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拼才会赢
2001-06-14李如
李 如
这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如果你是一个面临困境的打工者,不妨读一读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
只身一人赴山东,打工挣钱治绝症
1975年1月6日,陈侃如出生在重庆国营望江机器制造厂一个普通职工的家庭。从小学到初中,她都是出类拔萃的幸运儿。1990年9月,她以全校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重庆市重点中学一重庆二中。
当时,重庆一中每年冬季有一项考验学生意志的“百日长跑”活动。读高一、高二时,陈侃如在这项活动中都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是到了高三,她却总觉得一切都有些力不从心,两腿像灌了铅似的提不起劲来。好几次冲到终点时,她都感觉天旋地转,无法站立。
1993年5月8日,母亲来学校看望陈侃如,被眼前的她吓呆了,赶忙带女儿到重庆西南医院做了检查。
经过骨穿、骨髓合检,医生诊断陈侃如患了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病中很凶险的一种绝症),最多能活3个月。拿到诊断结果,陈侃如的母亲险些晕倒。
她才18岁,正值青春年华却要面对死亡,心不甘呀!但陈侃如没有流泪,她知道要是-自己都受不了,父母只会更难过,她必须选择坚强!。
为给女儿治病,陈侃如的父母开始四处奔走筹钱。他俩都是国企职工,工厂效益又不好,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每月还不是700块钱。而陈侃如每个月为治病就得花去几千元,他们月月连生活费都得去借,可他们却丝毫没有放弃对女儿的治疗。哪怕只要有一线希望,也要去试一试。一次,他们听说辽宁阜新市有一种专治“再障”的特效药——“蒙药”,便东挪西借地凑齐了10000多元饯,专程赶往阜新市买了几服药,陈侃如喝了此药后,病情确实好了点。
1993午,陈侃如走进了重庆建筑大学的课堂,开始边养病边读书。
1996年,陈侃如大学毕业了。此时,由于长期吃药打针,她不仅花光了家里30000多元的积蓄,还让父母欠下了一大笔债。陈侃如知道她的病还没有彻底根治,每个月还得花一大笔钱,而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该卖的都卖了,能借到钱的地方都去借过了,再也没有一分钱为她治病了。陈侃如不愿再给父母添麻烦,她决定打工挣钱养活自己。
刚开始,陈侃如在一家酒店做前台迎宾员。照着标准站下来,正常人站一个小时也够呛,可每天上午9时至12时,下午历时至夜晚21时(有时到24时),陈侃如每天得在酒店门口站上至少8个小时。
即使是这样,陈侃如也是出类拔萃的。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陈侃如得知重庆一家广告公司准备招聘一名文案。为了获得这份工作,陈侃如特意去书店买了两本关于广告方面的书,临时抱了一阵佛脚后前往应聘,结果她战胜了几十位参加招聘考试的对手,获得了这份月薪1000元的工作。
半年后,初通广告的陈侃如又跳槽到了北京一家广告公司驻重庆的公司,这一次她当上了策划主管。月薪一蹦升到了3000元。
高薪就意味着高压,陈侃如一进这家公司便被空前的工作压力给湮没了。由于实践经验不是,陈侃如手中最初的几笔业务都被对手抢走。但这位倔强的姑娘哪里肯服输,在以后的几笔业务“争夺战”中,她开始通宵达旦地写策划书,一趟趟地亲自登门向客户做工作……工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业务量终于开始上升了,但她不要命地工作的另一个结果也出来了:她的病复发了。
那段时间,她经常感到头晕目眩,牙龈和皮肤开始出血,医生警告她:要想活命,就必须放弃工作回家静养。
不得已,陈侃如辞职回了家。然而,待在家里,哪来的钱吃药治病呢?
1998年的一天,陈侃如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关于“山东鲁北疑难病症研究所”的报道,说是有一种特效药,药效很好,已经治好了不少“再障”患者,但费用相当高。
母亲知道后,眼泪“刷”地流了出来,她紧紧抓住女儿的手说:严不行,我不能让你出远门吃苦受罪。陈侃如一把拉住母亲的手说:“妈,你和爸都上了年纪,今后这个家是要靠女儿撑着,再说,不去那里打工挣钱,你们又到哪里去弄钱给我买药治病呢?”
母亲知道无法阻止倔强的女儿,只好流着泪去找丈夫商量。陈侃如的父亲沉吟良久,说:“出去闯一闯,也许对她是一条活路,就让她去吧!”
陈侃如给山东的几家广告公司发出了好几封求职函。没几天,山东泰山广告公司便做出了回应:欢迎她到山东做广告策划!
1998年11月9日,陈侃如告别了父母,揣上仅有的1000元钱,踏上了北行的漫漫打工行程。
无薪打工3个月守得云开创奇迹
陈侃如到山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山东鲁北疑难病症研究所打电话,具体询问治疗费用。医生答复说服用这种药每个疗程大约一个月,每月需要2000多元的费用,一般初患者需要3至6个疗程才能稳住病情。这样算来,半年就得花10000多元钱!陈侃如吓了一跳:哪来这么多钱呀!
第二天,当山东泰山广告公司的王总询问陈侃如对薪水的要求时,她试探着说:“能不能不低于2000元,并解决食宿?”王总一脸无奈地说:“小陈啊,在山东,广告策划员的工资有600元就算是不错的了,你还要求解决食宿,这……”
陈侃如的心立即凉了大半截。幸运的是,王总考虑到一个外地女孩来山东不容易,还是调剂了一间小办公室给陈侃如做了临时“宿舍”。这样,白天陈侃如就在那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办公,晚上则在那儿支张床睡觉。而对于陈侃如提出的工资待遇一事,公司说要待试用3个月后再看看。
不久,公司刚好接到一个大的项目,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王总决定安排做策划的陈侃如直接做这项目的业务主管。做业务对陈侃如来说本是一片空白,可她抱着既然来了就“拼一拼”的决心,二话没说开始工作。
北方天气干燥,陈侃如经常流鼻血。她第一次去见一家房地产客户时,刚爬上9楼,陈侃如就忽然觉得鼻子酸酸的,像是有什么东西流出来,她用手轻轻—抹,鲜红的血流了她一手。陈侃如赶紧跑到洗手间,洗了半天才出来,接着找对方谈业务……
陈侃如在外面跑业务,吃饭就成了大问题。她总是东家吃一餐,西家吃一顿,有时干脆在外面买几个馒头,一天就这样混过去。可是这样造成了她营养不良,血小板降低,贫血更严重。就这样陈侃如也只字不提自己的病情,因为她不喜欢别人的同情。
陈侃如由于不大熟悉山东的地方方言、在电话里与客户说来说去,怎么也搞不定,很多电话最后就无头无尾地断了。
为了提高电话访问成功率,她专门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笔记簿作为客户记录。她把客户分成了好几个类型:有意向的、有兴趣的、反应一般的、有抵触情绪的……几个电话一拨,客户的档案便存入了她的脑海中,再通过各方面了解这些客户的情况,尽可能地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再上门走访。那段时间,她几
乎整天泡在外面,天黑才回到“宿舍”,服一粒从家里带来的“血宝胶囊”,整理完一天下来的材料便精疲力竭了。
本来就像烛光般摇曳不定的生命怎么经受得起如此重的工作负荷呢?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陈侃如就感到体力不支,头晕心悸,牙龈经常出血。这些症状都是“再障”病人应该引起高度注意的危险征兆呀(她想到山东鲁北疑难病症研究所去看病,但身上没钱,怎么看呀!在3个月的试用期内,公司几乎没发一分钱。而陈侃如从家里带来的1000元钱已用得差不多了,药也快吃完了。她真正已到弹尽粮绝的境地。
陈侃如的客户中,有些分散在山东各地,必须亲自上门。公司王总知道情况后,果断地给她批了3000元经费。第二天,她便独自出发到青岛,跟几个大客户直接面谈。
到了青岛,陈侃如穿街走巷,登门拜访每个客户。因为贫血,陈侃如的一张脸始终是苍白如雪,有时多走一段路,多爬几层楼梯,她的心就会像打雷一样轰鸣。
一天下午,有一家客户的电梯坏了,陈侃如咬着牙徒步登上了20层的楼梯。对常人来说,这只算一次额外的身体锻炼,可对陈侃如来说,当时真的是拿命去搏啊!好不容易到了20层,陈侃如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了。缺氧、疲乏所带来的肝脏和脾脏的阵阵剧烈疼痛,使她靠在楼梯口待了好半天,才渐渐地平静下来。尽管那次客户没有当面和陈侃如签单,但却是她谈得最有意向的客户。陈侃如的这一趟青岛之行,为她以后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9年1月6日,对陈侃如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青岛一个客户要到济南来签单,陈侃如答应到机场宾馆去迎接这位青岛客人。清晨6点,陈侃如舍不得“打的”,就步行十几站路来到机场。客人说好8点钟到,可9点已过还没有来。陈侃如站在北风肆虐的宾馆大楼下,身子冻得发抖,血液像是凝固了似的,手背青一块紫一块,最后她实在受不了就蹲在地上。9点45分,当客人赶来时,陈侃如完全没有了反应,倒是那位客人先发现了蹲在地上差点冻僵了的陈侃如。客人被这位姑娘的诚心打动了,慈爱地把她扶进了的士。那次是陈侃如谈得最顺当的一次,青岛客人很爽快地与她签下了10万元的广告费。:就是凭着这股精神,在3个月的时间里陈侃如一人为公司创下了20多万元的业务量。更令人佩服的是,她没送一分钱回扣,也没有请客户吃一顿饭。
短短3个月,陈侃如便拿到了10000元的奖金,加上公司如约偿付给她的月薪,一共16000元。
陈侃如在为公司不停创造劳动价值的同时,她的身体也虚弱到了极点,体重由原来的56公斤降到了45公斤。当别人都拎着大包小包赶回家过春节的时候,陈侃如却去了德州一山东鲁北疑难病症研究所看病买药。在研究所里,令医生惊讶的是:陈侃如的血小板只有常人的1/10,而她还居然活得像没事儿人一样!然而,谁又能理解她已承受了多大的伤痛呢?陈侃如花了2500元钱买了一个疗程的药,捧着一大包药,她感觉命运已向她低了头。
病重惜别广告圈南方热土重寻梦
1999年春节的假期还没完,陈侃如又被公司电话招了回去。这次,她兼任了公司策划部副主任一职。
新的岗位自然要面临新的矛盾。策划部的事务忙,几乎没有星期天,但陈侃如总得抽时间去看病呀,下个周二的上午,陈侃如请假去德州买药,王总感到很奇怪,关切地询问这位脸色苍白的姑娘生了什么病。王总听说是“再障”后,猛地一怔,从靠椅上直起身来,王总被这位小姑娘的毅力震惊了,他亲自开车送陈侃如到山东鲁北疑难病症研究所去看病买药。
陈侃如每个月2000元的工资几乎全部用在了买药上。陈侃如知道要想治好自己的病,就不能歇着,只能不停地寻找新的机遇去发展,·去拼命挣钱。
上半年,陈侃如为客户创作了一个又一个的广告。她创作的广播广告《桥》获得了全国经济广播电台作品大赛二等奖;她参与创作的胶片影视广告《先先食品》也荣获山东省广告作品大赛金奖。
这时,陈侃如在同命运挑战的同时,还迎来了她一生真正的爱情。一位叫李土福的校友以海一样的宽阔胸怀包容了她的一切,并愿意与她厮守一生。李土福是广东省湛江市——国有建筑工程公司的质检员,当时也在山东负责一项建筑工程。从此,陈侃如在山东奋斗不只是她孤身一人了。她有了精神上的寄托,觉得命运开始垂青她了,她的生活也有奔头了!
1999年6月份,在一位资深的广告人士的推荐下,陈侃如又到全国十大广告公司之一——长城国际广告公司在山东的分公司,担任客户总监一职。
新公司为陈侃如配了10%的干股,并给她确定了高工资和高福利,她开始从一个单纯的打工妹向管理者转变。
1999年的8月份,陈侃如竟动了登泰山的心思。那是一次毅力与耐力的抗衡。一个身患绝症的女孩,平地行走都较困难,何况海拔1524米的泰山!从山脚到山顶,总长9公里,6293级台阶,陈侃如走了是6个小时,她好几次瘫坐在地,歇一阵爬起来又走,为的是一个目标:登上泰山之巅!当陈侃如登上玉皇顶时,她激动地向父母宣告:“爸妈,我登上泰山啦!”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笑得如此灿烂!
1999年的冬季,山东接连不断地下了好几场雪。陈侃如就在这样的天气里带着她制作的“广告大套餐”频频地出差,走访每一个客户。有时,公路上积着厚厚一层冰雪,车没法行驶,她就步行。不知多少次,她摔倒在雪地里。当她带着满身的雪花出现在客户面前时,客户被她的真诚打动了,随后客户定单滚滚而来。
就这样,艰苦的日子终于有了回报。半年结束后,陈侃如的业务总量达到500多万!远超过了公司下达的100万元指标。这一年的年底表彰及分红,陈侃如的年薪超过了10万元。
这一年,她刚好25岁。
她还想大干一番,然而病魔常常袭击她的肌体。亲人劝慰陈侃如:成功的路不只一条,广告业虽然能做出成绩,但这一行对身体的要求太高,必须放弃。
1999年年底,陈侃如经过认真思考后无奈地向公司提出了辞职。公司老板想以更高的职位来挽留她。面对同事及其下属迷惑的目光,陈侃如没有过多的解释。有谁了解她此时的心情呢?陈侃如离开济南时,分公司为她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当大家知道了她的病情后,热热闹闹的欢送会顿时安静了下来,一百多双惊奇的眼睛霎时都投注在陈侃如身上,他们怎么也不相信,这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杰出姑娘竟是一位绝症患者和个女职员不禁围着陈侃如哭成一片,此时此刻,她们心中已生发出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她们舍不得与这位坚强的姑娘分开。
2000年春节,陈侃如随着男友李士福去了广东。5月1日,两位有情人在广东湛江登记结婚。现在,陈侃如的贫血症状并没有完全消失,血样指标仍低于常人,她不得不待在家里休养。但这位闲不住的姑娘目前在苦学电脑,她准备投资创办一家网站,向IT行业发展。看来她已经为自己再一次找到了腾飞的新起点。
陈侃如说:“当你选择打工这条路时,你只要肯吃苦,命运就会向你打开成功之门!”
(杨昌兵摘自《打工》2001年第1期上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