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无知与偏执挑战
2001-07-23文/钱满素
文/钱满素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年~1944年)一生中出版了30余种书籍,单枪匹马地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几乎全都复述一遍。如此浩大的工程由他一个人来完成,真令人钦佩他以有涯之生向无涯之知挑战的勇气。
房龙不是深奥的理论家,但却未必没有自己的体系与思想。他的著述包括《人的解放》(即《宽容》)《人类的故事》《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选择的题目基本是围绕人类生存发展最本质的问题,贯穿其中的精神是理性、宽容和进步。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与真理,使它们成为人所皆知的常识。
知识就是力量,但无知同样也是力量。当千百万民众被无知与偏执驱使时,他们干的蠢事还少吗?虽然人类的经验与思索已经记录在案,本可引以为戒,但历史却仍然不断地在重复自己,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诸多原因中,知识的不够普及至少也是一种,有多少人能天天坐在图书馆中去研读人类的文字积累呢?理论玄妙得高不可攀,历史悠久得令人生畏,知识浩瀚得一望无边,理论注定是极少数人的专利。
但是,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体,少数人掌握的知识若不能为大众所分享,就不会有人民的觉醒和人类的进步。鲁迅笔下,作为精英的夏瑜所能奉献给华老栓之辈的,只是他被砍头时流下的鲜血。一个民族要孕育少数精英容易,要提高整体素质却很难。普及工作是艰巨而伟大的,是一项民族和人类赖以发展的事业。房龙着眼于此,一生致力于此。他以生动简洁的语言,自配插图,将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所应具备的科学人文知识复述得精彩扼要,其中还不时闪烁着他的真知灼见。在普及现代知识的同时,他也普及了现代意识。
人们往往一辈子钻在本行的微观世界里,忽略和疏离了宏观世界,因而失去对世界和自己的平衡感觉,甚至陷入极端。阅读房龙的著作,听听他从“我碰巧属于哺乳动物种族”的角度来叙述的宇宙、人类的故事,也许可以重新摆正各种事物在心目中的合适位置,保持自己与世界的正常联系。
房龙始终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在写作。虽然作为一个过了二十岁才移居美国的荷兰人,他不可避免地更多写到他熟悉的西方,也更钟情于他的故园,但他决不是西方中心论者。他一直在努力从人类的眼光来观察和叙述,超越地区的、宗教的、党派的和种族的偏见。他反对任何形式的狭隘,包括那种为了给本民族增光而歪曲事实的超爱国主义。房龙的这种观点发展到最成熟的形式就是他的《宽容》一书——宽容,是他一以贯之的主题,也是他最杰出的贡献。这本书另一个版本的名字叫《人的解放》。
房龙注意到,为宽容的斗争直到个性发现以后才开始。一个国家的宽容程度与大多数居民的个性自由与独立思考程度成正比。在历史上,贸易所带来的平等和交流往往使这些地区和国家的人民最容易接受宽容的道理。宽容作为一个政治词汇,当然首先是指官方的宽容。但是,公众和个人的宽容是官方宽容的社会基础,很难想象由宽容的个人所组成的宽容的大众会产生或容忍一个不宽容的官方。说到底,提高国民素质是建立一个宽容社会的根本。
房龙的著作在出版当时,便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各种文字,产生了相当影响。久违了近半个世纪,房龙的著作又被国人重新发现,陆续出版,社会反响热烈。当然,书中某些见解囿于时代局限而留下的偏颇,今天的读者自会辨识。北京出版社有感于房龙的文化意义,为便利读者,将他的主要作品汇编成集,特邀有翻译经验的高校教师认真翻译。编译者态度严谨,力求译文质高味浓。我相信,他们的努力将不负读者厚望。
本文摘自作者为“房龙文集”写的《致读者》,作者1946年生于上海,199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房龙文集”(第二批)北京出版社2001.1
《荷兰共和国的衰亡》朱子仪译定价:18.00元
《致天堂守门人》朱子仪译定价:15.00元
《艺术》赵茜,赵栩译定价:39.00元
《美洲精神》张文,徐明宇,陈岚兰译定价:15.00元
《发现太平洋》沉晖译定价:17.00元
《美国史事》姜鸿舒,鉴传今,张海平译定价:26.00元
《西方美术简史/欧洲印刷史话》 李丽,李丽娜译 定价:1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