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响转会

2001-12-19欧阳觅剑陈勇发自长沙义

南风窗 2001年11期
关键词:李响流动足球

本刊记者 欧阳觅剑 实习记者 陈勇发自长沙义

普通记者与天价薪酬10月7日,中国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中国足球队战胜阿曼,提前两轮出线,获得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入场券。这是中国队第七次冲击世界杯,经历了二十多年的企盼,几代球迷终于梦想成真。五里河成了欢乐的海洋,这种欢乐通过电波传递到全中国,并且将持续一段时间,人们将在各种媒体上寻找快乐的感觉。而媒体最关注的是将快乐带给中国的国家队南斯拉夫籍主教练博拉·米卢蒂诺维奇,而能够在第一时间采访米卢,从米卢那里获得最详尽信息的,毫无疑问就是李响。李响是谁?李响目前是一个普通的足球记者,却成为很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7月,在中国足球队冲击世界杯的亚洲十强赛将要开始之时,她离开原来供职的《足球》报,转而为《足球》报的竞争对手《体坛周报》工作。足球界将一个球员从一个球会转到另一个球会称为转会,于是媒体将足球记者从一家报纸转到另一家报纸也称为转会。记者转会已经非常普遍,但是李响的转会仍然具有轰动效应,原因在于《体坛周报》为李响开出了天价。很多媒体报道,《体坛周报》将在十强赛的3个月间付给李响150万人民币。中国社会塑造着中国足球的形态,中国足球是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形貌。这里发生的或令人振奋,或令人切齿的种种事件,透露出中国社会的品性;人民足球、足球市长、出线足球,职业化、市场化、足球产业,正应对了这个社会的复杂形态;它或是前进,或是徘徊,反映着中国社会变迁的状况。而从李响转会,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社会流动的情况。愿在流动中接受挑战中国队赛程过半,歇战一周,李响得到两天休息时间,她约记者在一家西餐厅见面。“据说《体坛周报》3个月付给你150万元?”记者问。“没有那么多。”李响笑答。不过,据业内人士推测,《体坛周报》付给她的薪酬确实是记者行业的天价,至少当在100万以上。李响和《体坛周报》的合同是3个月,如果中国队出线,就续约至明年8月。“我和朋友说,如果中国队不出线,我3个月后就失业了。”“听说你想将来开律师事务所。”“现在看来我的合同会延续到明年8月,之后再做什么,到时再说吧,我可没有那么长远的打算。开律师事务所也有可能。”李响出生于70年代,“生于70年代”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据说这个年代出生的青年与以往时代具有不一样的精神气质;她1990年考入北大英语系,

90年代以后的大学生被认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关注的事情与80年代大学生不太一样。这一代人的观念确实有些特别。他们理直气壮地关注自己的价值,坚持个人具有独立的价值,不需要绑缚在某个集体或更高的价值之上,甚至不相信个人之外还存在更高的价值,集体和国家只是他们展现自己价值的舞台。因此他们对集体的忠诚是有限度的,当他们发现一个集体不足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或发现一个更能充分体现自己价值的集体时,他们就会选择新的集体,形成社会流动,即使社会稳定、国家和集体利益等动人而高尚的理由也不能阻止这些流动。他们具有流动的倾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做过一个调查,有53.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在5年内可能换工作,只有16.3%认为自己“不大可能”换工作。在年轻一代看来,流动是不需要理由的,留在一个地方才需要特别的原因。李响就有着这代人的特点,而且李响还具有特别的流动倾向。她希望能接触接触新的人和事,迎接新的挑战,她选择记者这个职业,就是出于这样的想法。她不愿意长期做一样的事情,也没有长期的打算,在她看来,只要每一天都过得快乐就可以了。她是个很乐观的人,并且很好学,她相信自己不做记者,转行进入新的行业也可以做好。从1998年开始工作,她3年之中已换了3次工作。米卢就是欣赏她的“无知”?北大毕业之后,她先是在《广州日报》政文部。一年半之后,工作步入正轨,并且小有成就。2000年初广州日报集团下属的《足球》报需要引进一名会英语的记者,专门采访米卢,找到李响,李响当时根本不懂足球,但她没有考虑太多就答应了,只是要求广州日报集团承诺:如果她在《足球》工作不顺利,可以重新回到广州日报。她最初采访米卢的提纲都是《足球》报的同事为她拟订的,她什么都得从头学起。米卢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对采访的记者都不太买账,就是在记者招待会上也常常是爱答不答的,但他对李响却格外热情。《足球》报的副主编谢奕曾经问米卢为什么独独喜欢李响,米卢说是因为李响对足球懂得少,所以在采访的时候虚心好学,而有的记者总想摆出行家的样子,李响的态度更合他的脾胃。李响在《足球》报的工作非常顺利,《足球》报为她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事与她配合也很好,但不到一年半,李响又换地方了。当“伤害者”成了“追求者”李响转会《体坛周报》,实际上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在此之前,《体坛周报》的某些记者与米卢的关系闹得很僵,在《体坛周报》上不时出现影射米卢和李响关系的文字。李响转会到《体坛周报》,要面对这些曾经有意无意伤害过她的同事;还有米卢会不会原谅《体坛周报》的问题。如果米卢和《体坛周报》的关系仍然无法改善,甚至对李响转会也不能谅解,因此而对李响心生隔阂,那她原本具有的优势就消失殆尽,工作将很难开展。但《体坛周报》为李响准备好了一份非常好的合同,李响从《足球》报出来,先与新浪网签约3个月,在十强赛进行的八、九、十三个月间,李响名义上是新浪的记者,但实际上是为《体坛周报》工作,以特约记者的身份为《体坛周报》写稿,全部薪酬也由《体坛周报》支付。3个月后,如果中国队第七次冲击世界杯失败,李响的合同就此结束;如果中国队在十强赛中胜出,进入世界杯决赛圈,那么李响再与《体坛周报》签约,成为《体坛周报》的正式记者,这份合约的期限到2002年8月。先签约新浪实际上是《体坛周报》为李响设计好的过渡期,《体坛周报》的社长瞿优远说,因为《体坛周报》与《足球》报是直接的竞争关系,李响直接与《体坛周报》签约会使三方都难堪。李响接受了这份3个月的合同,原因之一是“不能回避谈钱的问题”,合同的“条件太好了”。她也做好了与《体坛周报》的同事合作不愉快的打算,“反正只有3个月”。但现在看来,她与《体坛周报》的同事合作还比较好。李响还没有为今后打算,但她很有可能会离开足球,从事新的职业,又开始一次新的流动。媒体竞争中的宠儿李响在流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她也确实生逢其时,这恰好是一个体育媒体群雄并起的时代。她这样自由的流动不可能出现在计划经济时代。在计划经济时代,绝大部分资源都归国家所有,人才只有依托于国有单位才能获得发挥才干的资源,人才也就成了国家所有的资源。他们都要被纳入国家编制中,不可能有自由流动的机会。即使在一个地方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也要为国家的整体计划而牺牲,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更不要提向更适合自己的地方流动。这种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变了。经济发展起来,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国家计划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只能任由国家以外的力量弥补国家计划的不足。这样就形成了很多不同于国有单位的资源占有主体,他们都可以为人才提供资源。人才不再被限制在固定的范围之内,他们可以在各个资源主体之间进行选择,形成流动。并且这各个资源主体之间存在竞争,他们需要人才以增强竞争力,因而会更加珍惜人才。体育媒体的发展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80年代以前,体育记者和其他职业的人一样,只能选择体制内的媒体,没有其他的选择,这往往不能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马德兴原来是中国足协的官方报纸《中国足球报》的记者,他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他所整理的足球方面的资料是当时最全的。1998年,马德兴写了《十问中国足球》,因此得罪了足协,被《中国足球报》解职。如果是在计划经济时代,马德兴就职的路差不多被堵死了,马德兴必然要走一条曲折而艰难的路,甚至熬不到出头之日。但是马德兴很幸运,这时体制外的体育媒体发展起来了。专业的体育媒体在80年代开始兴起,它们很多名义上是地方体委的机关报。但这个行业并不在国家计划之内,国家没有财力为这些体育媒体拨款,它们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像《体坛周报》刚创办时,湖南体委只提供职工工资,其他款项自筹,那时连他们的社长瞿优远都要上街卖报。后来人们经济上宽松起来,闲暇时间多了,关注体育的人越来越多,体育迷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群体。这些体育迷形成了需要体育资讯的市场,体育媒体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到90年代初,各体育媒体积累了一些资金。它们与国家只有松散的联系,所有者各不相同,资源占有主体的多元化使它们之间形成了竞争的关系。最初这些体育媒体并没有自己的专职记者,一般是向一些大报的体育记者约稿。随着自身的壮大,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它们开始建立自己的记者队伍,以保证报纸的质量,这些记者的素质决定着报纸的质量,影响着报纸的销量,人才对于体育媒体而言十分重要。《体坛周报》的兴起就充分体现了人才的重要性。它原来只是湖南省体委的机关报,现在发展为发行量最大的体育类报纸,每期发行量都达到一百五六十万份。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体坛周报》自1998年后引进了大量人才,从全国各地引进优秀的编辑记者多达20余名。《体坛周报》的社长瞿优远非常重视人才的作用,他肯为李响出100多万元以加强《体坛周报》国家队方面的报道,这说明在瞿优远看来,人才在提升报纸竞争力方面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而李响也确实为《体坛周报》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十强赛期间《体坛周报》发行量攀升到200多万份,这与李响的加盟完善了《体坛周报》对国家队的报道是分不开的。当出现各个媒体竞争的态势时,体育记者就可以在这些媒体之间进行选择,他们可以离开不能充分体现自己价值的媒体而选择其他。马德兴被《中国足球报》解职后,瞿优远从长沙到北京,为马德兴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并力邀马德兴加盟《体坛周报》。马德兴现在已成为《体坛周报》的主力记者,他一年的采访费用高达80万元,并且不用担心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失去生计,《体坛周报》为他提供了最好的条件,成为他实现自我价值的稳固平台,他的薪酬也接近100万。媒体之间的竞争使记者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在国有单位占有绝大多数资源,人才只能为其服务的情况下,人的价值会被忽略,因为不可能向更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流动。而在资源主体多元化的竞争环境下,人才的价值被充分重视。人才总是向更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流动,要留住人才,就必须尊重他们的价值,人才价值中有一部分是金钱,但不是全部。在这一点上,最大的两大体育媒体《体坛周报》和《足球》报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足球》报注重人才的培养,给他们充分的机会去尝试。《体坛周报》社长主张“爱好即工作”,《体坛周报》的记者和编辑都是体育迷。它们考虑的是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为人才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条件。“用脚投票”经济学上总是讲到“用脚投票”,人才的流动也是一种“用脚投票”,当他们愿意流向某个组织时,那是他们在投赞成票;当他们打算离开时,他们是在投反对票。在长期内,他们的投票决定了这个组织的存亡。人才可以流动,他们就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选民,他们的选票很重要,他们也就拥有了一定的权力,这是追求自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力,在一个资源占有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他们的这些权力会受到尊重。

猜你喜欢

李响流动足球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浅析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认识足球(一)
流动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