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国忠看“中国制造”的未来

2002-07-01

财经 2002年22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经济体工业化

在摩根士丹利的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看来,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中国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格局的震撼将丝毫不亚于美国工业化。

美国在工业化启动时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低廉的本土原材料价格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伴随着规模经济时代的到来,在20世纪初美国经济最终在全球取得了主导地位。

与美国相比,谢认为,中国虽然缺乏更低廉的原材料,但却拥有更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而美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却不得不从欧洲进口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并支付高昂的工资。而且,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加上中国拥有甚至比美国更大的市场机会,这使得中国将可以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本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

廉价的劳动力和便宜的资本,使得跨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来降低价格,进而赢得市场份额,這就迫使其竞争对手不得不也转移到中国。这本身已经是一个加速模型。

虽然目前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还只有4.5%,但在全球贸易额增量中所占的比重却已经达到了25%。谢国忠预计说,在三到四年的时间内,中国的出口可以超过日本;而在12到15年的时间内,中国的出口将可以超过美国。

他给出的最终格局是:在21世纪的前10年中,美国制造业将缩水1/3,但美国仍然将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知识产品生产国,并继续维持高质量的生活水准。中国和日本经济正在一体化,日本与中国之间将会出现贸易逆差,但其在中国获得的投资收入可以补偿这种赤字。新兴工业经济体(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将逐渐丧失在制造方面的优势,而东盟则将转向自然资源、农业、旅游以及服务业。

谢表示,由于中国本身就非常庞大,因此各个省份实际上就可以扮演单独的雁行模式。原有的由日本领头,新兴工业经济体随后,然后是东盟国家的传统的雁行模式实际上已经崩溃了,类似新加坡和台湾这样的国家或地区都正在苦苦挣扎。如果说日本还有一些真正属于高科技的产品的话,新兴工业经济体和中国相比,在高科技产业上并无多少优势可言。

另外,开放资本市场也是提高中国企业管理质量的关键所在,如果资本能够顺利实现市场化,它就会创造大量的公司,因为中国有太多聪明的人希望去冒险,只不过缺乏机遇。

至于劳动力的成本是否会大幅提高的问题,谢国忠并不太担心,因为中国的人太多了,一旦某个工程师可以拿到高薪,中国的大学就会培养出来更多的人,这最终又会将价格降下来。因此中国未来工资水平的增加将是渐进的,可能还会小于生产力的增幅。

对于中国而言,谢国忠认为最大的威胁来自于腐败。如果中国能约束这些问题,地方政府完全有可能保护企业家精神,并且很好地迎接管理“世界工厂”的挑战。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经济体工业化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