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的海鸟
2001-11-27洁峰
洁 峰
人类在20世纪制造了多种多样类型的飞机,其中大型水上飞机具有最浪漫的画面。它那出色的水上负载能力令人惊叹。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双翼水上飞机。
肖特“新加坡”水机的成功历程
英国皇家空军曾使用过一种大型双翼水上飞机;它是肖特“新加坡”Ⅲ型的一种。该型机体很大,翼展27米、机长20米、机高7米,由4台双纵列式罗尔斯-罗伊斯·凯斯特尔发动机驱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肖特兄弟已是水上飞机最主要的生产者。他们的飞机公司在英国肯特郡的罗切斯特·梅德韦河边拥有一家飞机制造厂。
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之间,肖特兄弟公司非常成功地开发了金属结构的飞机。这种金属结构与以前机体易被水浸泡坏的木制结构相比,能够适于海上航行并且具有更好的防水性。
第一架“新加坡”Ⅰ型水上飞机在1926年8月17日首次试飞。该机是肖特兄弟设计的第一架大型全金属船身式双翼水上飞机。“新加坡”Ⅰ型装2台功率为650马力的罗尔斯-罗伊斯·康登型话塞式发动机,驱动4叶螺旋桨。
“新加坡”Ⅰ型是当时英国四种水上飞机原型机的一种。在英国皇家空军于斯堪的纳维亚的巡航中,充分证明了该机的巡航能力:能装载600加仑汽油,连续飞行11小时。
从1927年11月17日起,艾伦·科巴先生驾驶“新加坡”Ⅰ型水上飞机,为英国皇家航空协会进行了环绕非洲的测试飞行:从梅德韦起飞,飞越地中海上至尼罗诃流域,然后沿印度洋海岸飞行到达开普敦;返回时沿大西洋海岸飞往直布罗陀,再经西班牙和法国到达普里茅斯;航程长达32000多公里。1928年1月21日,“新加坡”Ⅰ型水上飞机从维多利亚湖返回普里茅斯,而后沿英国主要海滨城市进行了一次长途飞行,于1928年6月4日安全返回梅德韦。此次航行总距离约达37000多公里。飞行期间,该机在不同的条件下完成了约80次起落,从而证实了大型水上飞机在横贯非洲航线上的实用性。
这时,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部需要一种新型的,能适应长距离飞行的水上飞机,以便代替布莱克本公司的“鸢尾” 和萨普马林公司的“南安普敦”水上飞机。在这种需求下,“新加坡”Ⅰ的后代,“新加坡”Ⅱ 便应运而生。虽然这种飞机原设计需要三台发动机,但是为加强它的动力,肖特兄弟公司的首席设计师阿瑟·古奇还提出了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案,即安装一前一后2对(前为拉进式,后为推进式),共4台凯斯特尔发动机。两个发动机短舱被安装在上下两个机翼之间的支撑架上。
被订购的第一架“新加坡”Ⅱ 型飞机在1930年3月27号进行了首次试飞。这架飞机装有罗尔斯-罗伊斯 F.Ⅻ发动机。该机具有优良的装备,能适应各种气象条件,由6人机组驾驶。在2个飞行员的开敞式驾驶舱后是无线电舱、保护舱、指示板、油箱、储水罐、储藏架和工作椅等。
“新加坡”Ⅱ 型水上飞机,初期只在上翼上安装了单垂直尾翼、单方向舵及副翼;但到了1931年,该型及其后代均装有3个垂直尾翼和方向舵,而且上下机翼都有副翼。同时,该型飞机换装了凯斯特尔发动机。“新加坡”Ⅱ 型水上飞机在也门成功地进行了热带试飞之后,进行了改进:飞机的驾驶舱由开敞式改为封闭式;而原先的蒸发冷却系统被传统的水散热器所取代。改进后称其为“新加坡”Ⅲ。
1933年8月,经过在费利克斯托的英国皇家海军试验基地的测试飞行,得到了4架“新加坡”Ⅲ 型双翼水上飞机的订单。这种机型机翼比较平直,外壳突起,内部布局经过了改良,用一排可以打开的舷窗代替了两边的3个椭圆形窗户。第一架“新加坡”Ⅲ 型飞机于1934年6月15日首次试飞,并于7月16日通过了验收测试。
接下来正式生产的是9架有正式订货的“新加坡”Ⅲ 型飞机,装备了功率为675马力和700马力的凯斯特尔8型和9型发动机;后又有一份20架的订货合同;最后一个订购单是4架“新加坡”Ⅲ 型飞机。1937年6月,肖特兄弟公司完成了这些飞机的生产任务。这批“新加坡”Ⅲ 型飞机,在其头部、机背和尾部装有3挺机枪,可装载907公斤炸弹,航程可达1609公里。“新加坡”Ⅲ 型水上飞机共生产了37架。
“新加坡”Ⅲ 型展翅翱翔
有4架“新加坡”Ⅲ 型飞机被分配给英国皇家空军中队用于军事训练。第210中队的飞机曾运送菲利普·萨林爵士、航空部副部长去开罗。这是该型飞机在皇家空军飞行的第一站;之后,它在英国国内线路飞行,远至新加坡;后来,它们在地中海执行过巡航任务。
1935年4月26日,第230中队得到了他们的“新加坡”Ⅲ 型水上飞机;到8月,他们已配备了4架飞机并完善了补给。其中一架的水平尾翼的操纵机构损坏后,迫降在肯特郡伊登布里奇的赫弗城堡640米处的观赏湖上。经过修理后,飞机被绑在一棵树上启动;以让发动机产生足够的动力,缩短起飞的距离。当解开绳子后,飞机成功地起飞了。
在阿尔巴尼亚危机期间,第230中队的4架“新加坡”Ⅲ 型水上飞机以埃及亚历山大港为基地飞向中东,直到1936年8月。在返回彭布鲁克港基地之后,该机又于10月14日执行了支援远东的行动。在这期间,“新加坡”Ⅲ的飞行任务主要是增援演习,同时也用于训练、公务等用途。1938年6月,第230中队首次使用了肖特“桑德兰”单翼水上飞机,并将“新加坡”Ⅲ 型移交给了第205空军中队。第205中队曾在1935~1936年进行了装备更新。
英国皇家第203空军中队最初配备了肖特“仰光”多用途水上飞机。时至1935年8月,该队首次装备了2架“新加坡”Ⅲ型水上飞机。当时,为了解决阿尔巴尼亚危机,该中队正从伊拉克南部的巴士拉港飞往也门的亚丁。1936年初,第203中队全部抵达目的地。1937年1月,该队有4架飞机执行新加坡巡航任务,其中一架飞机在返回途中不幸坠毁。1940年,第203中队改配了“布雷尼”单翼轰炸机。他们将伪装的水上飞机停放在亚丁港,作为引诱意大利袭击者的靶子。这些飞机最终都被击毁了。
1936年2月,驻扎在珀斯基地的空军第209中队装备了“新加坡”水上飞机;并于1937年3月,由4架飞机执行马耳它的巡航任务。之后,在9月的西班牙内战中,209中队的5架“新加坡”水上飞机在地中海执行反海上劫持任务,以防止海上中立性质的船只遭到潜水艇的攻击。1938年11月,第209中队的肖特“新加坡”水上飞机被萨普马林公司的“斯特兰雷斯”(Stranraers)水上飞机所取代。
1935年1月,第210空军中队将4架“新加坡”Ⅲ 型水上飞机送抵驻扎在实里达的第205中队。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机群经过了长距离艰难的行程后,一些机组人员死于传染病;还在一次空难中失去了一架飞机和全部机组成员。最终,只有3架飞机于5月5日到达了实里达。1936年9月,驻扎在直布罗陀基地的第210空军中队拥有了自己的“新加坡”Ⅲ 型水上飞机,即从彭布鲁克港第230中队得到的3架“新加坡”Ⅲ 型水上飞机。一年后,第210中队从阿尔及利亚出发,与第209中队共同执行反海上劫持任务,并于当年11月返回了彭布鲁克港。6个月后,第210中队重新装备了肖特“桑德兰”单翼水上飞机。
自从1935年4月得到第一架“新加坡”水上飞机后,驻扎在实里达的第205中队就一直使用该型飞机进行远东巡航和日常训练。1940年底,欧洲战事爆发后,经过伪装的“新加坡”飞机的主要任务是巡航搜索可疑的德国船只。1941年3月,第205中队巡航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同年8月,剩余的4架“新加坡”Ⅲ型水上飞机飞往新西兰皇家空军,以斐济为基地组成了第5飞行中队。这4架飞机是最长寿的几架“新加坡”型飞机。1945年该机退役后,机组人员和当地居民都非常怀念它们。
1936年,在彭布鲁克重组的第228空军中队装备了各种各样的水上飞机,其中包括3架“新加坡”Ⅲ型水上飞机;次年9月,该中队配齐了萨普马林“斯特兰雷斯”水上飞机。
第240中队于1937年3月30日重新编队,装备了用作训练的萨普马林“斯卡帕”水上战斗机。该中队于1938年11月再次配备了“新加坡”Ⅲ型水上轰炸机,并于1939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但是,这种“新加坡”Ⅲ型飞机只使用了6个月,以后便仅用于训练。该队重新配备了桑德斯-罗公司的“伦敦”型水上轰炸机。“新加坡”水上飞机是皇家空军水上飞机训练中队的主要机型;该中队于1939年接收了7架从前线退役下来的双翼水上飞机。其中3架在1941年6月停止使用;另一些的寿命要长一些,有一架直到1942年8月还在第四军事训练中队中使用。
威武的“新加坡”Ⅲ型水上飞机,为英国和英联邦的各个地方提供了长期可靠的服务,累积飞行了数千小时,很少发生事故。该机有时还执行非英国皇家空军的任务。
一位具有驾驶“新加坡”Ⅲ型 丰富飞行经验的飞行员回忆说:他遇到的艰苦的任务就是清洗和检查4个凯斯特尔发动机的总共96个火花塞;此外,96个备用的火花塞也要准备好。总的来说,这些水上飞机还是很出色的。
世人可从流行在第205中队的歌中:“驾驶‘新加坡Ⅲ的勇敢青年们,在空中悠闲飞翔……”感受到飞行员们对“新加坡”飞机的认同。
责任编辑:晓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