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时代》如何看今日中国青年

2001-06-12

海外星云 2001年4期
关键词:年轻人青春时代

编者按:美国《时代》周刊不久前推出了题为“中国的年轻人”的特别报道,内容涉及中国年轻人的爱国热情、娱乐生活、网上求职、网上征友、托福补习、出国留学等等,下面这篇文章是整个专题的开篇之作,原题为《LostGeneration》(迷失的一代)。作为著名的世界性媒体,《时代》的观点在美国极具代表性。从文中,读者不难看出作者对中国明显存在偏见,而对中国年轻一代的诸多描绘也显得片面,但它却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知道,美国、美国人以及美国的主流媒体,是怎样评价我们的(本刊有删节)。

青春就是要创新、新观念挑战旧传统、憧憬未曾尝试过的事物。青春会醉心于变革,而不会震慑于改变。

青春也是冲动、不可预料的:“明天会更好”的美丽承诺隐含的是要毁弃过去的威胁。青春会打破一切规范。

青春多采多姿、桀骜不驯、趣味横生;时而耸人听闻,但几乎总是那么地叛逆不羁。青春是时尚、音乐、文学和流行文化的先驱,但是最先去扔石头、丢炸弹、冲向路障栅栏的,也是年轻人。

一言以蔽之,青春就是活力——在幅员广大的中国,这些活力能够导引红卫兵的胡作非为、互联网络的创业热情、在贝尔格莱德中国大使馆轰炸事件之后向北京美国大使馆扔油漆弹的群众,或是如今正站在同一栋建筑外面、殷切期盼能到哈佛或柏克莱进修的申请签证长龙。

对中国而言,青春就是未来,有太多神秘、复杂、刺激的不确定。“世界是你们的。”毛泽东在1957年告诉一群中国学生。“你们年轻人充满了干劲与活力,正值花样年华,就像早上八九点的太阳一样。我们的希望都在你们身上。”如今毛泽东已经作古,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正逐渐适应一种新革命——市场革命,这项革命为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带来财富、腐败、机会与混乱,每一种都一样多。

在往后的1/4世纪里,中国将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是国际社会中日益富足、自信、开放、负责的一员,运用自己的力量成为稳定亚洲的磐石?还是自私、停滞、专制、排外的国家?中国当今年轻的一代将会是决定者。综观历史,很少有社会出现过像中国在20世纪最后1/4的时间所经历到的剧烈转变。全新的经济、社会景观已经建立起来——而且在那段时间,约有6.3亿中国人出生,大约是中国总人口的半数。他们随着生命的洪流呼啸而下,比扬子江的滔滔江流还快。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解放”后第一个必须真正长大的世代。在他们父母那一代有“铁饭碗”的制度,个人的工作单位都会提供职业与食宿的终身保障,因此,国民可以完全依赖政府,基本上和小孩子一样不必长大。现在可不行了。住宅、教育、医疗、就业与退休的责任已经毫不客气地转移到个人的肩上,年轻人必须习得父母从未学习到的基本谋生技能。

伴随这种重大改变而来的,就是同样重大的丧失纯真,在自由市场体制下惊觉生计维艰。在今日的中国,什么才是幸福?年轻人缺乏可供效法的典范:父母只会叫他们尽量赚钱,而且越快越好。中国的精神层面很空虚;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宗教是相当遥远的概念,他们也找不到什么足以取代宗教的东西。中国当代的艺术与文学作品对于无所不包、随处可见的物质主义带有一丝绝望。

去年8月,上海有意思的俱乐部全都被关闭,北京有好几家也连带遭殃。当局没有就行动提出官方解释,但是私下透露吸毒问题和年轻人的堕落已经太严重了。不过,正如西方的情形一样,中国年轻人的精力是无法长久受制的。关闭还不到一周,私人锐舞派对又在上海到处举行。不到一个月,上海茂名路的众家俱乐部又再度开门营业。今日中国年轻人前进的路线就是这么乱。他们了解什么是禁忌,可是却没有地图指示他们可以往哪里去,也没有座标可以导引他们的雄心。他们对未来的追寻始终不曾容易过,往后也不会轻松。不过,世人旁观起来却趣味盎然——而且事关重大。G(摘自台湾《时代解读》,英文原文刊于美《时代》,作者为泰瑞·麦凯恩)

《海外星云》(2001年04期)

猜你喜欢

年轻人青春时代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你猜不到一个做饭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年轻人如何理财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e时代
e时代
青春不打烊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