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海文风集一门

2002-04-29

博览群书 2002年4期
关键词:书局简讯书店

钱 军

让众多爱书人期盼的《笑我贩书》,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列为“凤凰台丛书”的一种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印行面市。我有幸成为该书的特约编辑之一,清夜手捧尚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校定样稿,难免丝丝感慨浮上心头。

我总觉得,现代都市中一个良好的书店,应该有一间个性化的门面和一份个性化的店刊。前者可以让亲炙书店的书友徜徉书林,乐而忘返。每当人去店空打烊之际,店主可细细清算一下经济帐,看看又有多少进帐;后者呢,虽说是赔本的买卖,却定期催促着店主盘点一下文化帐。无论是值得回味的众书生相,还是当代书林的趣闻逸事,抑或淹没书海的学林史料,均可一一笔录在案,刊印赠送,以飨书香同道。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天长日久,就会在店刊周围聚起一个个书香群,从而构筑了现代都市一道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有的书店以个性化店面而知名。以笔者所在的城市为例,像凤凰台饭店五楼的“开有益斋”书吧、以“大地上的异乡者”自励的先锋书店,都已成为当地爱书人乐于流连之地。有的则以个性化店刊而名重,“开有益斋”书吧的凤凰读书俱乐部即编有爱书人喜爱的《开卷》月刊。浙江嘉兴有一家名叫“秀州书局”的小书店,从1994年开张之日起,没有鞭炮,没有花篮,店主范笑我先生每月奉献给读者的则是一份素雅的“贩书人日记”——《秀州书局简讯》,多年以来,在读书人中享有盛誉。试看1994年4月15日第一期中的几条:

秀州书局由94岁的冰心老人题写店名。书局1994年2月23日写信给冰心题写,3月3日收到冰心的亲笔题字。

古典戏曲专家、诗人庄一拂3月28日为秀州书局撰写对联:“东壁图书冰心妙笔;南湖圣地清如词章。”

台湾退休官员张国权闻秀州书局开张,捐人民币200元乐助制匾。

书局大门上的求征联“秀州书局书绝秀州”由国画家周篷书写。

秀州书局发行的第一枚藏书票以张乐平1948年在嘉兴创作的“三毛读书图”为主要图案。全套2枚,共发行250套。

4月6日,嘉兴电台新闻台“天天娱乐总汇”节目专题介绍新开张的秀州书局。

虽然简讯中的一些内容,先期曾以专栏的形式在大陆读书界影响甚大的《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以及浙江地方媒体《嘉兴日报》、《浙江教育报》等发表,世纪之交仍有不少书友建议其公开出版,以走出“地下传销”的圈子,让更多的读书人睹其风采。如今已将手迹收入书中的顾廷龙、黄苗子、范用等前辈的题签,都体现了他们对“贩书人日记”的厚爱。书友们还为“简讯”的出版建议过“笑我杂记”、“秀州贩书记”、“笑我贩书记”、“新贩书偶记”、“我与秀州书局”等书名,最后才选定了《笑我贩书》作为书名。

由于范笑我先生多年来不懈的文化追求,使得书店在店刊的旗帜下,与嘉兴内外的众多读书人结下了可贵的友谊,九十多岁高龄的庄一拂老人曾于1996年4月3日托人带一刀白纸送秀州书局:“让你们印简讯,每期印出来不要忘记送来给我看看。”是的,简讯能苦苦撑到今日实在不易,笑我先生对这白纸之礼当有知遇之感吧?难怪浙江省文联、作协名誉主席,鲁迅的学生黄源(1905—)先生曾赞誉:“为购书者服务的精神,九十年代的嘉兴书局(即秀州书局——引者注),有似三十年代的上海生活书店和内山书店。”萧乾先生为香港《大公报》撰写了《一间门面的文化交流中心——遥记秀州书局》的长文,向海内外读者介绍未曾谋面的笑我先生和他的“秀州书局简讯”。

事实上,秀州书局与许多文化人都有着笔墨酬唱。许白凤老人曾作有一首词《调寄减字木兰花·赠笑我友》:

多情应笑我,华发何曾生自早。兀守书城,甘愿充当一个兵。

丛编散集,铁网珊瑚随处觅。惭愧焦琴,下里巴歌负赏音。

庄一拂九十一岁时撰有对联:“小店远客不时来访;书林容我半日偷闲”,并嘱咐“请桐乡章柏年去写”。次年,他又写了一首《题范笑我简讯集》:

豆棚瓜架每逢君,四海文风集一门。

为有西窗能剪烛,不妨空谷更传闻。

白茅庵里停云老,红杏寺边旧雨群。

直教识韩心有素,忘年小友亦称尊。

沪上耆宿蒋启霆也曾为其书写对联:“近临东壁图书府;遥挹南湖烟雨楼”;沈苏儒、沈耆儒在1995年寄来的贺卡上写道:“嘉禾满田野,秀色遍神州,书乃人间宝,局名天下扬。”浙江书法家沈定庵撰有联语道出了文化人的心声:“久别秀州凭梦到;每思旧友取书看”;《中国成人教育》杂志副主编徐明祥有《题赠秀州书局简讯》诗云:“百家纷纭随心说,野史新语蕴清香。期期简朴古风存,书人爱读即文章。”还有读者曾为书店撰有联语:“秀州本属书香地;书局多聚风雅客。”……

无论是章克标、张中行、钱仲联、顾廷龙、宋清如、辛笛、周振甫、丁聪、流沙河、朱正、钟叔河等文化耆老、学界名流,还是范用、姜德明等书业前辈,金庸、黄源、叶文玲、夏辇生等著名作家,陈子善、谢泳、徐雁等中青年学者,他们与秀州书局的笔墨往来,不仅了解到书界动态,使许多文化老人得以足不出户而获知许多往昔知交的晚年景况,同时,也构筑了《笑我贩书》的文化品格。

从微观来分析,书中许多条目的写法就很有特色,往往寥寥数笔,就能言近旨远地白描出一番意境,极富韵味。试从2000年第一季度的每期中摘录一条,藉此可以窥见《笑我贩书》的“春秋笔法”:

1月23日一辆收破烂的车从秀州书局门口拉过,掉下来一本“红宝书”和一本“练习簿”。“练习簿”写满了某单位1970年党员斗私批修记录。摘录其中一段……

2月11日萧乾逝世一周年。吴小如、文洁若编的《微笑着离去:忆萧乾》上架秀州书局。此书收录秀州书局1996年11月发行的书票两枚:萧乾与秀州书局。

姚辛3月7日坐三轮车来秀州书局,他拄着拐杖:“我的脚1月11日去北京拿《左联画史》时,滑一跤,骨折。不久前,我去上海参加纪念左联70周年,拆了石膏。出《左联画史》,稿酬是100本。每本标价248元。另外还有9本样书。我现在卖掉了20多本,70多本送了人,那些人都对我有过帮助。出一本书,欠了一屁股债,欠丰一吟就2300元。她不要我还。我今天寄还她2000元。……”

“不作无病生吟,但求弦外之音”,是《笑我贩书》的特色。该书的大气象还体现在它的简朴真实,不事掩饰,能容纳不同的声音。例如,1996年7月4日是茅盾诞辰100周年,为此该年7月份的“简讯”上有如下一条:

为了纪念茅盾诞辰100周年,桐乡乌镇茅盾故居重新装修布置一新。茅盾一生由250幅图片组成,但没有秦德君的照片。1928年至1930年4月,茅盾与秦德君在日本有过一段同居生活。秦德君发表在日本《野草》杂志上的《樱唇》一文中说:“我在家务事与学习的繁忙中,拼性命和茅盾计议共同写成一部长篇小说《虹》,素材由我提供,稿纸由我抄写,边抄边改,终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小说月报》上连载。”

对此,章克标于7月10日来信指出:“他要作为隐私的,你提了茅公的秦德君,不妥。”但“简讯”并没有就此“刹车”。7月27日又提到沈卫威发表在1990年《许昌师专学报》上的文章《一个曾给茅盾的生活与创作以很大影响的女性——秦德君对话录》,8月1日,又摘录上海陈子善的来信:“你提茅公和秦德君之事,我认为是对的。章(克标)先生认为‘隐私不提为妥,拙见未必对。因茅秦情事影响到茅的创作,要研究茅,就必须提到秦。”

其实,“简讯”只是在客观地记录贩书人眼中的学林逸事、书人万象,而丝毫不搀杂个人的好恶。也许“简讯”因此可能得罪了一些人,但笑我先生还是坚持了这一原则。

我们还可以从书中了解到一些文化老人的晚年文化心态。如章克标对媒体的一度炒作曾致信“简讯”:

虽然众说纷纭,自己到底处在怎么样的一种境遇中,实在自己也不明白。客观上是怎样?谁能知道?有人说上面下令禁止宣传。宣传什么?报刊上的事情乃是报刊在做,与我本来无关,种种情况实在觉得无聊。这种世间常有之事可以绝不介意。本来也认为这样被炒是一种刑罚,现在能不炒岂非好事一件,正合我清静无为之旨,也可以是宁静淡泊也。只是年纪大起来,各种机关失灵是难免的,现在已经觉得精神衰弱,神经迟钝,反应也有错误,尤其记忆力失去过多,有时竟会搞错,有时忽然什么也想不起来,有点痴呆样子了。岂能长此脑筋清醒吗?这是实话。(2000年10月20日)

“简讯”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影响,无疑为我们编辑《笑我贩书》增加了不少无形的压力。将原“简讯”编辑成《笑我贩书》一书,总字数必须控制在三十万字左右,而“简讯”累积至今已近百万字。如何对待这笔财富?读者已有不少争议,甚至有人主张一字不删。经编委会反复斟酌,并征得范笑我先生的许可,我们最后终于敲定了编选原则。

入选的“简讯”条目限自1994年创刊至2000年12月止,并确定,有关嘉兴文化史料的条目,有关文化名人晚年生活景况的条目,有关当代书文化活动的条目,原则上予以保留。这三点,也成了《笑我贩书》的三条线索和三大特色。

将原“简讯”编辑成书,可谓损益兼有。不得已割爱删去了不少条目,也许会让许多关心“简讯”出版事宜的书友们有遗憾之感,但也增加了不少图片,特别是笑我先生多年来因店刊而得的许多名人手迹,首次精选收入集中,使《笑我贩书》增色不少,相信一定会得到读书人喜爱的。

煛缎ξ曳肥椤罚蔡玉洗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年2月版,29.80元

猜你喜欢

书局简讯书店
简讯
简讯
论陕西官书局的创立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Abstract
最美书店
科层制与关系网:民国时期世界书局和大东书局的发行管理制度述论
简讯
在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