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大阻击
2003-04-29
中国政府正抓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努力防治非典型肺炎疫情。中国政府始终把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非典型肺炎疾病是人类的共同敌人。我们愿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中国政府有信心也有能力,经过艰苦的努力,有效控制并战胜这一疾病。
——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时这样表示
“SARS疫情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是一场灾难。”
4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由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比尔·弗里斯特率领的美国参议院访华代表团时如是说。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一种神秘的肺炎”至今,非典型肺炎已经在中国、越南、加拿大等32个国家和地区蔓延。
非典,这种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的疾病,成为了数十年来世界各国所遭遇的最为凶猛的传染病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5月8日,全世界非典型肺炎患者累计为7053人(包括已康复者和部分疑似病人),其中2959名患者已治愈。截至当地时间5月8日18时(北京时间23时)收到的各国和地区的统计数字,506名非典或疑似非典患者死亡,累计死亡率为7.2%。中国内地的死亡率为4.8%。
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戴维海曼在第一份全球疫情月度报告中认为,非典型肺炎“看来是21世纪的第一种严重和易于传染的疾病”。
非典,全人类共同的灾难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于非典的了解更多的是从谣言开始的。
谣言起源于广东省河源市,时间可以追溯到2002年年底。
2002年12月15日,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先后住进了两个患者,其症状是咳嗽、发烧,肺部有阴影,怀疑感染不明细菌。随着病情发展,两名患者分别转入深圳福田医院和广州陆军总医院。两人转院后,曾经接诊过他们的5名医务人员先后出现与患者相同的症状。
于是,谣言随之出笼:河源受一种不明病毒袭击,已有1人死于此症,给病人治病的医生和护士3人都已经死了。
于是,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网络这些现代化通讯工具,谣言更是以惊人的速度被迅速的传了开去,而且表述还不断被夸大,范围很快扩大到广东省全境。
2003年1月2日。恐慌的人们在河源各大药店门口排起了长队。虽然许多人都涌到了药店,但是根本不清楚应该买什么药,只是跟风抢购一些抗病毒药品。更有的家长赶着去学校将孩子接回家避“祸”。
从1月16日开始,谣言开始在距河源270多公里的中山市蔓延开来,市民纷纷到药房购药用以防备,一些人一买就是几十盒。第二天,当地出现罗红霉素脱销的局面。
从2月初起,传染病谣言开始在广州传播,比较典型的说法是:春节期间从顺德、中山传进广州一种怪病,首发症状是发热,胸片呈肺炎性病变,潜伏期很短,一天就发病,很快会发展到呼吸衰竭,该病现在并无药物医治,已经造成多名病人死亡。最令人可怕的则是这种病的传播途径,只需和病人打个照面,或者是同乘了一辆公交车都可能被传染。 更恐怖的说法是某医院的十几名接触过该病人的医护人员几乎全被传染,上午得病,下午透视显示肺部全是斑点,晚上抢救无效死亡。
2月10日,谣言进入高潮,并从广州市向珠江三角其他地区蔓延,随后又向香港、海南、福建、广西、江西等邻近地区传播。
谣言所到之处,人们无不惊恐失色。
事实上,从河源市民的恐慌开始,便引起广东省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2003年1月2日晚上,广州某陆军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等大医院的专家就来到河源,对那几位医生护士进行会诊。1月4日,河源市市长黄煜祯在市创优大会上专门辟谣,请市民不要听信传言。
谣言也引起了卫生部和专家们的重视。
1月21日晚上,广东省卫生厅派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为组长的专家组赶赴中山市会诊和抢救病人。第二天,专家们起草了一份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的调查报告,在这份调查报告中,第一次将这种病命名为“非典型肺炎”。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回忆:国家卫生部对广东省发生的病例十分关注, 1月21日、2月9日、2月21日,卫生部先后派出由马晓伟、黄洁夫副部长率领的三批专家组到广州协助查找病因,指导防治工作。
2月11日,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卫生局局长黄炯烈对广州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病例的情况向传媒做了通报。通报说,从2002年11月16日至2月9日下午,广东省共发现305例非典型肺炎病例,其中5例死亡。在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更是以院士声誉担保说,非典并不可怕,而且可防、可治。
与此同时,广东省和卫生部的专家、科研人员也开始了对非典发病原因、诊治手段的研究探索。
然而,就在中国内地专家们倾力寻找非典病原体的时候,台湾、越南、新加坡、加拿大、西班牙等地区和国家也先后发现了非典病例。
非典疫情越来越凶猛。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全球警告,并特别指出非典已经在中国广东、香港和越南河内等蔓延。
非典,就这样成为全人类的大敌。
4月2日以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温家宝明确指出,控制疫情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非典展开,千方百计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由此,许多人意识到,非典的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了。
然而,非典还在进一步的肆虐:从4月5日到5月3日,上海、浙江、重庆等省市先后报告有非典确诊病例。
据卫生部新闻办公室通报:截至5月8日10时,全国内地共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病例4698例(其中医务人员917例),累计治愈出院1529例,死亡224例。非典疫情已经波及到我国26个省市。
相关链接
全球非典备忘录
■ 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后来可称为非典的病例。
■ 2003年2月26日在越南河内,一名48岁的美国商人,因为患有类似感冒的病症而病倒。20名医务人员在过后也被发现有同样的病症。
■ 2003年3月12日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发出全球警告,指出非典型肺炎已经在广东、河内和香港蔓延。
■ 2003年3月15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新航一架班机上的一名相信遭感染的新加坡医生,被送进当地医院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将非典改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即SARS)。
■ 2003年4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北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目前,发生在中国部分地区的非典型肺炎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 2003年4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听取了卫生部关于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汇报。
■ 2003年4月12日非典病原学研究获突破,中国首次证实在病人器官内存在冠状病毒。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冠状病毒可能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元凶。
■ 2003年4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政府宣布,将非典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防治非典的工作自此纳入了法制轨道。
■ 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戴维·海曼宣布,经过全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 2003年4月20日前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前北京市市长孟学农被免职。卫生部新任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坦承,卫生部前段时间对非典防治工作指导不力。
■ 2003年4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越南成为第一个成功控制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国家。
声音
我对非典型肺炎疫情很担心,以至于很多晚上无法入睡,不得不服用安眠药。
——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吴仪心忧非典疫情
这里危险,让我来吧!我很辛苦,但我顶得住。谢谢关心,但以后不要来看我,我不想传染给大家。
——以身殉职的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生前朴实感人的话
我从这次染病到治愈的经历中、从数十年传染病防治实践中感受到,非典并非不可遏制,并非不可治愈。各级领导同志和医务人员要有这个坚强的信心。从医学科学上讲,非典是一种自限性传染病,是可防可治的。我患病的经历,对防治这种疾病是有价值的。
——以自己做试验的74岁军队医学专家姜素椿的体会
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医院送!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有顾虑情绪的医务人员打气
我作为一名正规护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又是一名争取入党的积极分子,我决心在这场“战役”中不当逃兵,积极要求参加到一线战斗中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迎接党和人民对我的考验。如果我牺牲了,请追认我为共产党员并照顾我的女儿。
——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医院护士郝艳梅的《请战书》
没有恐惧,只有关爱。在同生死、共患难的3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从医护人员身上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什么是无畏的战士。我要像她们一样,勇敢地面对现实,战胜人生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内蒙古自治区首例非典患者小孟愈后吐心声
当我们为了预防而远离人群休息在家,忙着消毒杀茵,为自己补充营养增加免疫力来抗击非典的时候,医护人员却像战场上的勇士冲到了抗击非典的一线,说句实话:我是想尽办法在躲,而他们却主动冲向危险,远离了自己的亲人——父母、儿女、妻子、丈夫,他们是为了更多的人——为了更多的亲人。我被深深的感动了——是心!我哭了……。像我98年在电视上看到冲在抗洪抢险一线的解放军一样,当时我也是哭了……。他们这些同样可爱的人付出着、奉献着,甚至献出了保贵生命。
——新浪网友的一个帖子
政府隔离的决定是对的,我们不走的决定也是对的。虽然隔离了,但我们并不孤独;这里很安全,我们对尽快控制非典越来越有信心了!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姜维壮这样理解隔离措施
探究非典之源
相对于艾滋病和各种癌症来说,非典并不比它们更可怕。正如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位官员所说:非典患者在总人数中只占很小很小的比例,而死亡的比例就更小了。它之所以让全世界感到不安,关键在于它的突发性、传染性和现阶段仍存在的未知性。
找到导致这次非典发病的病源真凶,不仅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更是科学家们的期盼。
那么非典是何物?为何那么猖厥?真如传言那样神秘莫测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专家们的一步步研究,慢慢认识非典,看看这个“神秘怪物”是何面目!
A、 非典是何物
2003年2月2日,一个被三层装满冰块的医用塑料口袋包裹着的密闭的不锈钢瓶,从广州神秘地空运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检验中心。这个玻璃钢瓶里面装的,就是从广东两例非典死亡病例尸体上截取下的、带有非典病毒的肺部切片标本。
接下来,细菌学、病毒学、免疫学、病理学各方面的专家开始不分昼夜地加入了分离病原体的研究。在先后排除病原体是细菌、衣原体的可能后,于3月21日,专家们成功地从肺炎组织标本中分离出了冠状病毒,并建立了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专家们进一步研究测定,认为这种冠状病毒属于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3月23日,香港大学的医学家也宣布找出了非典病原体,即一种变异的新病毒,近似冠状病毒。
4月12日,2株新型冠状病毒被以钟南山为组长的攻非典小组从非典病人的器官分泌物中分离出来。钟南山院士指出,这种冠状病毒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致病病原体。
4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会议上,来自中国、德国、加拿大、法国、美国等全球13个实验室的科学家,一致认定了变种冠状病毒的致非典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戴维·海曼宣布,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科学家们说,变种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有亲缘关系,但它非常独特,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并把这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正式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简称SARS。至此,这个让全球人类都受到威胁的“神秘怪物”,在电子显微镜下终于被人们看清了面目。
5月1日,郑州大学非典科研攻关小组专家在研究中又有新发现,认为SARS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病毒,是早已存在,但此前未被人类所认识的新病毒。
然而,困惑依然存在,因为对于“神秘怪物”的起源、行踪、致病特点、致病机理等问题,专家们仍然不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致非典病原体的发现,对于人类治疗和预防非典将产生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科学家们开发疫苗和新药、或者筛选现在的药物提供了依据。
实验和研究仍在夜以继日地进行着……
B、 把脉非典
关于病原体
对于冠状病毒,其实人们早就不陌生。被称为“冠状病毒研究之父”的美国专家赖明诏说,在以往引起人们普通感冒的病毒中,就有20%属于冠状病毒。但是引发这次非典型肺炎的变异冠状病毒,与以前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祝庆余在研究病原体过程中,也指出这种病毒的特殊性。首先在致病性方面,以前的冠状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病原体之一,病人症状较轻,致死率也相当低,一般不到1%或远远低于1%;而非典的致死率,据目前统计已达到7%。其次从基因序列分析来看,现在变异的冠状病毒与过去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在很多地方都不相同。如果从现在的基因分类学的角度看,它已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还有在生物学培养特性上也跟过去不一样。
对于变异冠状病毒是如何入侵人体的,据北京市防治非典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专家刘彤华院士讲,这种冠状病毒侵入肺部后,能使病人的肺部充血、出血、水肿,形成透明膜,肺泡上皮增生,且出现肺间质纤维化,导致肺泡损伤,同时还使病人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使得病人从发病到死亡只需短短数天。这些病理改变,对以前的冠状病毒来说是没有的。
非典的诊断标准
对于这种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家们在通过对众多病人医治过程中不断观察和统计,现已总结出非典病人的临床诊断标准。5月3日,卫生部对4月14日曾发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进行了修改,目前认为该病的诊断依据包括:
1. 流行病学史
a. 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b. 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非典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2. 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其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注意:有少数病人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
3.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 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缓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5. 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如果患者符合上述a+2+3条或b+2+4条或2+3+4条,就是疑似非典病人。
如果患者符合上述a+2+4条及以上,或b+2+4+5条,或b+2+3+4条,临床上就诊断为非典病人。
如果患者符合上述b+2+3条,就需进一步观察。如条件允许,患者应在指定地点接受隔离观察;也可允许患者在家中隔离观察。在家中隔离观察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并由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学观察,每天测体温。观察中的病人病情符合疑似或临床诊断标准时,要立即由专门的交通工具转往集中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疑似病人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非典“行径”
对于非典的传播途径,5月4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北京记者集体采访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认为:
感染主要靠近距离接触。非典在传染中,有两个特点,在传染性基础上有家庭聚集性和医院聚集性。家庭聚集性,主要是一家人吃东西,互相之间不太注意,会互相感染;医院聚集性,就不是靠吃东西传染这么单纯了,更大的可能是它主要靠病人的分泌物或者飞沫感染的。所以与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是非常必要的。
水、衣服、食物也有危险。这是从香港淘大花园得出的启发。3月下旬,香港住宅区淘大花园突然之间有200多人发病,为什么呢?这就是说有可能是病人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污染到一些东西,比如水、衣服、食物等等,导致传播。所以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包括洗手、洗衣服、环境的消毒等等。(编者注:对于香港淘大花园一事,特区政府曾组织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经过科学调查研究,于4月17日公布调查报告:一是污水渠是传播病毒的元凶;二是环境污染进一步扩散病毒;三是与染病者密切接触扩大染病范围;四是空气、食水及尘埃并没有传播病毒,因为空气和食水样本没有证据显示被污染。)
C、 追缉非典
快速诊断法问世
4月16日,军事医学科学院首先成功地研制出间接免疫荧光检验试剂盒。据介绍,这项技术能在2小时内测出是否患有非典。4月19日,酶联免疫试剂盒又问世,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1小时左右。
这两种方法在诊断非典时使用均较方便,与临床确诊病例的符合率都达到91%。尤其是酶联免疫试剂盒,可实现自动化操作,速度快,能同时检测数百份标本,县级以上医院都有能力开展此项检验。但是它们也有缺陷,就是检测的病人必需要产生抗体才行。可是有些病人在发病初期,是没有产生抗体的,对这部分病人,这两种诊断法只能是“爱莫能助”。
之后,北大医学部研制出的基因试剂盒就克服了这种缺点,因为它是直接查病原体的基因序列,所以,只要病人一出现症状,就可通过查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或痰液,就可得出患者是否得非典。据负责领导该研究的吴秉铨教授说,面对严重的疫情,让更多的医院掌握基因诊断试剂盒操作技术,对早期有效控制非典具有重大意义。
正因为基因试剂盒检测方法的先进性,所以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目前都正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在我国,基因诊断试剂盒正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解放军302总医院试用。
治疗药物有突破
在对抗非典的药物研究上,今年4月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据报道,一种名叫“基因工程人ω干扰素”的药物已于4月21日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
4月25日,世界第一支正式获准上市的预防非典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在天津市医药集团下属企业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问世。
干扰素是一种人体内天然存在的蛋白质,它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可以刺激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来杀灭病毒,并且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脑膜炎等许多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几种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活性的药物。
5月5日,美国陆军生物防卫试验室的专家们在研究中也发现,有一种药能带来希望——天然的抗感染蛋白质干扰素。他们还称,已找到强而有力的证据,证明药品最终可以克制非典病毒。
传统医学看非典
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对非典的诊断和治疗有它独到的观点和方法。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对非典疾病作了解释,“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这一类的病,中医是属于外感病,就是外部的病邪侵入了人体,人体被它感染了,所以叫外感。”
对于外感病,中医不是今天才认识到的。早在1700年前的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所著的《伤寒论》中,就对那个时代的流行病伤寒进行了研究和治疗。到了明代,名医吴又可又写了《瘟疫论》。所以,对于这一类的传染性疾病,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研究历史了。虽说这些病毒并不是一样的,对同一种病毒来说,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它们总是存在一些可以把握的规律。
在目前还没有完全摸索出非典治疗方法之前,一些中医专家认为,开一些增强人们体质和免疫力的药方,对一些易感人群预防非典感染和非典病人改善病情,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合治疗显效
尽管抗非典的药物和疫苗都还未最终研制出来,但是在一些著名专家的努力下,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已得到认可和推广。钟南山院士曾在媒体上对这种综合疗法作了一些解释:
综合治疗方法,就是以支持治疗为主的一种综合的救治措施,其中包括对症治疗、支持治疗、激素治疗和预防感染治疗等。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找到了有效治疗方法,那为什么每一天都有非典病患者死去呢?
当然,这套方法最终是否发挥作用,还得看病人的情况。从部分死亡病例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症状比较重,起病比较急,就医相对较晚,到医院以后已经到了疾病快速发展期,所以易死亡;二是患者伴随和并有其他疾病,如病人原就有心脏病,或糖尿病。这部分病人病死率就比较高。
相关链接
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 肺炎属于下呼吸道感染。按肺炎的病因不同,一般分类为典型肺炎和非典型肺炎。
典型肺炎通常是指由肺炎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症状比较典型,如发热、胸痛、咳嗽、咳痰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高,抗生素治疗有效。典型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约占肺炎的80%。
非典型肺炎实际是与由细菌引起的所谓典型肺炎不同的一组肺炎,相对于经典的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而言。早年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尚未完全明确时,因其表现不够典型,所以称“非典型肺炎”;后非典型肺炎也曾泛指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的肺炎;现在主要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炎。这些病原体亦称非典型病原体。
这次发生的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非典型性肺炎与以往肺炎相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我国卫生部称它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CDC,在基本上明确了其致病病原体及病理改变后,建议把这种疾病不再叫非典型性肺炎,而叫它“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简写SARS。
非典病毒能存活多久
■ 5月4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文说,据中国香港、日本、德国和中国内地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表明,非典病毒可以在室温情况下在一个塑料表面存活至少24小时,在低温环境中可以存活更长时间。科学家们还发现,该病毒在人类排泄物中可以存活6个小时,但是在人类腹泻排泄物中可存活4天;在36.9摄氏度时该病毒就会死亡,但是在零摄氏度时,却可以无限期存活。
非典疑似病人何以不能立即确诊
■ 疑似病人被确诊为非典患者,一般都要通过抗菌药物治疗过程。如经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的,便可确诊为非典患者。而这个疗程一般为10至14天,甚至更长。这就是疑似病人为什么不能立即确诊的原因。
科学防治,打好主动战
任何一种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都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即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条件统称为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若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时,就会造成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相反,若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或任何一个环节被切断,传染就无从谈起。
从这个原理出发,在非典流行时,在没有特效药物与疫苗的情况下,我们要打好抗非防非的战役,必须注重科学防治,从日常做起。注意个人卫生,远离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自身抵抗能力等,是预防非典疾病传染的好办法。
预防非典八大关键词
(1)通风
近距离直接接触,是非典传染的主要途径。非典患者打喷嚏或咳嗽所带出的飞沫,带有大量的致病菌,这些飞沫被其他人吸入,就易被传染。这些飞沫若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很快被稀释,散发,对人们的威胁就不那么大了。所以保持空气对流,让病菌排出室外,对预防非典非常重要。
对于这一点,4月29日卫生部在发布的《公众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导原则》中就指出,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就是生活和工作场所通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保持室内通风,是最廉价、最有效和最易于实施的防治措施,也是应该首选的预防措施,应当大力提倡。
怎样做好通风?一般情况下,能不开空调就尽量不开。对于家居,每天早晨起来,晚上入睡前,都要作一次通风。让窗门大开20~30分钟,室内空气就能够完全对流。如果工作场所是较封闭的办公楼,也要定时开窗,随时留缝。在室内呆久后,最好能外出呼吸新鲜空气。出行时要尽可能选择空气流通较好的交通工具。
(2)洗手
手是接触物体最多的部位。做好手的清洁与消毒,对防“病从手入”也至关最要。
勤洗手,并要把握好洗手的时机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在下列情况下好好地洗手:饮食饮水前;便前便后;接触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或与人握手之后;在室外玩耍、户外运动、作业和购物回来之后;外出回家脱换衣服之后,接抱孩子之前。
卫生部推荐,用肥皂和自来水(流动的水)洗手。用水冲洗手时,要先使手掌、手背、手指、指缝和手腕部充分浸泡,然后打上肥皂或药皂、洗涤液等,在手掌、手背、手指、指缝和手腕部皮肤处反复揉搓30秒钟,再用流水冲洗干净,最后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毛巾或消毒的一次性使用纸巾擦干双手。
(3)消毒
为防治非典,作为日常消毒用的过氧乙酸、来苏水、84消毒液等,目前成了抢手货。如何引导百姓科学使用消毒液,也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消毒检测中心主任张流波指出,无病人的家庭,通常只需进行通风换气即可,无需消毒。当家里客人较多时,待客人离去后可以在无人的条件下用过氧乙酸熏蒸,或用臭氧机产生的臭氧进行消毒。对室外空气以及与室外空气交换迅速的场所,如通风的走道、楼梯和一些大厅进行空气消毒,意义不大。对于用乳酸熏蒸、食醋熏蒸和各种熏香,对非典病毒是否有可靠的杀灭效果,目前无科学的证据证明。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指出,消毒剂由于化学成分不同,消毒对象也不尽相同,使用时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不正确的操作,不仅起不到应有的预防作用,反而会污染空气,降低人的免疫力,并对人体形成毒副作用。如果家庭自行消毒,必须严格按说明书的配比使用,消毒液绝对不是越浓就越有效。在进行室内消毒时,老人、儿童及对消毒液过敏的人,应该离开房间。进入前,对室内进行通风处理40分钟到1小时后方可。另外,消毒液要存放到安全地点,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4)口罩
戴口罩有助于预防非典的传染,这是众人皆知的。但是如何戴口罩,哪些人、哪种情况下要注意戴好口罩,许多人却不一定清楚。
一般来说,机体抵抗力比较弱的、容易感染的人,建议到公共场所时戴上口罩;自己是病人的或者有一些感冒症状的人,应主动戴口罩;因工作性质决定,是特殊、高暴露的人,如医务人员,或者一些经常接触流动人口、在公共场所提供服务的人员,应戴口罩。
卫生部北京医院胸科专家严伟忠认为,口罩容易导致呼吸不畅,给人体机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并非所有场合都需要戴。只要空气流动条件好,周围人群不是特别密集,大可不必“每人一罩”,如平时逛街,到露天集贸市场购物,不戴口罩照样是安全的。
戴口罩,经常出入于公共场合者,一般以12~16层为宜。严伟忠说,从传染病学的角度来看,16层厚的口罩足以过滤各类病毒,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戴时以罩住口、鼻和眼眶以下的大部分面积为宜,面积过小会给病毒留下入侵通道,过大又会影响人正常呼吸,因此市民应该改变口罩越大越好的观念,根据自己的面部特征作出适当的选择。 戴口罩一定要上下左右紧贴面部,不然起不到防护作用。
口罩本身的卫生尤为重要。口罩不能两面交替使用,戴过的口罩应及时洗涤,用肥皂搓洗,洗净后挂在烈日下暴晒。家庭可用微波炉或用蒸汽慰斗熨烫消毒。不戴时叠好放入清洁的信封内,并将紧贴口鼻的一面向里折好,切忌随便塞进口袋里或暴露在外。
购买口罩时不可盲目。上海市消费者协会提醒,以下问题口罩千万不可购买:经营者无法提供相关进货凭证的口罩;无厂名、地址及卫生许可证编号,或无包装的医用消毒口罩;口罩外包装袋上全都是外文,却没有中文标识的;口罩不符合卫生包装要求,包装袋没有密封的;口罩短缺层数,实际产品层数少于包装上标明的层数;以次充好,在纱布中夹有杂质面料的口罩;假冒其他名义经销的口罩。
(5)饮食
重分餐。进食最好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匙和公筷。虽然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非典病人能通过食物传播,但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是可以感染的。因而专家建议共同用餐时,除了要注意用餐环境通风、空气新鲜外,还推荐分餐制。
多饮水。春季气候多风干燥,空气中粉尘含量高,鼻粘膜容易受损,勤饮水,可以使粘膜保持湿润,增强抵抗力,有效预防疾病。同时,勤饮水还能保持人体内正常的生态平衡,便于及时排泄体内的废物,有利于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还要注意合理膳食,加强营养。
(6)服药
目前许多人因防治非典心切,经常服用一些据称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或预防非典的药物。然而在4月29日,卫生部发布的《公众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导原则》中,就明确指出:服用中、西药物;室内使用熏香;使用干扰素喷喉、鼻,是尚未肯定有预防效果的措施。对于注射方式给药的“预防性”制剂,如丙种球蛋白等,更是无效。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药物学博士后杜文民也提出告诫,盲目服药,尤其是健康人,服用抗菌药物或者抗病毒药物,不但起不到预防非典的作用,还将会使病菌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此外,许多抗生素都有过敏性休克、肝损害、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
对于一些易感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及体弱、抵抗力低下者,特别是与可疑病人有密切接触史者,可以使用一些非特异性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但有些药物也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务必在正规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7)出行
为了减少与传播源接触的机会,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呼吁人们避免到世界各地旅行。旅游部门也提出,旅行社要尽量少组织远程旅游,慎重组织到疫情发生地旅游。如果要出行,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注意均衡饮食,增强自身免疫力。尽量选择登山、远足等户外活动,到海边、森林等人员密度小,自然环境好,空气清新的环境去旅游,避免到人员多、环境狭小的地方旅游。住宿应选择设施较高档、卫生条件较好的宾馆、旅店。在宾馆住宿期间,要使用自己携带的洗漱用具。用餐也应选择条件较好的餐馆,尽量不要在路边小摊吃东西。出行时的常见病主要是感冒、咳嗽、腹泻等疾病,要随身备一些常用药品。如果用药,一定要有充分把握,不要滥用抗生素。
(8)心理
面对非典,人们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反应。有的心存侥幸,表现得满不在乎,甚至充大胆,不做认真防护。而有的却出现恐惧心理,神经过敏,每天反复洗手,一次就长达半小时;有的到处寻找偏方、秘方,无病也乱投医、乱吃药;有的一旦出现不适症状,不管是不是非典,一律采取逃避的办法,不去医院就医,或者担心把自己隔离起来,不出门;有的为了躲避非典,整日闭门不出,或轻信谣传,到商店抢购东西……
针对大众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心态,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吕秋云提醒,在疾病流行时,构筑起健康的心理防线至关重要。吕秋云说,应该学会善待自己,接纳自己,不人为地加剧这种紧张、恐惧和焦虑情绪。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的有关专家还提出,过度紧张与恐惧,易造成植物神经与内分泌功能失调,进一步发展必将影响和削弱人体免疫功能,导致整体抗病能力的下降,最终使身体失去对抗非典病毒感染的防疫能力和自愈能力。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刘小林教授认为,对于非典这样一个尚未完全认识的疾病,高度警惕并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是必要的,但大可不必谈“非”色变,人人自危。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充分调动和激发机体各部分活力,使整体机能调控到最佳状态,是平安度过非典时期的一剂“良药”。
根本:提高自身免疫力
人类在不断地进化着,细菌也在不断地进化着。被誉为“冠状病毒研究之父”的专家赖诏明说,细菌早在人类几亿年前就有了,它们比人类更懂得怎样变化生存。
正因为如此,历史上出现很多“从无到有”的新病原体。如艾滋病原,原来是没有的,现在有了;埃博拉出血热病原,原来是没有的,现在也有了;还有成人腹泻轮状病毒也是一样。有专家统计,最近三四十年里,就出现了大约三四十个新的病原体,平均每年出现的新病原体达1个至1.5个。新的病原体层出不穷。就在人们不断研究如何对付这些新病毒时,这些新病毒仍在继续演变着。
病菌在不断变化着,我们该如何应付?着眼于眼前,也着眼于未来,预防疾病的根本就在于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只有自己的免疫力提高了,才能“百毒不侵”,以不变应万变。
那么怎样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呢?美国《预防》杂志建议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好好睡一觉
睡眠不良和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有关。有研究表明:睡不好觉,体内负责对付病毒和肿瘤的T细胞数目会减少,生病几率随之增加。不过一定要睡8小时才够吗?这倒未必,只要早上醒来觉得精神舒畅就可以。
每天运动30分钟
美国阿帕拉契州立大学有三项研究指出,每天运动30~45分钟,每周5天,持续运动12周后,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相对增强。运动只要心跳加速即可,晚餐后散步就很适合。太过激烈或时间超过1小时,身体反而会分泌一些荷尔蒙,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
按摩
按摩使身体放松,减少压力荷尔蒙。有研究发现,每天接受45分钟的按摩,1个月后免疫细胞数目增加,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
每天喝酒不超过一杯
酒精会抑制制造抗体的B细胞,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因此专家建议,即使喝葡萄酒可能降低胆固醇,每天还是不要超过1杯。
多交朋友
朋友多的人,不但不容易感冒,免疫功能也比内向的人好20%。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认为,良好的社交关系,有助于对抗压力,减少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但是与太多人往来,也可能变成一种压力。不要勉强自己,三五知心好友比一堆泛泛之交要重要。
开怀大笑
笑可以减少压力荷尔蒙。另外美国洛马林达大学研究指出,笑使干扰素明显增加,刺激免疫功能,免疫细胞因此变得更活跃。如果自认为缺乏幽默感,可以多看喜剧片、好笑的漫画,紧张时想想其中的情节,学习乐观地面对眼前的人物和事件。
相信自己
乐观的态度让免疫系统保持最佳状态,在面对压力大的情形时特重要。美国加州大学对法律系学生的研究发现:乐观的学生,体内执行免疫反应的T细胞比悲观的学生多,负责消减病毒的T细胞也较活泼。
参加文艺活动
音乐可以增加对抗感染及癌症的抗体,克利夫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指出。不管喜欢哪一种音乐,聆听时都能刺激健康的生理反应。瑞典的研究也显示,经常参加文艺活动的人,如音乐会、博物馆展览、球赛,比起待在家里的同伴,寿命通常较长。
此外,可适当吃些人参、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不过建议,对于人参,每天服用两粒100毫克、含有4%的人参甙胶囊即可,不是直接吃人参片;对于维C,每天摄取200~500毫克即可,维E,每天只要吃200国际单位即可。
相关链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预防非典六处方
1.处方一
主要功能:益气化湿,清热解毒。
药物组成:生黄芪10克、败酱草15克、薏苡仁15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剂。
2.处方二
主要功能: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药物组成:鱼腥草15克、野菊花6克、茵陈15克、佩兰10克、草果3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剂。
3.处方三
主要功能:清热解毒,散风透邪。
药物组成:蒲公英15克、金银花6克、大青叶10克、葛根10克、苏叶6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剂。
4.处方四:
主要功能:清热解表,疏风透邪。
药物组成:芦根1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薄荷6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剂。
5.处方五
主要功能:健脾益气,化湿解毒。
药物组成:生黄芪10克、白术6克、防风10克、苍术6克、藿香10克、沙参10克、银花10克、贯众6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剂。
6.处方六:
主要功能:益气宣邪,解毒化湿。
药物组成: 太子参15克、贯众6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苏叶6克、葛根10克、藿香10克、苍术6克、佩兰10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剂。
煎服方法:
加水量超过药物表面约2~3厘米,中火加热至沸腾后,小火加热15~20分钟,倾出药液。每剂煎煮2次,将两次煎煮药液混合后,分两次饭后温服,服用量每次不超过200毫升。
处方中的薄荷、藿香、苏叶应在药液沸腾后加入共煎。
这些药方不是每个人都要喝的,普通人群没必要喝中药。只有到过疫区或与非典病人、疑似病人有过接触史的人,也就是易感人群才应该服药。
相关链接
家庭生活用品该用什么消毒液来消毒
对地面可用0.1%过氧乙酸拖地,或用0.2%~0.5%过氧乙酸喷洒。亦可用有效溴为每升500~1000毫克的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每升1000~2000毫克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拖地,用量不得少于每平方米100毫升。拖把要专用,不能混用。拖把使用后,要在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用清水洗干净,悬挂晾干。
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门把手等可用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用有效溴为每升500~1000毫克的二溴海因溶液、有效氯为每升1000~2000毫克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消毒10~15分钟。
在房门口可放置用有效溴为每升1000毫克的二溴海因溶液、有效氯为每升2000毫克的含氯消毒剂浸湿的脚垫,并不定时地补充喷洒消毒液,以保持脚垫湿润。
提问非典
问:非典患者有没有个体差异?
答:从目前发病的情况来看,发病男女没有差异;在年龄上有一些特点,那就是15到59的这个年龄段的人高发,在整个病例中占到70%到80%。这与一般的那种流感型肺炎有很大区别,一般流感型肺炎都是老的、小的患病多,而非典则是青壮年多。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医护人员比较高发,这与近距离接触有关。
问:为什么这次医务人员发病率较高?
答:由于刚开始对非典情况不明,许多病人都奔向大医院,而大医院又往往座落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所以造成广州、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非典暴发。二是部分医护人员开始对此病估计不足,放松了防护警惕。
问:在天气转暖的情况下, 非典疫情是否会加剧?
答:天气对此疾病会有什么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新加坡属亚热带气候,内蒙古天气偏冷,但这两个地方同样有非典病例。主要是与病人的近距离接触和密切接触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问:非典潜伏期是否会传染?
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非典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症状越重,传染性越强。对于处于潜伏期的病人,专家一般认为传染性不大。
问:非典肺炎在哪个期间的传染力最强?
答:这个问题还没有最后解决,现在看起来最主要的传播时间是在病重的时候(一般是发病的第2周)。病越重,传播危险越大。
问:怎样才算是非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答:所谓密切接触者就是指与非典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史,以及其他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在目前就是指14天内曾与非典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的生活或工作的人。
而共同生活或工作的概念,是指直接居住生活在一起的成员。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学校里一个班级的学生及班主任老师,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其他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非典型肺炎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直接接触者,以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情况由卫生防疫人员综合评定确定的接触者。
问:与非典病人接触后应该怎么办?
答: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如果与来自非典流行地区的普通人员接触后,应自觉减少外出和到公共场所活动(至少在潜伏期内);如与可疑人员接触,则不仅要减少外出和到公共场所活动,而且要注意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并密切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接受有关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指导。
问:非典患者提前出院仍需隔离观察?
答:一般的非典患者要隔离治疗21天才能真正安全。有些患者由于身体素质比较好,症状消失得比较快,不到21天就已经痊愈了,经过医生的诊断,这些患者如果自己提出要求可以提前出院。提前出院的患者一定要进行隔离观察,以免发生意外。但提前出院的患者一般不会再传染别人。
问:有关部门推荐的药方,是不是就可放心地喝?
答:现在没有任何一种可预防非典的特效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都推荐了药方,但只有到过疫区,或与非典病人、疑似非典病人有过接触的人,才应该服药。
如果选择服用中药是为了提高免疫力,吃3~5天就可以了,再多就没必要了。孩子肠胃功能弱,最好不要喝。如果服用,10岁左右的孩子药量应为成人的一半,5岁的孩子药量应为成人的1/4。而出现不良反应后应停止服药。
中药要温服,不能喝冷的。自己家煎的药由于没有密封,在1天后就不能服用了。如果放在冰箱里可保质2天左右。
问:什么是非典恐惧综合征?
答:由于非典传播迅速、易于感染和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治疗,少数人会因恐慌,害怕心理过分强烈,以致进一步引起厌食、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并且严重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社交能力,严重损害个人躯体和心理健康。如果这种情况历经数周到一月内还不能缓解,在排除了其他精神障碍后,即可诊断为“SARS(非典)恐惧综合征”。
问:被隔离人群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
答:被隔离人群难免产生孤独、封闭的感觉,此时要学会接纳这些情绪反应,并注意与他人交流。在隔离人群中应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尽快使这些情绪反应减弱下来。面对面交谈时要戴口罩、不握手,最好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交流。此外,被隔离的人群应该认识到,非典隔离不是歧视的举措,而是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表现,也是精神文明的标志。
问:如果过度恐慌,甚至确认自己患上了SARS(非典)恐惧综合征,目前有什么样的便捷途径获取帮助?
答:如果过度恐慌,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咨询缓解紧张。重者一定要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目前北京防治非典热线电话增至20余条,北京回龙观医院的心理热线电话为62716286,心理危机干预电话62715275、8008101117。另外,中华精神卫生网(WWW.CMA-MH.ORG或21JK.ORG)均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问:非典何时才能消灭?
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新的传染病流行后,会与人类长期共存。如1977年发现的军团菌、埃博拉出血热,1983年发现的艾滋病等,至今仍然是人类健康的大敌。非典也不会例外。非典这一新的传染病可能会与人类长期共存,但人类最终会战胜它、征服它。
问:吐痰的危害真的很大吗?有了痰该怎么办呢?
答:病人吐出的痰,相当于细菌的“培养基地”,一口痰中会“驻扎”成千上万的病菌。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就会在空气中扬起,其他健康的市民通过呼吸这些带有病菌的空气,很容易“中招”。
一些人对吐痰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不该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但背着别人或在人少地方吐痰就没有什么害处。专家表示,痰液中的致病细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因此,一口痰可令百米之外的人都遭殃。另外,痰液还可能会被动物带来传播。
但是痰还是要吐,不然对身体有害。最好的办法是:吐痰用纸巾包好,再把它扔到垃圾桶里。这样,疾病才不会被传播。
相关链接
家有小孩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宁可让孩子多穿点儿衣服也不要关窗。少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商场等,以减少感染机会。加强儿童的耐寒训练及体能锻炼,最好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用冷水洗脸洗手的习惯以增强机体对各种病毒的抵抗力。保证充足的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因为合理膳食既可防止营养不良又可避免营养过剩,更主要的是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小手经常揉眼、搓鼻及掏嘴等不良的卫生习惯。要给孩子勤晒被子、勤换衣服,并要注意经常清洗孩子的玩具。患有感冒的家人应避免近距离接触孩子(如亲吻、搂抱等)。一旦发现孩子患有呼吸道感染要服用双黄连、小儿感冒冲剂(中药制剂)等中成药,必要时应及早看医生。
抗非心理战术“20字诀”
为了让公众走出非典造成的心理困扰,北京大学心理专家王登峰提出了应对非典的“20字诀”,即:心中有数、适应变化、推陈出新、改变期望、调整心态。
心中有数,就是尽量掌握有关非典的信息,包括疫情、避免感染的措施、病征等。了解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也会有效降低情绪困扰,如室内消毒、各种消毒方法的适用范围等。
适应变化,就是指人们在非典时期,对生活方式做出明显调整,如戴口罩、勤洗手、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要学会去适应、习惯并接受这些变化。
推陈出新,就是建立新的、有利于防范非典的生活方式。例如,习惯晚睡晚起的人要建立早睡早起的习惯,不锻炼身体的要建立锻炼身体的生活方式。
改变期望,非典会给很多人带来工作、经济等方面的不便与损失,与原来的期望可能有很大的反差。对此,应改变期望和要求,现在最重要的是保重身体。
调整心态,就是要维持良好的心态。除了积极预防,建立个人安全感以外,还应与家庭成员及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为共同战胜非典获得重要支持。
众志成城,阻击非典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我在欢迎法国总理拉法兰的仪式上,看着眼前飘扬的五星红旗,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当时就想,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多灾多难,但始终是压不垮的,愈挫愈勇,愈挫愈奋。我相信经历这场灾难之后,我们的人民会更团结一心,我们的民族会更加坚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大学视察时向大学生袒露心迹
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许多人心里都在问同样一个问题:非典要横行好久?人类可以征服非典吗?
有人形容,阻击非典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穿过长长的时间隧道,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在人类历史的征途上,总是伴随着与传染病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斗争。瑞典病理学家FolkeHenschen说过:“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
也许,前人与传染病做斗争的经历,对于我们增强抗击非典的信心很有帮助。
也许,由于非典的出现,人类又有了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当非典病魔袭来,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地,从第一线的医生护士、科研人员,到公交车司机、集贸市场摊贩……全社会立即紧急动员起来。经过各级党组织、政府细致耐心的工作,全党全国很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统一部署上。
在与非典进行的斗争中,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相互支援;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科技工作者夙兴夜寐、全力攻关。13亿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抗击疫病的强大合力。
政府部门:严密部署
4月14日、4月20日、5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到广东、军事科学院和中科院、天津等地检查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落实情况。他说广东部分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后,我们为一些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感到揪心。同时,他勉励科研人员要运用科学力量战胜非典疫情。
4月18日、4月26日、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市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检查非典防治工作时说,我惦记着你们,惦记着全国的孩子们。他希望大学生们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战胜非典型肺炎这场严重的疾病灾害。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党中央、国务院采取果断的措施,展开积极的防治工作: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通道,加强对各地区防疫工作的指导;集中国内优势的医疗力量和科研力量来联合攻关;提高治疗的措施以及对经济困难的患者和农民实行医疗费用救助,并进一步加强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等等。
4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全国非典防治工作会议,黄菊、吴仪、回良玉副总理和各位国务委员、各省市区的领导以及各部部长与会,会议部署了防治非典的六大措施。
中央专门成立了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任总指挥的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中央和地方的非典防治工作。
中央财政设立了20亿元非典型肺炎防治基金;国务院先后派出5批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督查组,分赴全国各地指导和协助工作。为了避免人群大面积流动和疫情扩散,国务院取消了今年的“五·一”长假制度。
信息产业部和卫生部在全国统一启动了非典防治电话95120。
教育部下发文件,为保护考生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将2003年成人高考推迟到下半年进行。
民政部从发行福利彩票所筹集的民政部本级福利基金中拨出1000万元,通过各级民政部门慰问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以表达对广大医务人员救死扶伤、临危不惧的敬佩。
经过7天7夜的奋战,全国最大的救治非典患者的专科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建成使用。
中央军委下令从全军各大单位紧急抽调了1200名医护人员支援小汤山医院。
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来控制疫情发展,防止疫情扩散。各个省市均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指挥当地的非典防治工作。
此外,地方各级政府对医疗机构采取了严密的防护措施,防止医务人员被感染;对发病的患者和可疑的患者,以及与患者密切接触者都采取了比较严密的处理措施;对民航、铁路、公共汽车以及其他交通工具上都采取了严密的观察、监测和跟踪调查的措施等等。
科研人员:全力攻关
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夺取防治非典型肺炎斗争的最终胜利,关键是要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制定和实施科学的防治策略。
非典蔓延初期,在没有任何现成的医疗措施和成熟的救治经验,甚至对于它的传播途径和方式也一无所知的被动状态下,以钟南山为首的医学科技工作者就迅速地拿出了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案。经专家讨论和修改完善,这套方案以《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下发到广东各地市与省直、部属医疗单位。后来据统计资料显示:广东治愈出院率92.7%,死亡率3.5%。这些数字表明广东是世界范围内对非典型肺炎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
从2月12日采集样品到3月26日综合确定冠状病毒,中国军事医科院专家们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反应之灵敏,速度之快,在世界科技史上都很少见。
很快,世界第一支正式获准上市的预防非典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就在天津市问世,第一批3000支α-2b喷雾剂也在短时间里进入部分高危人员手中。
紧接着,上海科研人员也认清了非典这一“杀手”的“体貌特征”,成功建立了对非典型肺炎病原学进行检测和研究的快速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做到2小时内完成病毒标本的制备和检测,迅速确诊非典。他们将在近期提出研制非典灭活疫苗的技术方案,采用毒株灭活提取技术。这项技术比基因工程技术周期短,因此灭活疫苗有望在几个月内问世。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技人员连续奋战8天8夜拿出了10台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样机,其测温速度快达2秒,精度达到0.1摄氏度。为临床非典病例的迅速确诊立下汗马功劳。
白衣天使:舍生忘死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从非典从广东起病开始,6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一直奋战在防疫最前线,他每天都要工作14个小时以上,在传染病房,钟南山曾经连续奋战38小时救治患者。羊年春节期间,非典肆虐广州,第一线的医务人员纷纷被感染,成批病倒。钟南山要求将最严重的病人送到他所在的广州呼吸病研究所。他说:“我们本来就是研究呼吸疾病的,我们就像扫雷班,你不扫雷谁来扫?最艰巨的救治任务舍我其谁?”
在广东省非典疫情的高潮时期,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忙得时常拒绝接听家人的询问电话,她总是抢着包揽对急症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护理工作,有时甚至把同事关在门外……她说,“这里危险,让我来吧”。直至3月初,叶护士长终于被传染而病倒。面对前来救治的医生,叶欣却用笔纸传话:“不要靠近我,会传染。”当院长和同事来探病时,她又写道:“我很辛苦,但我顶得住。谢谢关心,但以后不要来看我,我不想传染给大家。”3月11日,叶护士长被用上呼吸机。3月25日,就在她最后抢救的那位非典患者康复出院后数日后,叶欣不幸逝世,享年46岁。
74岁高龄的军队医学专家姜素椿教授在救治非典患者时不幸被传染,在治疗期间,他注入非典康复患者的血清到自己的身体做试验,勇斗病魔。住院23天,他组织撰写了9篇关于防治非典的文章。康复出院后姜教授对记者说:“我作为一个老龄的患者能很快康复,证明非典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治的!”
还有邓练贤、李晓红、梁世奎……
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一大批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不断涌现。他们是600万白衣战士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背后,更屹立着一个个团结战斗的英雄集体。正是他们的无私无畏,正是他们的敬业拚搏,使一个个患者获得新生,使世界各地从中国得到防治非典的有效方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天津检查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落实情况时动情地说,在抗击非典型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防疫战线的同志们既是“侦察兵”,又是“突击队”,党和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为防治非典作出更大的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在考察我国阻击非典工作时表示,中国医务人员为对抗疫情做出杰出贡献,医务人员如“英雄”,其工作热枕与英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医疗部门措施得力、有效,所取得成果实在不简单。
医护人员们的舍生忘死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广泛赞誉,他们感动了整个中国。
面对灾难,我们曾经惊慌失措。但是,谣言止于智者,恐慌止于智者。在政府、专家和全体民众的同心协力之下,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面对灾难,我们看到,胡锦涛总书记不打招呼、不戴口罩出现在广东、北京街头,看到温家宝总理多次深入到抗炎一线,看到每日公开的疫情发布,看到抗非不力干部被免职,看到了20亿元的防治基金……危难中,政府与人民守望相助,共渡难关。
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次战争、瘟疫、地震、洪水,每一次中国人都是从最困难、最难以逾越的关口顽强地站起来,最终挺过千难万险。在有效的药物问世之前,我们每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相信国家的能力,相信科学的力量。
尽管当前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斗争仍然困难重重,只要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奉献、科学求实、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民族精神,阻击非典型肺炎这场硬仗,我们一定能够打赢。
相关链接
虽然我没有十足的信心,但请容许我祝贺国家和普通大众,一种解方将能使一个每小时都夺走人命的疾病,一个被视为人类最严重灾祸的疾病,从地球上永远销声匿迹。
——牛痘接种法的发明者詹纳
人类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占上风
从人类历史来看,不管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多么可怕,不管20世纪初横扫世界的流感病毒多么强大,也不管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多么让人谈虎色变,人类从来没有被它们打败过,更何况当今的生命科学如此发达。
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瘟疫之一是所谓“黑死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鼠疫。
最广为人知也最为悲惨的鼠疫发生于欧洲中世纪,它从14世纪开始流行,直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才平息下去。然而直到19世纪后期细菌学创立后,黑死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才逐渐明朗。到20世纪中叶,抗菌素的发明使得鼠疫成了容易治愈的疾病。现在鼠疫已非常罕见。
天花是最早被人类文字记载的烈性病毒性传染病,曾被称为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英国女王玛丽二世、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中国清朝顺治皇帝都死于天花。天花在18世纪时的欧洲大规模暴发,导致6000万人死亡。
在1796年英国乡村外科医生爱德华·詹纳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而牛痘这种病又不会对人的生命形成威胁。于是,人们用牛痘疫苗预防天花,收到了奇效。1980年5月8日,第三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庄严宣布:危害人类达数千年之久的瘟神——天花已从地球上彻底根除了!这是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战胜疾病的速度越来越快,能力也越来越强。
肺结核,当它横行时被认为是无法医治的绝症。在无法治愈肺结核的年代,为了减轻病人肺部的压力,甚至需要将人的肋骨生生地摘除。19世纪,德国“细菌学之父”赫德经过272次实验,成功地培养出了导致结核病的微生物。随后,为了对付这种微生物,法国科学家卡尔梅特和介朗整整研究了15年,一种含有稀薄活性肺结核细菌菌株的疫苗——“卡介苗”终于在1921年问世。到1961年介朗去世时,全世界已有两亿多人注射了这种抵抗肺结核病的疫苗。
解放前的旧中国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流行猖獗;五大寄生虫使数千万人患病,解放初期我国就有1100多万人患血吸虫病、3000余万人患疟疾、2400万人感染丝虫病、50余万人患黑热病。新中国开展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推行免疫计划预防接种,在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消灭了天花、人间鼠疫已基本控制。霍乱、黑热病、登革热、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伤寒、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等已得到控制。
自从1981年全世界发现首例艾滋病人以来,目前全球感染人数将近4000万人。艾滋病传播迅速,病情凶险,死亡率几乎100%,一度成了吞噬生命的“第一杀手”。尽管目前尚未研制出特效疫苗,但是人们已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疫情的监测预报,严密阻止各种病毒的扩散,控制患病人群,减少患者痛苦。
20世纪80年代,疯牛病在英国首次被发现。此后曾有一些专家预计,英国经由疯牛病感染新型克雅氏症的人数可能高达50万,这曾一度引起恐慌。然而,由于基因技术的运用,病因很快被确定,因此各国在采取了必要措施后,这种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20世纪末,英国实际确诊的新型克雅氏症患者只有55人。
事实充分证明,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天,人类在与病魔的斗争中已处于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