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 事等

2003-04-29

视野 2003年11期
关键词:贵刊编者视野

往来

本版文章不付稿酬,我们将给每位发表者赠3本本期杂志。

启 事

“记住语文老师”征文大赛已于8月31日截止,评奖工作正在进行,结果将在2004年第1期公布,敬请关注。

《视野》编辑部

我是这样想的:从“成功版”的宣传来看,它的风格与内容是和原《视野》迥然相异的。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很好。当然仍会有一种担心:例如某杂志在创办半月刊时,说B将更加贴近生活、时尚,而A刊依旧。但如今AB两刊的风格相差无几,我没有感觉到两者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于是,一个月掏两次钱,好像有些心不甘意不愿。于是,读者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利益,所以……。故我的想法是:如果创办了“成功版”,就切实地将它办成与原版不同的样子。我曾经说过希望《视野》多一些文化的沉淀部分。我以为这大概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原版“古典”一点,新版“现代”一点。您说呢?总之,不要让读者产生为一本书双重付费的感觉即可。——这应该是最低的标准吧。

——武汉汪思奇

一封封为《视野》成功版谏言献策的来信,一张张订阅成功版的汇款单,是编辑部近段时间得到的最好鼓励。

关于成功版办刊“最低的标准”,在编者的意识中只有一点,即让读者喜欢和满意。

——编者

贵刊2003年第9期第59页的页脚处的“交流地带”引用了顾城的一首诗,为何署名却是“赵甜爽”呢?难道说这种行为也被贵刊接纳吗?我斗胆说一句话罢了。

——读者韦达

“交流地带”是《视野》为读者搭建的交流平台,既可表达思想,也可抒发感情。出自本人原创当然最好,但当前人正好说出我心中所想并且说得比我好时,不妨采用“拿来主义”。关键不在于“版权”而在于话语的精辟和表达的效果。

——编者

在浏览了贵站后,发现网页的制作比较符合《视野》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但是在内容上似乎还有待充实和完善。说句心里话,我是一个在生活和工作上都不太用心的人,但是对于《视野》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否则以我的性格大可以一笑了之,可我希望我所喜欢的杂志办得更好,我想通过网络能和她贴得更近。

《视野》网站才刚刚建立,还走在边学习边完善的途中,我们真诚欢迎朋友们提出批评和建议,我们共同将它建设好,成为我们亲密交流的平台。

——编者

《视野》走进了我的生活,让我在紧张的学习中也可以拥有一双能看得很远的眼睛。尤其是其中很多关于做人的道理、见解让我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少一分盲目的冲动,多一点成熟的冷静。

记得有一期登了一封正在上大学家中困难的姐姐的信,我当时看了以后,不由自主地去想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家庭、我现在的学业,让人有点伤心,有点惭愧了。我想《视野》能打动人的,应该有真实这一方面吧。

还记得有一期的封面是由黑的白的浮着的油彩组成的,深深浅浅的,很有特点,我到现在都忘不掉。

所以希望以后的封面都这么有特点。我觉得,有时候简单质朴的东西反而会给人更直接的感动。

——山东周聪

《视野》能打动读者心灵亦或令读者记忆深刻的地方,那也是值得编者琢磨的。

——编者

以前订阅过许多杂志,偶然发现《视野》,拿来一读,果然与众不同。她有很强的可读性,所选登的文章非常贴近现实,平易近人。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人,我相信读上就会爱不释手。其它杂志有的文章可以说未成人不宜看,但这本杂志不同,我要求儿女们在课余时间好好阅读,他们也喜欢读。因为《视野》可帮助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对待人生,因为其中的文章有很多是富于哲理性、有骨气的。总之,它的好处难以言表。

于是这一年我满怀热忱订了《视野》这本杂志,可是第4、5、6连续三期都没有收到。追问邮递员,他说是领导的事,到局里也没问到结果。所以倍感遗憾。不知能从哪里找回或买回这三本杂志?下一年度,我还很想订阅《视野》,如果像今年这样,是件很不称心的事。

——湖南伍小莉

伍小莉朋友的不称心,令编者也很不安……但作为消费者,您有权得到所在地邮局的妥当处理。这里也希望有同类遭遇者能够及时与本刊联系,以便本刊与您所在地邮局联系处理此类问题。

——编者

猜你喜欢

贵刊编者视野
居· 视野
编者语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编者有话说
编者语
编者语
视野
真相
何时不再“滥觞”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