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茶壶里天地宽

2002-04-29刘志荣

党员文摘 2002年8期
关键词:外宾保洁员茶艺

张 戳 刘志荣

她是个普普通通的下岗女工,经历过两次再就业之后,终于在茶艺领域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荣获了“国际北京茶会茶艺表演一等奖”和“全国再就业明星”称号。她用智慧和汗水诉说着一个信念:人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王兆兰,“茗香蝶茶艺馆”的经理。她36岁时下岗,如今已过去整整10年,但在王兆兰的脸上,人们无法找到岁月的刻痕,而是读到了女性的优雅和从容。

找工作也是找机会

“1992年下岗的时候,我真的是不知所措。当了15年挡车工,已经习惯了每天在家和工厂之间‘两点一线地生活……”王兆兰谈起了自己当初下岗时的心情。“单位也曾想办法帮我们介绍工作,比如做保洁员——有到公园去的,有到饭店去的。我选择了后者。”

对于当初的选择,王兆兰有她自己的想法:不出去就没有机会;而在饭店接触的人相对多一些,可能还会有其他机会。就这样,她在北京饭店贵宾楼当上了保洁员。

保洁工作辛苦而单调。面对外宾,包括保洁员在内的饭店工作人员,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此刚开始在那里上班的时候,王兆兰不仅体力方面难以适应,而且精神上也高度紧张。她每天下班回家后,一躺到床上就不想再起来。父母和爱人心疼她,想方设法给她做点好吃的,可她就是吃不下。“这样下去非累出病来,要不就别去了。”家人一起帮她打退堂鼓。

在家呆着﹖王兆兰可从没这么想过。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放弃现有的机会,而应该考虑如何超越自己。后来她联想到自己在贵宾楼工作时,经常有外宾向她打听一些事情,而自己以前只学过一点法语,对英语却是一窍不通,没法和客人进行交流,这让她感到非常难堪。“在那种环境下工作,必须掌握英语,否则就永远处于被动之中牎蓖跽桌季龆ㄗ孕抻⒂铩K向周围所有懂点英语的人学习,包括自己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

很快,王兆兰掌握了与外宾对话交流的一般用语,并进一步学习用不同的问候、谈话方式和礼节对待不同国家的外宾。除在学英语方面下功夫之外,她还非常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尽可能以最佳状态为客人服务,哪怕只是作为一名保洁员的身份。

她的努力赢得了外宾的好评和饭店领导的重视,她被调进了商品部。在新的岗位上,她的能力在得到更好发挥的同时,也开始面临着新的挑战。“很多东西都要重新学起,比如丝绸的质地、服装的尺码、各种纪念品的意义……要做到客人一开口,你就清楚他真正需要什么东西。”

半年时间太长,我不能等

1995年,贵宾楼商品部停业装修,王兆兰再次失去工作。尽管这只是暂时的,半年后她还可以回到原来的岗位。但她决定先找份别的工作干着,半年后再回贵宾楼。“但如果找到更适合我的工作,我就可能一直干下去了。”

她从朋友那里得知一家茶艺馆正在招聘服务员,聘用条件是年龄25岁以下,熟悉茶文化、懂英语。从没有接触过茶文化的王兆兰,此时的年龄已38岁了。但她没有轻言放弃——“总得试试吧,试了就有希望,你不去就连可能性也没有了。况且,我相信我能行。”王兆兰直接找到老板,把自己的情况如实介绍了一下,并信心十足地分析自己:“我已有的素质不是短期内可以学到的,我不会的东西相信很快就能学会。”当时,同去的朋友还埋怨她,干吗不把自己的年龄报小一点﹖可王兆兰看得很长远,“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况且我觉得茶艺馆要用的是能胜任工作的人才,年龄只是聘用条件之一”。

王兆兰的自信、勇气和真诚再一次给了她证明自己的机会。参加应聘后的第二天,她就被茶艺馆正式录用了。

她进茶艺馆,这得益于她平时做人的原则:干什么都要干好。后来,她很快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这一行:在茶艺的天地里,她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乐趣。她如饥似渴地买来各种与茶有关的书籍仔细研读;在店里抱着茶叶罐闻味道、看颜色;一有空就去泡茶馆,跑茶叶市场……经过自身的努力,王兆兰很快就被提升为店长。

王兆兰本着“以诚待人”的原则服务于顾客,让来到这里的人都能真正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儿子冯成是店里的常客,他每次从境外来京,必来茶店饮茶做客。一次冯成来京,晚上10点多钟来到茶店,非要喝王兆兰泡的茶不可。店员们只好把已经回家的王兆兰请回来,专门为冯先生泡茶。

由于王兆兰的加入,茶店的声誉越来越好,月收益由原来的2万元增加到了7.5万元。

我想试试自己创业

王兆兰一年后又重新回到了贵宾楼,但这次不是回来工作,而是作为中国茶艺表演者应邀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中国第四届茶文化展”和“第六届国际西湖北京茶会”。

在历时3天的茶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当场品茶鉴赏,誉以名次。王兆兰以一道“八仙茶”赢得了满堂喝彩,荣获一等奖。在表演之后的销售活动中,王兆兰又创下了销售佳绩。“真是我说什么,他们就买什么牎鼻也凰迪愀鄹缓阑粲⒍是如何出巨资买下她推荐的两种茶叶的,就连饭店里一位普通职工也当场拿出800元钱,买下了她推销的一斤茶。不过正是这800元钱,让王兆兰心里觉得沉甸甸的,这可是代表着一个工薪者不小的决定啊犝是因为可信度源于真诚和实力,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又无愧于这800元钱。“我会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体质、口味,向他们推荐最适合他们的茶。正是在对每种茶的产地、性能和口味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我在推荐时才可能取得这样高的可信度。”

1997年,王兆兰抱着试试看自己行不行的想法,与另一名下岗工人合伙创办了“聚福隆茶园”。

茶叶是茶园的灵魂,王兆兰总是亲自到南方的茶叶产地去选购茶叶。一次去南方,为选到上等新茶,她没吃早饭就到市场品茶去了。而每种茶都要亲口品尝一杯,从早上一直喝到下午,直喝得她心发慌、眼发绿……

王兆兰的茶生意越做越主动:她到云南山区与当地茶农共同商讨研究,选种了一种天然清蒸绿茶;她还到安徽九华山实地考察,将当地一种在中国国际茶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野生绿茶注册为“聚福隆牌野生茶”。自此,“聚福隆茶园”有了自己的名茶品牌。

在自己的茶园走上正轨之后,王兆兰退了出来,应邀出任“茗香蝶茶艺馆”经理。挑战永远存在,在新的岗位上也不例外。茶艺馆的生意本来非常兴隆,但自打所在地段被纳入交通管制区后不许停车,眼看着生意日渐清淡,王兆兰就和员工一起走出去发展客户,去推销茶叶。对王兆兰来说,似乎没有走不下去的路。

将苦寒泡出清香

“我对茶艺真的是情有独钟,而茶艺也同时陶冶了我的性情。”王兆兰深情地说。“杯中小世界,山草花木情。我把它当成一种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在将杯中的美景介绍给客人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一种享受。”

她经常跟店里的服务员说:平心静气泡好一壶茶。如果你有什么烦心事,先放到一边,全心全意泡好这壶茶;等你泡好了这壶茶,再拣起那件事时,已经是火气减半,也许就不成其为烦恼了。

遇到生意不好时,王兆兰也用“茶道”来勉励员工。她把店员聚在一起品茶、讲茶,轮流说说茶中的境界和美感,等大家心态平稳了,再分头去做自己该干的工作。

而王兆兰的人生就恰如一壶清茶,她能用女性如水的柔韧和耐心将苦寒泡出清香来。

(摘自《中国妇女》原标题为《小小茶壶里有一个世界》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外宾保洁员茶艺
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
首迎外宾
保洁员受伤,保洁公司该不该兜底剩余损失?
茶艺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难过
基于翻转课堂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茶艺赶考 谁主沉浮?
保洁员承包诊室 雇来“医托”忽悠患者
1966年5月1日周恩来总理和宋庆龄陪同外宾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