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准备好了吗
2001-08-30翁宝
本刊记者 翁 宝
如果把中国入世的技术细节同中美撞机事件联合起来的话,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6月6日中美就EP-3侦察机返还的具体技术细节达成协议,6月9日,中美双方分别证实,两国已经在中国入世的农业补贴以及其它一些遗留问题上达成了最终的一致。这个突破代表着中国入世多边谈判的最后障碍已经被扫清。7月3日,美国的EP-3侦察机在中国海南陵水机场搁置3个月后,正式被运离中国。而6月28日至7月4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6次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组会议,也就多边谈判中遗留的主要问题达成全面共识。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谈判官龙永图7月3日表示,有关中国入世的政治性、实质性问题已经解决了!
一切有如默契。双方在此表现出来的高度协调都说明,在中国入世的政治博弈中,政治的胜利使得技术上的症结已经不成为主要的障碍。
入世更多的是一场政治角力,一旦入世之后,留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经济上的竞争,常规手段的竞争。
我们必须适应在新的游戏规则下出牌了。
WTO信息能否有效普及?
如果说对于WTO的认知存在着许多的信息不对称的话,这种不对称不仅是上下之间的,甚至在上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据说,全国人大曾经想调阅有关WTO的资料,居然没有得到支持。现在该是打破这种局面的时候了。
如何普及WTO?如何传播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或者,如何通过现代的传播手段完成一次新的启蒙,这既是对中国政府的挑战,也是新世纪启蒙的标志性事件。
或许我们应该拿出当年扫盲的勇气和决心才行。普及的对象不仅是对企业、对政府,对相关部门,对一般公民的教导应该也是重要的一环。对于即将加入的WTO成员国,WTO都有一种特别的培训经费,用以教育所在国的人们认知WTO。在国内成立专门的普及推广机构、咨询机构等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大批WTO咨询机构的出现应该也是一个商业机会。
当然,在如何普及WTO的问题上,同样关键在人。如何涌现一批WTO使者,也是必不可少的战术要求,总依靠部长们操劳讲述ABC也不行。
治理整顿能否开出良方?
石广生部长在谈到入世准备工作的时候说,除了惯常提及的完善有关吸收外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清理有关外商投资的各项规定,进一步为外商营造统一、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政策环境;除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率,树立服务意识,依法行政,为外商投资创造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环境;还额外提出,中国将认真贯彻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精神,为外商投资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直出言谨慎的石部长在公开场合提及市场经济秩序的问题,这似乎是第一次。
对比国内目前的经济秩序,我们没有理由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最近举行的一个民意调查显示:在公众关注经济秩序整顿的排行序列中,为一般民众感受深刻并希望尽快解决的混乱行为就有:假冒伪劣、制造假币、商业欺诈、工程质量、偷漏骗税、走私商品、财务失真、地方性封锁、重大事故、文化市场混乱、逃废债务等。可以想像在这样的一种经济环境之下,全方位开放对大批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或者打算借势飞扬的国内企业会造成怎样的一个局面?
可以说,治理整顿经济秩序将直接影响入世的成果。而治理整顿经济秩序无疑也是入世的一次热身。毕竟,要在国际社会上以新的面貌出现了,以前的问题总不能视而不见,就此混过。
如果说经历这些年的谈判为国内许多产业的壮大发展争取了时间的话,那么,国内目前的经济秩序的现状则是一种内伤。只是经济秩序的问题非一日之寒,如何根治,还真的看不出有效的药方。起码,总不能再让后来者也陷入像宝洁公司那样“假货缠身”的狼狈局面吧!
政府能否自觉调适?
如果说入世最大的冲击是对政府职能的考验和冲击的话,那么,反过来考虑,有怎样的民众就有怎样的政府。政府入世需要自身的自觉,需要本身的利益驱动,在这个行政机构激烈变动的年代,如何保证政府把工作中心调整到怎样去适应加入WTO之后的冲击,对中国入世的进程极为重要。
如何引领加入WTO之后的中国无疑是当下政府的重要话题,虽然现时政府本身都在进行剧烈的调整,但同已经指日可待的入世而言,如何整体部署应对,这就不仅是政府权限的一个话题,更多的是一种管理思维的探索讨论。归结来讲就是如何制定规则、如何遵守规则的问题——说来容易做来难!
起码,我们应该明白,在一个共同的透明的规则之下,许多我们惯常的理由会不再成为理由。而政府无疑应该成为最大的表率作用。
当然,除了政府部门之外,立法部门,相关机构等都需要有系统性的考虑。
公民角色能否实现转化?
入世更多的是一种胸怀上的开放、心态的开放。对国际规则的尊重和遵守同国民对WTO的认知有关。在中日贸易战开打之后,一些红客们纷纷以攻击日本一些汽车企业网站为荣耀。照理讲,中日之间的贸易战是双方国家行为,而非企业行为。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都是受害者。既然如此的话,以攻击网站为能事的思维实质上暗示我们的狭隘。不要因为一时义气把我们的市场声誉搞坏了,声誉比什么都重要。
做好入世的准备不应只是一句政治口号。在习惯于通过政治动员来接收传播信息的国人的面前,如何让更多的人明了入世的含义,显然还不是一件易事。这决不是阿Q式对革命的理解。
一切现代化的核心都在于人的行为观念的现代化,入世如果被我们视为是一种新的改革开放的话,那么,在观念上的缓行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致命的困顿。而如何做到在心态上入世,对于一般普通公民来讲,也无疑是一种升华!
入世已经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了,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完成自身角色的变化。
加入WTO之后最大的心态转变应该是,从我们只知道我们是中国人,转为我们也应该记得我们是WTO成员国的公民,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维护WTO公正透明的准则。
能否建立外贸的预警机制?
如果在入世之前的几场贸易战算是热身的话,那么,可以想像之后的贸易纠纷会更加频繁,从一个双边开放的局面变成全局开放,从双边的贸易关系演化为多边的贸易关系。从此次中日贸易战中,我们对日方突然发难没有充分的准备,虽然在此后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如果我们纵观日本对华贷款援助态度上的变化,再对比此后小泉政府推行的改革需要得到各派支持,日本对国内农产品具有强烈的保护惯性的话,我们就不难对此有提前的判断。
在WTO的规则下,是一个斗智的过程,而非是简单的情感宣泄。这也是大家共同认同于WTO的理由。
各国都有保护自己产业的本能冲动,我们在加大发展对外贸易步伐的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所在国的反映。建立外贸的预警机制,像打仗一样,必须在发生贸易纠纷之前能够及早警觉到可能的变化。特别是那些具有浓烈保护传统的国度!
预警机制不仅仅是对外的,同时也是对内的。这就涉及到对国内产业受影响的综合评估,动态的跟踪,应对策略等。
熟悉WTO的规则,一方面可以保证我们不受蒙蔽,积极争取我们应该得到的权益,同时,也可以保证我们能够最大化地开拓国际市场。打仗并不可怕,在WTO的框架之内,贸易纠纷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就一些贸易上的争端提升到意识形态或者国家利益的层面。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通过WTO这个组织得到集体的解决,是最节省成本的一种方式。我们应该逐渐适应于通过正常的WTO程序来解决纠纷,毕竟,相对于其他的手段,这还是比较理性和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