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市场迟来的“春天”
2002-07-01朱晓超
朱晓超
上海金交所的正式开业,結束了中国黄金不能自由买卖的历史,中国人民银行将停止黄金配售业务,并在较短时期内停止黄金收购,今后中国的黄金价格将完全由市场决定
最后开放的市场
2002年10月30日上午9时58分,位于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15号的一栋老式建筑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敲响锣声,宣告上海黄金交易所(以下简称“金交所”)正式开业。至此,从去年11月28日开始模拟运行以来备受金融界人士关注的“金交所”终于撩开了面纱。
就在上海金交所开业锣声响起的一瞬间——电脑记录显示此时是9时58分11秒——上海百年金店老凤祥首饰公司交易员陆小茵熟练地打出了很高的买入价92.05元,仅过了5秒钟,金交所第一笔交易正式成交:老凤祥公司以实际成交价每克83.68元买入了一家山东会员企业的1000克Au99.95成色黄金。
在老凤祥总部,记者从负责黄金采购的副总经理张盛康处看到了一份名为“金饰品生产用金计划通知单”。“这是我们第三季度的用金计划,也是最后一份通知单。”张盛康说。记者看到,这张通知单上写明“老凤祥2002年第三批金饰品生产用金计划为950公斤,并执行全国统一的配售价格”,通知单的左下方还并列加盖了“国家开发银行经济政策协调司”、“中国人民银行金银局”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运行司”三个红色的公章。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执行由人民银行对黄金统购统配的政策,黄金价格可谓“全国一盘棋”。老凤祥作为一家老字号名牌企业,20多年来每年都要收到三张用金计划通知单,只有拿到这张通知单,老凤祥才可以到银行购买黄金。上海金交所的正式开业,结束了中国黄金不能自由买卖的历史,“只要我们需要,就可以随时通知交易员下单购买。今后不用再拿着计划指标通知单到银行提取黄金了。”张经理说。
江苏省经济学会秘书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先满告诉记者,一个完善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只有黄金市场一如既往地处于严格管制之下,“传统的管理体制已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也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吴先满认为,“黄金走向市场是必然的要求。”
打开“市场之门”
据了解,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黄金生产和流通体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56年,国家对黄金实施较严格的管制,金矿归国家所有,实行黄金统一价格。第二阶段是1957年至1992年,国家实行统购统配体制,黄金生产纳入统一的国家计划,黄金行业实行全国集中统一管理。第三阶段是1993年至今,黄金管理体制进入改革阶段。
在黄金管制时期,黄金生产企业产出的黄金都要交售给人民银行,如果交售价格低于国际金价,就不利于调动产金企业的积极性;如果高于国际金价,就会出现像1997年黄金收购量超常增长的情况,即境外黄金非法走私入境交售央行,使央行蒙受经济损失。与此同时,由于缺乏风险转移机制,产金企业还不得不承担由于金价起伏带来的巨大风险。
在中国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黄金市场的开放成为大势所趋。2000年3月2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黄金市场开放课题组”发表了题为《建立和培育新型黄金流通体系》的研究报告,提出“取消统购统配,实现市场配置黄金资源,建立新型的市场化黄金流通体系”。具体目标是中国人民银行对黄金生产不再实行计划管理、统购统配,黄金生产、消费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决定生产、销售和消费;黄金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黄金市场通过价格的变动,引导黄金生产与消费,优化资源配置。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同年11月28日,上海金交所开始模拟运行,108家产金、用金及流通企业成为金交所的首批会员。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沈祥荣表示,上海金交所正式运行后,中国人民银行将停止黄金配售业务,并在较短时期内停止黄金收购,今后中国的黄金价格将完全由市场决定。
黄金业将重新“洗牌”
据了解,上海金交所的交易方式分两种:一是标准黄金通过交易所公开的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实行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撮合成交;二是非标准黄金通过询价等方式进行,实行自主报价、协商成交。会员可自行选择通过现场或远程方式进行交易。目前金交所开业初期,只能进行实物交易,交易机构要取得黄金必须拿“实物交割单”去银行的金库进行交割。
目前我国现有的1200多家黄金企业中大多数规模较小,与国际同行相比,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国家经贸委黄金管理局局长、中国黄金总公司总经理、中国黄金协会会长成辅民认为,随着黄金市场的全面放开,政府政策对黄金市场的保护和扶持力度逐步减弱,企业直接面对市场的风险和机遇逐步增加。因此,黄金市场的开放将迫使黄金企业重新审视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和机会。地质勘探、矿权转让等上游产业和黄金首饰加工销售、工业用金等下游产业的联系,国际黄金市场的走势和价格,国际先进的黄金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正受到黄金生产企业更多的重视。
此外,入世后黄金行业进入条件放宽后,海外军团将蜂拥而至,使黄金珠宝首饰业的重新“洗牌”成为定局。
世界黄金协会金饰部东亚区区域经理李彦明则认为,过去中国金饰零售市场只是处于产品买卖的营运阶段,品牌意识淡薄,企业的产品、经营、销售和服务等缺乏个性及塑造品牌的战略。她借用香港和台湾金饰市场的发展历程告诉记者,中国黄金企业应通过规模经营和打造品牌占领市场空间,因为这是重要的发展步伐和基础。
此外,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也是黄金市场开放后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以黄金冶炼厂为例,从计划垄断走向市场放开后,我国的黄金冶炼厂从原来只有“长城”、“乾坤”这两家,发展到现在的10家。目前,中国黄金总公司将所属各矿出产的7吨黄金全部打上了“中金”的品牌。在上海金交所两次试运营过程中,中金股份作为中国黄金市场最大的供应商也逐渐浮出水面。中国黄金总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国力表示,在金交所正式开业第一天的400多公斤成交量中,有239公斤黄金是由中国黄金总公司下属的中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
期待“个人炒金”
黄金市场的开放,对个人来说应该是多了一条新的投资渠道。可是去年11月28日,即金交所模拟运行的那一天,央行就正式否认了“个人可以买卖黄金”的消息。金交所和央行的有关人士对外界表示,黄金市场开放的初期,主要是面向国内的黄金生产企业和加工厂商、机构投资者,还不允许个人直接介入黄金交易。
但与此同时,央行还是对于个人投资开了一个小口子:“个人虽然不能直接参与交易所的交易,但可以通过购买银行的产品来实现炒金的目的”。
据悉,2001年11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开始试运行后不久,中国工商银行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就获得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可经营八项黄金业务,其中有两项专门针对个人投资者:一项是被称做“纸黄金”的黄金存折和条块金业务,还有一个是小克数的条块金,即金币、金块等实物黄金的交割业务。
中国黄金消费量在世界上相对较低,黄金消费的结构也主要偏重于首饰用金,加之一直未放开对黄金投资领域的限制,导致投资用金量极少,黄金投资与消费的双重属性没有发挥出来。有专家曾表示,个人参与炒金能够使长期压抑的黄金消费潜力得以释放,至于“个人炒金”的日程表,上海金交所副总经理沈刚曾表示,该项目有望明年推出。
而据记者了解,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个人投资黄金的管理办法正在进行最后的定稿,近期有望出台。11月初,一位专门负责黄金业务的银行界人士曾向媒体透露,现在四大国有银行对个人投资黄金的大体思路已设计完毕,就等有关部门吹响行动的“号角”。
据记者了解,“个人炒金”将借鉴纽约、伦敦、香港等国际黄金市场的惯例,尤其是比较接近香港市场,通过银行代理完成。估计个人投资者“炒金”将经过四大步骤:首先,设立黄金专用账户。以香港一些银行的办法为例,个人黄金专用账户可以挂在个人储蓄账户号码下面,但需要投资者凭有效证件去银行申请,申请账户并不需要手续费,只是要预先存入一定金额的货币,以便日后交易;其次,黄金账户下分为实物黄金和黄金存折两种方式,投资者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上海金交所已规定,黄金实物金锭的最小交易单位为1000克,最小提取单位为6000克,这就意味着个人投资者将很难购买到6000克以下的金块,而个人以后能在银行买到的将主要是10克、20克的金牌、金条等小克数的“品牌金”,购买者以收藏、馈赠为主要目的;第三,黄金交易的整个过程比较简單,与现在“炒汇”的方法类似;最后一点就是黄金存折内的黄金根据国际惯例不计息,但货币部门将按照我国活期储蓄的利率对存折内的黄金计息。
另外,由于银行在金交所要交纳交易费,所以个人买卖黄金也要收取相应的交易费用。但我国各家银行最后到底是收取交易点差,还是对每笔交易规定额度等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流程,则要等央行详细的管理办法出台后才能最终确定。
据了解,央行眼下正在为黄金交易的市场化铺平法律、法规上的道路。涉及企业生产、加工的《黄金管理暂行条例》已上报国务院;有关黄金交易的税收政策、金交所的章程、规则都在积极制定中;而关系到“个人炒金”的《个人投资黄金交易的管理办法》也几易其稿,有望在近期出台。
资料:中国黄金管理体制大事记
▲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下发《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明确规定国内的金银买卖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
▲1983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政策”。
▲1999年12月28日,取消白银统购统销,白银交易放开,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中国惟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白银的放开被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
▲2000年,中国政府将建立黄金交易市场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2001年~2005年)纲要。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
▲2001年6月11日,央行正式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金价进行调整。
▲2001年11月2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模拟运行。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