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禁毒第一人——林则徐
2001-07-16赵佳楹
赵佳楹
从本期起,本刊陆续对中近代以来一些著名外交人物加以介绍。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禁毒、销烟行动的领导者,我们这一系列文章当然就从林则徐开始,并以此文纪念本世纪第一个“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自1800年起,英国以鸦片走私、行贿等手段侵略中国,已使鸦片流毒“渐成病国之忧”。白银大量外流,人民体质下降,严重危害中国的国计民生,引起清政府上下的高度重视。
1838年6月,殿廷仪礼官黄爵滋向道光皇帝奏报:建议严禁鸦片,“重治吸食者”。道光将奏章发交各省总督和巡抚,要他们各抒己见。在29件复奏中,赞成严禁者仅8人,反对者21人。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和直隶总督琦善等弛禁派,因在鸦片走私中获贿赂颇多,故反对严禁。以湖广总督林则徐为代表的严禁派则坚决支持黄爵滋。道光下令召林则徐进京,并于12月31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驰往广州查禁鸦片。
一代廉吏——“林青天”
林则徐于1785年8月生在福州市一位塾师家庭。他的家乡福州较早受西方殖民侵扰,郑成功父子火焚西方殖民者兵舰之事,对林则徐颇有启发。1823年他到江苏任按察使时,就曾下令密访严拿勾结衙门差役开设鸦片烟馆的土豪恶棍。是年,大雨成灾,饥民将变。他亲赴松江安民,劝平粜、禁囤积、减征赋、赈灾民,以缓解民变。年底,署江宁布政使,综理全省赈灾事务。
1830年6月,授湖北布政使;11月,任河南布政使;次年7月,又调任江宁布政使。由于他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被誉为“林青天”。1832年任江苏巡抚,奉命驱逐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务船,这是他首次处理涉外事务。他重视发展农业,推广双季稻,倡导兴修水利,提高抗灾能力。查访银贵钱贱问题,觉察到鸦片走私的恶果。他指出:“自鸦片盛行之后,外洋并不以洋钱易纹银,而直以此为奇货,其为害于国计民生,尤堪发指。”因此,他严禁鸦片进口,取缔烟贩,勒令戒烟。
1837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后,继续认真禁烟。他自己出钱配制大量“断瘾药丸”,并严厉搜查鸦片和烟具,颇有成效。因此,道光派他去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1月8日,林则徐离京南下,仅带数名随员。他预先向沿路发出传牌:“不许在各驿站索取丝毫,该州县亦不必另雇轿夫”。“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便饭,不必备办整桌酒席”。
广州禁烟与虎门销烟
19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广州。第二天,即贴出禁烟告示,规定不准受贿,不准说情。接着便明查暗访,了解外国烟贩行踪,亲自接见留心时事的文武官员和地方有识之士。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严拿烟贩、整顿水师、惩办不法官弁,并加强海防。
3月18日,他和邓廷桢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他们转交谕贴,命令外商将所存鸦片全部交出;写出保证书,公开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他郑重发誓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他还责令洋商伍绍荣等开导外商,限三日内答复。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从此走向高潮。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竭力破坏这场运动。他指使英商拒绝交出鸦片、拒绝写保证书。三日期限过后,林则徐立即传讯英国大鸦片贩颠地。义律则命令伶仃洋面的22艘鸦片趸船开走,摆出作战的架势,并企图乘夜带颠地逃走。林则徐当即命水师在群众协助下截住趸船。为了打击义律的破坏行为,林则徐按“违抗封舱”旧例,下令停止中英贸易,派兵监视洋馆,断绝趸船与洋馆的交通,撤退洋馆中的中国雇员和仆役。
林则徐在严厉警告鸦片贩子的同时,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外交方针。他严惩鸦片贩子的非法活动,但不禁止正常的外商贸易;把愿意悔改的鸦片贩子与顽抗到底者加以区别。
3月26日,林则徐又发出速缴鸦片的通令,指出贩卖鸦片“众怒难犯”,再不缴出必严刑重罚!此时,义律黔驴技穷,才无可奈何地缴出所有鸦片近2万箱,重约1188吨。
6月3日,虎门海滩人山人海,在两个50米见方的销烟池周围布满岗哨。下午2时,林则徐登上主席台,惊动世界的虎门销烟在隆隆的礼炮声和人群的欢呼声中开始了。销烟行动持续了23天,千吨鸦片全部烧光。它是近百年中国人民反侵略禁毒斗争的首次光辉义举,表达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认识到,闭关锁国,即是“因噎废食”,不可能“固疆强国”。只有了解西方,知己知彼,才能有效地抵抗侵略和保卫海疆。落后就要埃打。因此,他一面派人在广州刺探敌人情报,去澳门了解西方国家动态、购买西方书报,悉心留意西洋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以及军事、科学技术等情况。另一方面,在钦差行辕里组织翻译西方书报,供制定政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辑的资料有:《炮书》、《海国纪闻》、《四国志》(其中俄国部分后为魏源重辑为《俄罗斯国志》)、《滑达尔各国律例》、《华事夷言》、《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佚)、《澳门新闻纸》、《澳门月报》等,并选择了西方军事、科技方面的文章。这些活动都是中国“讲求外国情形之始”,故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通过了解世界,知道英国并未善罢甘休,还要来侵略,也了解到自己国家落后。因此,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注意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从澳门和新加坡购买西制大炮200门来装备虎门各炮台,又购西制战舰“甘米力治”号以供仿造之用。
此外,他也了解到广州民众对外国侵略者“皆动公愤”,他认为“民心可用”,遂组织5000名水勇进行训练,以备协助水师作战。同时发出告示,号召“人人持刀痛杀”闯入内河的英国侵略军。后来,这些都成了广州有效抵抗英国侵略军的重要因素。
爱国获罪瘁死“星斗南”*
为了对付英国的武装挑衅,林则徐在禁烟的同时,认真备战,制定以逸待劳、以守为战的抵御方针,加固炮台,购置大炮,充实水师。
1840年6月,英国侵略军来到广州海面,为鸦片贸易而发动侵略战争。但广州爱国军民在林则徐领导下,群情激昂,壁垒森严,英侵略军不敢进犯。6月底,北犯厦门,又被闽浙总督邓廷桢部打退。林则徐早就奏请道光加强沿海海防,但未被重视,沿海各地毫无戒备。7月,英军占领定海。8月,又逼临天津,提出赔款、割地等要求。穆彰阿、琦善等乘机在道光面前指责林则徐禁烟过激,惹了祸,道光遂派琦善赴津与英谈判。
琦善向英侵略军送厚礼,提出只要退回广州谈判,便答应所有要求,并将林则徐“重治其罪”。于是,侵略军退回广州,道光派琦善去广州谈判。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之罪,将林则徐撤职,留粤以备差委。
11月,琦善一到广州就撤废战备,与敌议订《穿鼻草约》私割香港。1841年2月1日,义律宣布占领香港。林则徐说服广州巡抚怡良向道光揭露事实真相,琦善才被革职锁拿解京。3月,靖逆将军奕山来粤主持军务,林则徐则被调往浙江听候谕旨。
1841年6月10日,林则徐到浙江镇海,立即提供《炮书》,协助研铸大炮,改造炮台和防御工事。但6月27日,广州战局恶化,清政府被迫签订《广州和约》,向英交赎城费600万银元。投降派散布:英军“所恨者恨林一人”。于是,道光又把林发配伊犁“效力赎罪”。他在赴戍途中,因黄河决口,奉旨赶赴河南省祥符工地效力赎罪。
林则徐于12月10日抵达伊犁。在新疆近4年,他历勘8个城市,行程1.5万公里,倡修水利,推广坎井和纺车(被疆民誉为“林公井”、“林公车”),并协助伊犁将军办理垦务和防务。
1845年10月,林则徐被召回京。接着,他先后出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和云贵总督。1850年9月,他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拜上帝会,行至广东省普宁县病逝,终年66岁。临终大呼“星斗南!星斗南!”
*有人考证:林是被洋商暗害而死。洋商担心林东山再起,即收买林的厨子,在早餐中加入巴豆,致使他泄泻不止。“星斗南”是福建方言,与广州十三行所在街道——“新豆栏”发音相同。林死前已发觉被洋商所害,故大呼“星斗南”。后人有诗悼念说:“伤心新豆阑犹在,竟死奸民一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