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脉新世经世界军情

2001-07-13萨本望

军事文摘 2001年6期
关键词:世纪军事

萨本望

世纪交替,战争与和平问题依然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展望21世纪,世界军事形势可能呈现如下主要特点:世界大战有可能避免,而地区冲突却连绵不断,“新干涉主义”抬头,“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军控与裁军任重道远。

世界大战有可能避免

20世纪世界军事形势中最突出的事件当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场世界性战争给人类造成空前的浩劫。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大战重演,成为21世纪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责任。现在看来,在新世纪内防止世界大战的爆发是有可能的。这是因为:

——两极体制已经解体,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业已消失,也就是说,已不存在打新的世界大战的对立阵营;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重新出现这种有能力打世界大战的对立营垒。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各国之间竞相营建某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在新的21世纪中,这种“伙伴关系”将向更高阶段发展,形成既相互合作又彼此制约的格局,协商处理矛盾和分歧的机制也将趋于成熟。大国关系的改善是世界形势总体继续朝着缓和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

——多极化的国际战略格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公正、合理、和平、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可望于21世纪逐步形成。这种新格局和新秩序的重要基础就是通过和平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纷争。

——制止世界大战,实现持久和平与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平力量必将压倒战争势力。如果说20世纪是“战争与革命”的世纪的话,21世纪有可能真正成为“和平与发展”的世纪。

地区冲突连绵不断

预言21世纪有可能成为和平与发展的世纪,主要是就世界大战在相当长时期内有可能避免而言。与此同时,还应充分估计到在总体缓和下的局部动荡不安形势。可以预料,21世纪的世界,地区冲突仍将连绵不断,天下依然很不太平。

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体制结束之后,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已呈上升趋势,每年平均爆发的频率已由冷战时的4起增至12起左右。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2000年10月19日发表的年度报告称,仅过去一年内全球死于地区冲突的就高达10万人。预计21世纪仍将是一个地区冲突连绵不断的世纪。从爆发的频率看,可能呈现时起时伏的状态;大部分冲突久拖不决,时有反复;有的老热点逐渐降温,又有新热点不时涌现。从地区分布看,中东地区、巴尔干地区、高加索地区、中亚地区、南亚地区、非洲地区仍将是地区冲突频发之处。从冲突和战争的样式和形态看,一是内战增多;二是多数冲突规模较小;三是外来干涉仍将是一个突出现象;四是高新技术武器将越来越多地投入作战运用。

展望21世纪,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将成为国际安全的主要威胁、天下不太平的集中表现和军事斗争的主要形式。这是因为:旧的国际战略格局和秩序已被打破,而新的格局和秩序尚未形成。在这种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必然出现混乱和无序状况,缺乏控制和调处地区冲突的有效机制;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土争端、资源纠纷等重重分歧不仅难以消融,而且更加突出,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对立、领土争端、资源纠纷等重重分歧不仅难以消融,而且更加突出,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蔓延扩大;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社会动荡,成为国内冲突增多的主要动因;恐怖活动、国际犯罪、走私贩毒等跨国性挑战日益严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发展,更加肆无忌惮地干涉地区冲突。

“新干涉主义”抬头

科索沃战争表明,在冷战结束后和世纪交替之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又有新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争期间抛出的“新干涉主义”就是冷战思维阴魂不散的集中体现。现在看来,“新干涉主义”将会成为21世纪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祸根。

“新干涉主义”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炮制出“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涉”、“内政无国界”等“理论”,妄图使美国和西方大国今后的对外侵略扩张和武装干涉“合法化”。

“新干涉主义”的出笼表明,美国和西方大国今后的对外干涉将进一步“集团化”。为此,它们正大力强化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构筑以美国为主导的“集体安全体系”,淡化乃至取代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首要责任。在欧洲,北约不仅作为世界最大的军事集团存在下来,而且实现了两个“东扩”,成员国已由16个扩充至19个,“新战略概念”将北约的“任务区”扩大到成员国领土之外。在亚洲,美国不断强化双边军事同盟,特别是通过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加强对亚洲安全事务的干涉。

“新干涉主义”还表明,美国和西方大国今后的对外干涉将进一步“军事化”,更加依赖其军事实力优势,特别是武装技术优势,以高新技术空中袭击打头阵的军事打击将成为他们对外干涉的重要手段。

“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

方兴未艾的“新军事革命”将于21世纪全面展开并逐渐成熟。按照这场“革命”的带头羊美国官方的定义:“军事革命产生于新军事技术系统与创新的作战观念和组织改编的结合,并导致军事行动样式与作战指导发生根本性变化。”也就是说,军事技术进步是军事革命的动力,军事理论创新是军事革命的灵魂,而军队编制体制的变革则是上述二者结合的体现。

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1世纪的武器装备将向信息化、智能化和新概念化方向发展,通过将侦察预警、通信情报、指挥控制、精确制导、火力打击、效果评估等领域的信息处理实现网络化,以及装备新一代激光武器、动能武器、智能武器、非致命武器等新概念武器,使军事效能成倍增长。

军事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作战样式的变化和军事理论的创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2000年5月公布的《2002年联合构想》,集中反映出美国军事理论的发展趋向。构想提出21世纪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四大作战观念:

(1)主导布势,指一体化联合部队通过决定性的速度和压倒性的作战节奏获得阵位优势;(2)精确打击,指通过将传感器、武器系统和打击效果评估有机结合起来,获得最佳的作战效果;(3)定向后勤,指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为联合部队提供精确数量的人员、装备和补给;(4)全维防护,指在陆、海、空、天、电磁等领域为联合部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防护。

在军事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与作战理论革新的引导下,21世纪军队的组织结构和编制体制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基本趋向是向精干灵活和一体化,信息化、多能化方向发展,使军队由工业化时代的武装力量转化为信息时代的武装力量。今后,各大国的武装力量在数量上将不会有大的增长,主要精力将放在提高质量上,增强快速反应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各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为此将组建数字化部队,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实行灵活多样的编组。

军控与裁军任重道远

单纯从军事角度看,“新军事革命”无疑是一种前进和发展。然而,从更高的角度分析,这种前进又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投上浓重的阴影,特别是对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进程带来不利影响,使21世纪的军控与裁军任重而道远。

“新军事革命”的全球化浪潮与经济全球化浪潮一样,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巨大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美国带头兴起的这场“新军事革命”,尽管是历史发展之必然,客观上却会导致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出现。从综合国力对比看,在21世纪的这场军备竞赛中,真正走在“新军事革命”前列的恐怕只有美国一家,连军事技术基础雄厚的俄罗斯都可能因经济实力不济而被远远甩在后边,更不要说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其军事力量尚远未达到工业化水平,何以谈得上全面实现信息化。

美国为维持和扩大其军事实力,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的领先地位,已经终止了冷战结束后裁减兵力、军备和军费的进程,转而增加军费和加强军备。美国不顾包括其主要盟国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加紧研发“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公开声言要修改甚至废弃成为国际战略稳定重要基础之一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从而可能导致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发生重大逆转。

在核军备领域,不仅美、俄等军事大国已经出现重新重视核武器的威慑和实战双重功能的趋势,而且核武器扩散在全球范围呈加速之势。继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系列化核试验之后,21世纪可能有更多国家跨过“核门槛”,从而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为一纸空文。

在常规军备领域,国际军火贸易仍将购销两旺。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称,2000年国际武器交易总额高达534亿美元,美国仍是世界最大军火出口国,中东仍是最大武器市场。这种状况21世纪还会维持下去。

综上所述,21世纪的世界军事形势可能是好坏参半,既有总体缓和的一面,又有天下不太平的一面。我们只有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采取切实行动,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各国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揭开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篇章。△(原载《山西家庭报》)

猜你喜欢

世纪军事
定格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军事鬼才
My School Life
世纪中国梦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谜底大揭秘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