内涵。以下仅对比分析2000年前后企业管理理念上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