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改革风险规避对策

2003-04-29叶海金

北方经济 2003年7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市场化利率

叶海金

一、在改革的制度安排上规避风险

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在改革的制度安排上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硬条件”:

(一)宏观经济整体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宏观经济环境是引起利率水平异常波动的最重要因素。当宏观经济环境稳定时放开利率管制,有助于银行和企业间维持稳定的关系。当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利率一旦全部放开,会使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引起企业对短期信贷的过度需求,导致短期利率急剧上升。

宏观经济稳定包括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处于稳定、正常的水平——物价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就业充分、国际收支平衡,微观主体——企业——的经营运作状况也比较好,同时社会政治局势也较稳定。这些宏观条件有助于减缓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压力和震荡,有利于市场化利率体制的确立。此外,宏观经济体系必须具备完善的市场化基础——商品价格、劳动力价格和物质生产要素价格都已实现市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政府的宏观调控都已有了基本的市场化概念,企业之间,银行之间的竞争性不断增强,制定了较完善的经济运行市场化规则。

(二)经济运作主体作行市场化

政府尽快转换职能,尽量少干预经济的运作。目前,政府作为中最大的三个问题体现在:(1)国有资本进退不当,它不仅控制了绝大多数的垄断性公共行业(如电信、电力、能源、化工和基础设施建设部门等),还控制了众多的竞争性行业。由于国有资本在预算硬约束、市场竞争压力和市场敏感性上远不如私人资本,其对经济占居主导地位的控制并不会促成均衡利率的形成;(2)对资本市场的计划控制使本该属于市场范畴的资本市场被强行纳入计划体制,导致资金流动失序和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紊乱,阻碍了金融市场的放开;(3)现阶段的利率主要是作为调节各方面利益的工具而存在,而不是作为灵敏的经济杠杆而存在。除了同业拆借利率以外,中央银行决定着利率水平的确定和调整。其调整依据利率调整对企业成本、银行经营和财政收入的影响而加以考虑。在决策过程中,由于缺乏一个直接代表其利益的政府部门,存款人的利益通常被置于决要地位。利率水平在总体上既不利于维护存款人的利益,也不能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

(三)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并未摆脱对国家计划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依附,很难保证中央银行甚至还承担着大量的财政职能。在这种央行与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的条件下放开利率,很难保证中央银行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调节利率。因此,现实的选择是:一方面,必须分离政府与央行的天然联系;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央银行自身管理水平,使其能够做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去调控商业银行利率和其它市场利率。

(四)构建真正的商业银行

在市场化利率制度中,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充当央行货币政策中介,另一方面又要根据货币政策的意图调控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这一中介地位,要求它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否则无法起到中介传导作用。对此,我们应该加快国有银行向商业化经营转化的步伐,真正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

(五)在国有企业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由于国有政企不分、产权主体不明,企业经营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就难以有效建立,企业就难以真正走向市场,成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者效用最大化或长期增长最大化的市场竞争主体,且大多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过重,放开贷款利率后将会使这部分国有企业难以承受利息负担,甚至会危及其生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只有实现企业的真正市场化,利率才有可能市场化,也只有企业行为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才真正有意义。

(六)有效的金融监管

信贷市场上信息是不对称的,参与经济交易的一方拥有另一方所不知道的信息,使得一方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上的优势谋取经济利益,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在利率市场化以后,由于政府对利率的直接控制被取消,金融监管就应进一步加强。

1.中央银行有权独立自主地进行决策。利率市场化后,中央银行不再直接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而是参照货币市场和宏观经济状况情况通过制定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因此,中央银行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决策程序和独立的决策机构。

2.中央银行具备较高的宏观调控能力。利率市场化有助于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但同时也会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中央银行具备较高的金融监管水平。利率市场化意味着中央银行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中央银行只能通过间接手段影响和调控市场利率,实现利率的平稳运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中央银行具备较高的金融监管水平。

(七)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由简单形态向复杂形态转化的过程,一旦这一过程完成,利率市场化也就彻底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互为条件,这是因为,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在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时需要以货币市场的利率信号作为指导,另一方面完善的金融市场也是商业银行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利率风险规避的必要条件,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与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相结合。

(八)发达的社会保障体系

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功能作用的结果,会增大社会成员生存和生活的风险,社会保障体系犹如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减震器和稳压器,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为此,需要建立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困难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逐步扩大救济范围;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等。这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内在要求,也是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可的制度保证。

二、在改革的道路选择上规避风险

(一)选择循序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策,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利率市场化是一种趋势,而改革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平稳地推进,欲速则不达。借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转轨改革过程中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利率急剧地放开和不受管制的银行部门,尽管在短期内可以迅速解除利率管制所造成的价格扭曲,但会给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和震荡,所带来的损失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得以修复。在利率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

(二)进一步深化微观经济主体的改革

利率效应传导的顺利实现,需要各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利率变动作出灵敏反应,这要求微观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其真正走上企业化、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的道路,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微观基础。

(三)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控制到最小范围内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势必会给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只能在所有条件都具备有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只是需要对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考虑和控制。

首先,在改革的进程中,经济主体的行为尚不规范,应加强中央银行监管力度,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维持稳定的金融秩序是保证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

其次,建立统一的竞争性的货币市场。统一的货币市场是建立均衡的市场化资金价格发现机制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完善货币市场的建立能够使商业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熟悉市场化利率机制和提高自身利率制定能力,从而更能够适应利率放开之后的竞争环境。

再次,应当加强银行业的竞争,改变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业市场份额中的垄断地位,一方面降低垄断性市场地位对利率市场化造成的风险,另一方面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和加入WTO之后严峻的竞争环境。

(作者单位:内蒙古外经贸集团)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市场化利率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