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点评
2001-07-16孙振胡婷婷
孙 振 胡婷婷
上海合作组织
6月15日,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香格里拉饭店分别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这标志着欧亚大陆一个崭新的地区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正式诞生。1996年4月26日,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第一次聚会上海,创立了五国元首会晤机制。此次会晤,为将"上海五国"这个有效的机制提升到更高水平,六国元首决定在其基础上建立涵盖多领域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同意并接受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成员身份加入“上海五国”。与会元首回顾了“上海五国”的成立历程,高度评价了“上海五国”成立以来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为成员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和合作机制,有利于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三股势力”。该组织的诞生符合本地区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它必将对促进成员国的友好合作,维护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海APEC
为期两天的2001年APEC贸易部长会议7日在上海闭幕,与会部长围绕“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就亚太地区面临的重大经贸问题各抒己见。特别是就推动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新经济及电子商务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成果颇丰。会议结束前发表的《主席声明》重申支持一个开放、公正、牢固的多边贸易体系。会议期间,中国入世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和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希望“中国早日入世”的呼声此起彼伏。中美贸易代表在进行了70分钟的长谈后,就中国入世多边谈判中遗留问题达成了全面共识。美贸易代表佐利克明确表示,美支持中国于年内入世,美中上述“双赢结果”有助于各方朝此目标努力。欧盟贸易委员拉米随后也表示,希望于本月底与中方消除有关分歧,为中国入世铺平道路。正如WTO总干事穆尔所言,如果没有中国加入,WTO的“世界”贸易组织称号就会徒有其名。
布什欧洲之行
12日,美国总统布什启程前往欧洲,布什此行肩负重任,不仅要说服其北约盟国接受美导弹防御计划,而且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美欧贸易争端、巴尔干和中东局势、朝鲜半岛等问题上作欧盟领导人的安抚工作。欧洲诸国对布什上任以来在外交上奉行的单边主义颇感不满,在导弹防御及《京都议定书》等问题上又与美极不合拍。布什刚刚“登陆”第一站西班牙,迎面而来的就是一片抗议声;在随后的几站,示威者也不甘示弱,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抗议人群竟多达二千之众。在13日举行的北约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布什以冷战后出现新威胁为由,极力推销美导弹防御计划;无奈北约领导人不买账,或表示质疑,或有所保留。法国总统希拉克明确表示,《反导条约》是全球战略平衡的支柱;德国总理施罗德则敦促美与中俄两国进行磋商。在次日举行的美欧峰会上,与会者就世界热点问题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重申美欧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但双方在《京都议定书》问题上的分歧却未得以弥合。
巴以局势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内特13日好歹结束了在以巴之间为期六天的紧张斡旋,怀揣着布什总统“重要使命”硬着头皮访中东的他虽费尽了口舌劝说双方口头接受了停火方案,但仍未能撮合以巴在该方案上签字划押,然纵有一纸协议,又怎能包得住两家血腥仇火。果不其然,特使先生人未走,茶先凉。以方曰,有保留,自认若遇危险对巴人开枪不误。巴方也不买账,拒不接受在巴以之间建立所谓“缓冲区”,不缉拿所谓“暴力分子”,誓将执行该停火建议与“公允平衡”的“米切尔报告”挂钩到底。停火建议急匆匆出笼,但要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如此看来,各国特使走马灯般来了又走,某某协议方案签了又赖,这在中东见怪不怪。
爱尔兰
8日,爱尔兰就《尼斯条约》举行全民公决,54%的投票者反对通过这项旨在为欧盟扩大“开绿灯”的里程碑式条约。面对意想不到的“迎头痛击”,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纷纷表示“失望”和“震惊”;颜面尽失的爱尔兰总理埃亨则表示,爱政府将紧急检讨可能导致这种结果的所有因素,并洗耳恭听有关各方意见。《尼斯条约》于去年12月中旬在欧盟尼斯首脑会议上拟定,在欧盟东扩后如何保持正常运作的问题上。该条约虽然顾及了各成员国的既得利益,但仍有国家担心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会因东扩而受损,爱尔兰公决结果就折射出这种危机感。爱尔兰此次公决结果可能在有关国家内引发一场激烈争论。由于欧盟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实行“全体通过制”,《尼斯条约》需经全部15个成员国批准后方能实施,因此,爱尔兰公决结果无疑是欧盟扩大道路上杀出的一个“程咬金”。
新领袖
6月3日、8日、9日,秘鲁、英国和伊朗分别举行大选。除“秘鲁可能党”候选人托莱多以52%的微弱优势战胜前总统加西亚外,英国首相布莱尔领导的工党和伊朗总统哈塔米均以压倒优势获胜。三国大选结果再次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55岁的托莱多是秘历史上首位印第安裔总统,此前曾两次与前总统藤森角逐总统之位。在去年大选中,他曾因质疑大选不公而退出。其后,他和其他政党一起揭露藤森的腐败行为。藤森远走日本避祸后,托莱多作为反藤森独裁的民主斗士受到人民拥戴。出身经济学家的他也使秘鲁人民相信,他可以恢复国家经济,解决贫穷和失业等问题。英国工党在议会下院659席中夺得414席,大大超过保守党与自由党。但不足60%的投票率也达到了1918年来的最低点。布莱尔成为工党百年历史上首位连任成功的首相。工党此次获胜有赖于该党积极的欧洲政策、稳定的经济状况和该党在教育、医疗保健方面投入几十亿英镑的承诺。今后四年,布莱尔将面临着如何处理加入欧元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等棘手问题。伊朗总统哈塔米在大选中获77%的支持率应属意料之中。他1997年执政以来的改革思想深得民心。此次高票当选反应了伊人民渴望进一步改革的愿望。但伊保守势力强大,百般阻挠改革。哈塔米在下个任期内仍将面临保守派的挑战及众多经济、社会问题。
美国
6月11日,曾制造1995年美国俄克拉何马州联邦政府大楼爆炸案的主犯麦克维被执行注射死刑。该案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事件,也是美国联邦政府38年来首次执行死刑。33岁的麦克维曾是海湾战争中一名尽忠职守、表现英勇的士兵。但他认为,美政府1993年肃清邪教“大卫教”等事件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个人自由,他对联邦政府的袭击是维护“人权”的合法手段。直到行刑前一天,他才首次通过媒体向公众及受害者家属表示歉意。但迟到的道歉与死在他手下的168个冤魂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麦克维令人发指的罪行使许多反对死刑的美国人都认可对他执行死刑。据CNN的民调显示,80%的人对此持支持态度。大赦国际等“人权组织”对判其死刑并允许人们观看颇有微辞,认为美政府此举是“以暴易暴”。但如果他们想到在当年爆炸事件中,无辜者肢残体缺的血淋淋场面,可能就会明白“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