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建筑

2001-08-22

建筑创作 2001年3期
关键词:建筑师天津环境

李 沉

早就听说天津有一家颇有名气的华汇设计事务所,公司人手不多,成立时间不长,却设计了不少优秀建筑,成为天津市建筑设计市场令人刮目相看的一支十分活跃的队伍。

天津之行,借《建筑创作》举办学术研讨会之机,有幸顺访了该公司的总建筑师周恺。

周恺是一个对建筑充满纯情和执着的人,作为公司的董事长兼总建筑师,他别的事情很少过问,却一心专注于设计;每天不是在公司画图、讨论方案,就是在各个实施项目的工地奔忙。华汇的不少项目都出自他的手笔,不觉几年间,竟有数十栋建筑屹立在天津街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去年国家优秀工程设计评选时,整天忙于创作的他从手头项目中选送出四个作品,没想到一次就拿回了两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这一项项值得庆贺的荣誉可以说是对周恺在建筑设计领域里勤奋努力的肯定,是对他为建筑所付出心血的回报。面对这些成绩,周恺十分平静地说,我更看重的是建筑创作的过程,那些解决创作难题的苦恼与喜悦,它几乎成了我的全部生活内容。他充满信心地告诉我们:最近又有一批我们设计的天津高校综合性建筑即将落成。我们不久将与他共享这些丰收的硕果。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师,每天就是琢磨着如何能将房子设计得更好。

周恺坦言:相对设计而言自己更喜欢进行建筑领域里的研究工作,但身为一名职业建筑师,既不能像理论家那样去搞纯理论研究,也不能像研究人员那样去做前卫性建筑的设计探讨,而要实实在在地出产品,出令自己满意、令社会满意、令开发商满意的设计产品。但又不愿意像一般的建筑师那样,只是忙于生产,不愿多动脑子。总是希望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能够在实际工程上多实现一些自己的想法,也就觉得有意义了。否则的话,迟早会变成画图的机器。

周恺认为,好的建筑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理性的探索上,而应该运用各种不同的建筑语汇将设计思想以最完美的形式充分表达出来,并让使用者接受。有人曾说,没有理论思想的建筑是不好的,但光有理论而没有好的表现形式也同样是不行的。可以说,建筑应该是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产物。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项目环境还是各种客观条件都不能完全尽如人意,各种不同的限制给建筑创作带来了许多约束。

有限制不是一件坏事,限制逼迫着建筑师去动脑子、想办法,然后很巧妙地在限制当中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以使自己的创作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准。

周恺设计的天津师范大学艺术体育教学楼可以说就是在限制中诞生出的好作品。他设计的一批高校建筑,都能针对不同的限定条件,创造性地解决各种矛盾,设计出既有教育建筑共性又有不同个性特点的优秀建筑。

建筑其实是很时尚的,它经常被不同时代的不同潮流所影响,建筑师要做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建筑语汇表达出来。

建筑是时代发展的反映和社会进步的记录,它必然带着强烈的时代烙印。但如何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坚持自己对建筑的理解与追求,在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要求下表达出自己对建筑的诠释,这是建筑师所始终要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哪种流派都有其要领所在,建筑师要认真学习其中真正有用的东西,将其理解消化再通过自己的手法表达出来。建筑师对各种流派都不必排斥,当然也没有必要非按照某一种流派发展下去;只要做好吸纳工作,并与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相结合,就能设计出独到的作品。此外,历史文化及城市环境对建筑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是行不通的。传统不但不应排斥,反而应吸收其精华而为现代所用,并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以产生适应时代需要的好建筑。

周恺在主持设计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分行时,为了能做到与天津市原有的城市风貌相融合并贴近城市原有的建筑文脉,采用了古典韵味又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将这座建筑塑造得既传统又有新意。

此外,建筑在融入环境的过程中不是对环境的消极妥协,而应努力做到融合与表现并重。建筑师将环境作为表现建筑的一个有力因素时,建筑就会与环境非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天津市有其特有的城市环境,除了原有的西洋古典建筑风貌之外,天津还有许多水面,如何构想水面与建筑的关系,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氛围,则是建筑师要关注的问题。天津的天空常常是灰蒙蒙的,给人的感觉很压抑,新建筑在保持与原有建筑的风格和所在环境相协调外,在颜色的使用上也应有所突破和新的发展,但总体上还要保持与环境的和谐。一些建筑设计与环境相对立,这种冲突不可完全说不好,但大多数情况下应以协调的方法来处理,以使建筑达到更好的效果。

入关会导致更多的外国建筑师进入中国市场,它可以促使中国建筑师更快地进步和成长起来。

改革开放之后,不少境外建筑师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特别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大,还会有更多的国外建筑师进入中国设计市场。中国建筑师确实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正确面对这种冲击和压力将是中国建筑师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所要面临的课题。

对此,周恺有其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外国建筑师进入中国一定会加剧这种竞争,但是这种竞争对中国建筑师是有益的。我们承认差距,外国建筑师到了我们自己跟前来设计,我们可以看得更仔细、更真切了,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就更方便了。外国建筑师进入中国,他也必须适应中国国情,了解中国环境,否则他们也不可能在中国做得好。现在也许还有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只要一提外国的或是境外的就一定比我们强,现在中外建筑师是在一种不平等的条件下竞争,他们的环境和条件都比我们要宽松许多,这就使竞争本身存在着差距。我们的经验是少一些,我们整体水平现在还不高,这些都是事实,但这种情况不会长期存在下去。一位建筑学家曾做过一个比喻,他说当他到喜马拉雅山脚下时,并没有感觉到 8 000 多米的珠峰有多高,原因是他已经站在了 5 000 多米的高度上。建筑师的成长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建筑师是站在一个有着相当高度的平台上时,我们离世界颠峰就不远了。而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建筑设计领域现在还没有这样一个有相当高度的基础,也只有建立了这样一个基础,中国建筑师才会尽快地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而这个基础的建立,是要靠我们建筑师踏实肯干、认真学习、努力钻研后才能够得来的。 市场机制的变化要求建筑师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尽快提高自己,无论是设计院还是事务所,如果没有真本事都将被淘汰,这是无情的现实,要想不被淘汰,学习、提高就成为关键所在。在与周恺交谈的过程中,他多次强调合作是获得成绩的法宝。他说,建筑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依靠的是一种团队精神和集体的力量。一个成功的建筑与一个好的集体是分不开的,与这个集体中每个人的相互合作是分不开的。人与人之间要沟通、了解,才能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才会将建筑搞得更好,建筑师的水平也才会有更大的提高。

周恺对建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的作品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而他自己认为对建筑的感觉与悟性可能比仅仅单纯在学习上花功夫的作用更大。我们期待着他的悟性能够帮助他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建筑作品来。

周恺简历

1985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88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 获硕士学位1988~1989 天津大学建筑系任教1990~1991 西德鲁尔大学建筑工程系进修1992~1994 天津高校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1995~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兼职教授

猜你喜欢

建筑师天津环境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小小建筑师
《天津之眼》
环境清洁工
猴子建筑师
漫观环境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天津宝成博物苑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