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2003-04-24陈至立
陈至立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我们在这里召开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回顾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深入分析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明确明年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5年来教育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本届政府即将届满,回顾5年历程,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正在形成,教育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成立科教领导小组,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批转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发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200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3.19%。从1998年起连续5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加上解决教师工资拖欠、危房改造等其他专项转移支付,5年间中央共增加约700亿元教育投入。初步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显著提高。颁布实施《高等教育法》,丰富和完善了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育普法、执法监督和教育督导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到2000年,两基 目标如期实现,目前,普九人口覆盖率已经超过9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优质高中资源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在调整改革中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5年新增设高等职业学校459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从1999年开始,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到2002年,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在学的学生1600万人,在校生1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继续发展。211 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十五”期间工程项目已经启动。985 工程顺利推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加大,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加快。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各项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
(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开放出现崭新局面。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了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体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突破,3年来,全国新建、改建的学生公寓和食堂,超过建国50年累计建设的总和。高考改革顺利推进,高校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民办教育加速发展。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出国留学工作健康发展,加大了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的工作力度。对外汉语教学进一步加强。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围绕开展素质教育,改革了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得到加强。制定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8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新教材已经在部分地区试验推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优化了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结构,扩大了专业覆盖面,加强了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成果丰硕,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五)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
高等学校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高校产学研合作跨上新台阶,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涌现出一批高新科技企业和重大科技创新产品,为国民经济培育了新的增长点。22处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转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面向经济主战场,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不断深化。
(六)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推动了教育现代化进程。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 已经建成两万公里的高速传输网,成为我国第二大互联网络。建成开通了远程教育的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CERNET网和教育卫星网的高速连接,已经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天罗地网。高校毕业证书电子化管理全面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课开课率显著提高。全国中小学拥有的计算机,从1999年底的平均121人1台提高到2001年的51人1台。
(七)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学校思想阵地和高校理论阵地,不断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十六大召开后,各地和高等学校以多种形式宣传十六大精神。坚持每年召开一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加强了形势教育,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加强了学生公寓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广大师生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教育战线特别是高等学校的稳定,为全国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5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教育事业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协和政府各部门以及人民群众关心、支持下取得的,凝聚着教育界老领导、老同志、老专家的心血,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
回顾13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特别是5年来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第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指针。第二,党中央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强调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是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证。第三,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跃上新台阶的关键。第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胆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摆脱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第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深入调查研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忍不拔,求真务实,是做好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第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是顺利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对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教育整体水平仍偏低,教育投入不足,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人才培养结构还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教育的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教育体制和机制的不适应、不完善仍然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这都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努力开拓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明确目标任务,增强做好新世纪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十六大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宜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和要求,为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教育系统全体干部和师生员工,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围绕主题、把握灵魂、抓住精髓,紧密结合教育工作的实际,狠抓落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華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对教育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十六大报告以前所未有的篇幅和力度系统阐述了教育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杜会宏伟目标中的战略地位和世纪初教育的目标、任务及要求,明确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在谈到西部大开发时,强调指出,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
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强大思想武器,努力推动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深刻认识教育与人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要促进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按十六大的要求提高对教育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在部署本地区、本部门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和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努力实现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
(二)科学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感。
十六大报告把教育发展水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性指标之一,明确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又充分考虑了现有的基础: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经过努力可以又必须达到的目标。我们要全面把握、准确理解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增强机遇意识,增强加快教育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十六大报告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针既和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一脉相承,又注入了新的内涵:既坚持了基本方针的连续性,又贯彻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特别是把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更加充分地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两为、两结合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使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我们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摆在教育工作的突出地位,使我们的青少年学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十六大报告强调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极大地增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切实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努力探索新时期德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切实加强德育工作。
(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十六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十六大精神,要加快教育理论创新,使教育思想、观念适应21世纪培养一代新人的要求。要加快体制创新,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体制。要加快建立新的课程、教材体系、考试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快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创新的基础,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要求,改革和完善教师教育体系。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要大胆探索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开辟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在巩固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学校制度的创新;要抓住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促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汲取国外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教育的竞争力:要加快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创造性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五)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武装师生员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要特别重视提高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真正做到牢记使命,勤奋工作:坚持宗旨,执政为民: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加强学习,与时俱进。
要切实加强学校党组织的建设,使之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重视做好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入党工作,不断地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及时把那些拥护十六大精神、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教师,包括优秀回国人员,吸收到党内来。
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根据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要求,大力推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干部队伍的素质。切实贯彻党风廉政工作责任制,对各级领导干部从严要求,维护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
三、关于2003年工作和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我们要坚定信心,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使教育改革与发展在新的5年有一个良好的开局。2003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舉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保持稳定,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按照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制定了2003年教育工作要点),确定了6个方面重点工作。第一,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第二,以发展为主题,坚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研究制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三,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第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第五,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第六,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推进依法治教,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为切实做好2003年的工作,保持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大好形势,我在这里强调几个问题。
(一)以发展为主题,坚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坚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
一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一手抓巩固提高,一手抓未普九地区的普及工作。实现四五计划提出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2003~2004两年是关键。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高中教育发展的步伐。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不动摇,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保持大致相当的比例。根据社会需求和现实条件,继续稳步发展高等教育。
二是要坚持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中央和省两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城市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加快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缩小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切实落实好支持西部和民族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好对口支援等各项工程。
三是要坚持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内在统一。当前,全社会都很关注高等学校规模和质量问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规模的快速增长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改善高校办学条件,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遵循教育规律,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是要坚持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并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中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必须始终把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摆在重要位置。要通过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以及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做出更大贡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落实江泽民同志三次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尤其是要加强对十六大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五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经济发达、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完善的东部和城市地区,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广大的农村地区,要着力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边远贫困地区要打好普九 攻坚战,加大扫盲工作的力度。城市和县镇都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各类学校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提高各自的竞争力。2003年,教育部将研究制定今后五年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各地也要从实际出发规划本地区的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二)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改革创新始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和以公办教育为主、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新体制:要适应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基本制度和学制体系:要加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加大推进课程教材改革的力度,建立新的课程、教材体系和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
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切实落实已有改革措施并不断深化。要进一步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第五次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深化和扩大,要进一步研究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要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巩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成果,继续推进高校内部改革的深化,提高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还要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是要促进教育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要求。要结合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规划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要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培养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要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增进与世界各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吸引优秀海外留学人员,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同时,要特别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切实抓好中外合作办学、自费出国留学中介等的监管和规范工作。
三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治教,增强教育的生机活力。要研究进一步下放权力。在2002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教育部拟取消审批项目26项已公布10项),下放及改变管理方式9项,共占行政审批项目总数的42.1%,改革的力度很大。2003年要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教育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和监管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依法行政,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规范办学行为。
(三)进一步改进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德育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作用,努力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不断开创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对德育工作的新要求。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教育青少年学生:在学校中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嗳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是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活力。德育工作要反映时代的新发展和学生生活环境的新变化: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研究新时期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丰富多样的德育形式和德育工作新的有效载体;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更多先进文化产品:要强化德育的实践环节,加强德育基地建设。
三是要从德育工作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当前德育工作各个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逐一加以改进和解决。加紧做好十六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两课 教材的编写质量,并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两课"教材。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工作自觉性和两课教师的素质。充分发挥网络及时、互动的优势,使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更加鲜活、更加有效。
(四)采取切实措施,关心困难学生和部分群体的学习生活。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专门对进一步做好解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间题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结合教育系统的实际,把关心困难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党的十六大报告特别强调指出: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这充分反映了党对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关注。要大力推动国家助学贷款的法制化建设,完善国家奖学金的发放办法,推动设立地方各级政府奖学金,确保高校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第二,继续做好对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的工作,减轻农村家庭子女教育的经济负担。地方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助学金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采取减免杂费、实行专项补助等方式,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三,切实落实保障城市贫困家庭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大扶持城市贫困家庭的子女接受教育的力度,对家庭收入未达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减免杂费:要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 的原则,努力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2003年高校扩招后的第一批本科生毕业,人数有较大增长。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研究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新举措,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做好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五)坚持从严治教、加强管理,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从严治教是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切实加强对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的教育和管理,搞好教育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三靠监督”,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育工作者队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进一步推行教师职务制度。
要大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完善学校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推行校务公开,进一步改革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严格财务纪律和审计监督制度,推动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要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有些地方和学校高收费、乱收费、办学不规范和少数人违法违纪行为反映强烈。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2001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一保、二控、三监管”的措施,要求坚决制止一些地方出现的乱收费。2003年,我们要一手抓加大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一手抓教育系统的行风建设,坚决制止乱收费,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维护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深入实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各项教育工作。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稳定工作。做好学校稳定工作对保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局面和全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大家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把保持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学校的稳定放在维护全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加以重视。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关心师生生活,切实解决师生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做好学校安全、食品安全和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等工作。
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必将是我国教育事业要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