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十棵树

2001-07-10

海外星云 2001年12期
关键词:张贴园地树干

演讲的时候,喜欢创作现代诗的青少年询问我有关投稿的园地。他们用心构思,提笔一个字一个字把诗写出来,作品完成后,才发现竟然没有适合的版面刊登他们的文章。

曾经在一本杂志看过一篇文章,提到德国一位诗人,根据他的调查,大多数人是不太喜欢上书店的,这对想要出版个人诗集的他仿佛浇上了一盆冷水,但他却希望自己的诗作被更多读者欣赏,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空前的方法,将自己的诗张贴在公园的树干上,甚至地铁的柱子上,结果因为没有批准证而四处张贴,换来的是警察的取缔。多次被罚款后,“诗”心不死的他终于又有新主意,这回他循规蹈矩地向市政府申请“版位”。开明的市政府居然还真的体恤他的苦心创作,特别拨了一个发表园地给他——公园里的10棵树。

这10棵树就成了他的个人专栏。20多年来,诗人得以继续他的诗歌创作,就像其他作者把文章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上一样,他的新作发表在他专用的10棵树的树干上。出乎别人意料之外而在他意料之中,张贴在公园里树上的诗,果然有人前来欣赏,甚至还有忠实读者固定去收集,当然同时也有人嘲笑他,甚至骂他。但他不在乎,兀自快乐地、自由地在他的“专有地盘”上创作他的诗。不开花的树干,却因为他的努力,绽开朵朵诗花,那缤纷灿烂永不凋落的风采是独特的。他是一个令许多作家羡慕的拥有10棵诗歌树的富翁。

我也在台湾出版的《讲义》杂志上看到,自1995年诗人节开始,台北市政府将现代诗人的作品,挑选部分比较简单明白,容易了解的诗作印刷成海报,张贴在2000辆公车的车厢里,并把这项活动题名为“公车赏诗,快乐上路”。让成日里营营役役、紧张忙碌赶路的疲累民众,发掘一下生活中的情趣。坐在公车上,不要只是无所事事地呆呆张嘴望着天空发愣,“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可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不如暂时忘却喧嚷尘世的纷扰,尤其是上班时间在公司里的勾心斗角,稍稍抬抬眼,你便可以为自己的心灵画上自在与鲜活的颜色。

无论你的人生是不是一首活泼的诗,有这样一小段时间和空间赏诗,肯定可以在你平淡无味的生活中添加美丽绚亮的色彩,让你被生活过度压迫的心有一个舒缓的余地。

一个创作者最殷切期待的,毋庸置疑还是一个发表的园地。只要有地方让自己的稿件刊载,那就是创作的原动力。

“文学创作是一条寂寞的道路”已经成为众人周知的事实,所以大多数人都以为,半途而废的创作者是由于不堪寂寞而放下手中的笔。事实上,更多时候,一个兴致勃勃的年轻作者不能坚持到底,刚开始走上文学路没多久就转移方向,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当他们花时费神把文章写出来以后,发现竟然没有一个空间可以容纳他们呕心沥血的作品。自第一篇作品到现在,从来不会有惊喜,只有无限期的等待,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巨大和沉痛的打击,像面对一个没有回报的爱情,纯粹是一份毫无依归的缥缈单恋。于是,深具文学潜质的年轻优秀作者,默默地耕耘了几年,期待发表的愿望永远落空,信心和理想一点一滴受到摧毁,终于明白这是一个不能扭转的颓势,纵然充满遗憾和不舍,他们一个转身,头也不回地,从此离开创作的队伍。

来到互联网时代,那些没有机会在报纸和杂志发表的文章,可以自己放进互联网里边,让网友们自由阅读。这也是另一份满足感。但是,我仍然听到有许多创作者,甚至网络作者,他们在网络上发表的同时也期望看到自己的文章可以变成印刷成品。

“那种感觉和意义是不同的。”他们承认。

“如果公车上也可以发表诗那该多好,不要只是广告呀!”他们建议。

“要去哪里找来10棵树呢?”他们又问。

我也在寻找。G(朵 拉)

猜你喜欢

张贴园地树干
树干为什么要长成圆柱形
园地再现
中国年画
“拒绝民进党”
艺术园地
艺术园地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
人小鬼大狄仁杰
书画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