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二)
2001-06-07魏钢
魏 钢
伊尔-10(ИЛ-10)活塞式强击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活塞式双座强击机(图一),1955年10月之前称为冲击机,曾用代号“8号机”。
伊柳申设计局于1939年研制了伊尔-2活塞式双座强击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生产了36163架,是苏军装备使用最多的作战飞机。该机装有坚固的装甲和火力强大的武器,主要用于攻击敌坦克和地面部队。1943年,伊柳申设计局在伊尔-2基础上改型研制了双座强击机伊尔-10,1944年4月首飞,8月投入批生产。伊尔-10仍保持了伊尔-2的气动外形和几何尺寸,但改为全金属结构,加强了装甲,换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提高了飞行速度。伊尔-10累计生产了4966架。
1950年,我国开始进口伊尔-10飞机。1950年10月13日,驻上海帮助中国防空的苏联空军部队向解放军空军第4混成旅的冲击第13团移交了25架。1951年10月1日,36架伊尔-10首次参加了国庆阅兵,到1952年共进口274架。1954年9月至1955年1月,伊尔-10参加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的作战。1972年最后103架退役。伊尔-10的主要技术数据:机长11.12米,翼展13.4米,机翼面积30平方米;空重4650公斤,载油量535公斤,正常起飞重量63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507公里/小时(海平面)、551公里/小时(高度2300米),实用升限7250米,爬升到3000米所需时间为5分钟,最大航程800公里,起飞滑跑距离475米,着陆滑跑距离460米。动力装置为1台АМ-42液冷V型12缸活塞发动机,配АВ-5Л-24三叶变距螺旋桨,起飞功率2000马力。机翼上固定的射击武器最初为2门23毫米机炮和2挺7.62毫米机枪,后改为2门37毫米机炮加2挺7.62毫米机枪或4门23毫米机炮。我国进口的飞机为2门23毫米机炮和2挺7.62毫米机枪。在射击员座位处有1挺12.7毫米活动机枪。载弹量400~600公斤。60年代末期,因国内不生产АМ-42发动机,器材供应困难,曾试验换装发动机,配四叶变距螺旋桨。改装的飞机上加挂了4个57毫米火箭发射器。
乌伊尔-10(УИЛ-10)活塞式强击教练机是我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活塞式双座强击教练机,曾用代号“9号机”。
伊柳申设计局在乌伊尔-2教练机和伊尔-10强击机基础上,改型设计了双座强击教练机乌伊尔-10,于1949年在顿河罗斯托夫投入批生产。该机与伊尔-10的主要区别是,将射击员座改为教员座,增设了并联的操纵系统,取消了向后射击的活动机枪。
1950~1951年,我国从苏联进口乌伊尔-10飞机9架。1950年10月13日,驻上海帮助中国防空的苏联空军部队向解放军空军第4混成旅的冲击第13团移交了3架。1952年进口的伊尔-10飞机中包括乌伊尔-10,1972年最后25架退役。
乌伊尔-10的主要技术数据与伊尔-10相同。
图-2(ТУ-2)活塞式轰炸机是我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活塞式双发俯冲轰炸机(图二),曾用代号“10号机”。
30年代末,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开始研制新型俯冲轰炸机。首架原型机代号“58”,又称103号机,于1941年1月29日首飞。第二架原型机代号“59”,又称103У,于1941年11月1日首飞。1942年还试飞了进一步改进的原型机“60”(103В)和103ВС。1942年,第一种批生产型图-2С(代号“61”)投产。图-2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战后苏联最好的活塞式轰炸机之一,兼有前线轰炸机和强击机的功能,可进行俯冲和水平轰炸。机内弹舱和挂架载荷较大,自卫武器较强,所采用的气冷星形发动机易损性低。图-2批生产一直延续到1953年,并发展有多种改型。各型累计生产了2527架。1949年底,中国从苏联空中转场进口23架图-2С飞机,1950年1月开始在轰炸机航校用于飞行训练。1950年7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航空部队第4混成旅的轰炸第12团首先装备了29架图-2C。同年10月13日,驻上海帮助中国防空的苏联空军部队向解放军空军第4混成旅移交了9架图-2C。1950年7月19日,苏联政府同意将图-2飞机及其发动机的制造权转让给中国,到1952年共进口了311架。1950年10月1日,19架图-2飞机首次参加了国庆阅兵。1951年11月6日、29日,志愿军空军的图-2飞机两次轰炸了大和岛,并在空中击落了美军的F-86喷气战斗机。1955年初该机参加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一江山岛的作战。引进伊尔-28喷气轰炸机后,部分图-2转用作侦察机,每架飞机上配装АФА-ИМ相机和НАФА-6/50夜间相机各1部。图-2飞机还曾加装截击瞄准雷达改型成图-2П,用于夜间低空截击作战。1982年最后30架退役。图-2С的主要技术数据:机长13.8米,翼展18.86米,机高4.85米,机翼面积48.8平方米;空重8500公斤,载油量2016公斤,正常起飞重量1136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2680公斤,超载起飞重量13680公斤;最大速度547公里/小时(高度5700米),巡航速度35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9500米,爬升到5000米所需时间10分48秒,最大航程2610公里,续航时间8小时13分,起飞滑跑距离485米,着陆滑跑距离675米。动力装置为2台АШ-82ФН212气冷双排星形14缸活塞发动机,配АВ-5-167А三叶变距螺旋桨,单台起飞功率1850马力。1963年确定逐步换装成2台国产的活塞8型(代号651甲)气冷双排星形14缸活塞发动机,配J7-G5(АВ-50)或J10-G6(АВ-9ВФ-21К)型螺旋桨,单台起飞功率1850马力。活塞8型发动机是用米-4直升机的АШ-82В发动机机体与伊尔-14飞机的АШ-82Т发动机减速器部分组合而成。1965~1967年间,116架图-2飞机换装了651甲发动机。射击武器为2门20毫米的ШВАК机炮、2门20毫米的Б-20机炮和2挺127毫米的УБ机枪,有的飞机未装Б-20机炮而装3挺УА机枪。弹舱内可载50~1000公斤的各型炸弹2000公斤,最大载弹量3000公斤,重型炸弹和鱼雷挂在机身外侧。
乌图-2(ТУ-2У)活塞式轰炸教练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活塞式双发轰炸教练机,曾用代号“11号机”。
乌图-2是由图-2改型的轰炸教练机,用于图-2飞行员改装训练。乌图-2与图-2的主要区别是,将领航员座位改为教员座位,并增设了一套“副杆”与主操纵系统并联。
1949年,中国通过满洲里口岸从苏联进口了29架乌图-2,1950年1月开始在轰炸机航校用于飞行训练。乌图-2的主要技术数据与图-2相同。
米格-9(МИГ-9)喷气式歼击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喷气式前线歼击机(图三),曾用代号“12号机”。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利用缴获的德国喷气发动机实物及技术,组织研制了第一代实用型喷气前线歼击机。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第一种飞机的内部型号是И-300(图纸代号Ф),于1946年4月24日首飞。这架飞机采用平直机翼、全金属结构,座舱非气密,没有使用弹射座椅。动力装置为2台缴获的德国BMW-003发动机,并列安装在机身内,共用1个进气道,喷口在机腹中部。试飞证明该机具有较好的气动性能,单台发动机停车后的安全性也好于其它飞机。改进后的批生产型于1946年10月13日首飞,其内部型号是И-301(图纸代号ФС),正式型号是米格-9。与原型机的主要区别是:换装了国产的РД-20发动机(BMW-003的仿制型),加大了垂直尾翼面积,在翼尖还可携带2个235升的副油箱。米格-9成为第一批装备苏联空军的实用型喷气前线歼击机,到1948年12月已生产交付500架。米格-9投入批生产后,还发展了多种改型,有双座歼击教练机、改进的单座歼击机,后期还试验换装了1台大推力发动机,采用了气密座舱和弹射座椅。苏联于1953年停产米格-9及其发动机。
1950年2月,苏联空军部队应邀来华协助防空,所使用的飞机就包括米格-9。1950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从苏军接收和直接进口米格-9(И-301)共369架。1951年3月,毛泽东致电斯大林谈到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没有空中掩护的问题。斯大林复电内容之一是承认米格-9的性能不如美英最好的喷气战斗机,并主动承担责任,向中国无偿提供可装备6个师的372架米格-15飞机,同时将米格-9也留给中国。1951年7月,解放军空军开始改装米格-15飞机,原装备的米格-9飞机封存。1956年11月3日,国防部批准米格-9全部淘汰。1959年最后11架退役。
米格-9(И-301)的主要技术数据:机长9.83米,翼展10.0米,机翼面积18.2平方米;空重3420公斤,载油量1300公斤,正常起飞重量4963公斤;最大速度911公里/小时(高度4500米),实用升限13500米,爬升到5000米所需时间4分18秒,航程800公里,起飞滑跑距离910米,着陆滑跑距离735米。动力装置为2台РД-20涡喷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7.84千牛。武器装备为1门Н-37机炮(备弹40发)和2门НС-23机炮(备弹80发)。
米格-15(МИГ-15)喷气式歼击机是我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喷气式前线歼击机(图四),曾用代号“13号机”。
1947年,苏联政府按照发展喷气飞机的第二阶段任务,安排几个设计局同时开始研制装英国“尼恩”喷气发动机的前线歼击机。米高扬设计局原型机的内部型号是И-310(图纸代号С),于1947年12月30日首飞。И-310采用了德国的最新气动研究成果和英国的喷气发动机技术,代表了40年代末喷气战斗机研制的最高水平。第二次大战结束前,德国在后掠机翼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设计了后掠翼战斗机Ta183,但该机未及试飞已战败。战后,苏联缴获了有关资料,在试制平直机翼喷气歼击机的同时,安排拉沃契金设计局和米高扬设计局试制后掠翼喷气歼击机。拉沃契金设计局的试验机首先试飞,但И-310更为成功。И-310的动力装置是1台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尼恩Ⅰ”离心式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21.85千牛。“尼恩”发动机不但推力属当时最大,而且工作稳定可靠。第二架原型机换装了最大推力22.25千牛的“尼恩Ⅱ”发动机,于1948年5月27日出厂。И-310第三架原型机С-03被正式赋予米格-15的型号,安装了АСП-1Н瞄准具、С-13照相枪,还可携带2枚ФАБ-100炸弹。米格-15的批生产型(图纸代号СВ)发动机改为国产的РД-45Ф(“尼恩Ⅱ”的仿制型),后机身两侧加装了减速板,换装了新型瞄准具АСП-3Н和НР-23机炮,机载设备也有改进。米格-15是世界上第一代喷气战斗机中的优秀型号,共发展有17种改型。除苏联外,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也进行了生产。到1956年停产,米格-15各型累计生产了约12000架。
1950年8月3日,协助中国东北地区防空的一个苏联空军师携米格-15飞机到达沈阳北陵机场。1950年10月13日,驻上海帮助中国防空的苏联空军部队向解放军空军第四混成旅移交了38架米格-15。中国还直接进口以及从其它驻华苏联空军部队接收了大批米格-15飞机。1951年苏联政府决定赠送中国可装备6个师的372架米格-15飞机,六七月间分3批进口。1950~1951年间,中国从苏联共进口米格-15飞机654架。米格-15成为解放军空军的主力歼击机。1950年12月开始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空军主要使用米格-15歼击机。1950年11月8日,驻中国辽阳协助防空的苏联米格-15飞机与美国F-80飞机在鸭绿江上空空战,首开世界航空史上喷气机之间的空战。1951年1月21日,志愿军空军的米格-15飞机首次击落美国F-84喷气战斗机1架。1951年10月1日,42架米格-15参加了国庆阅兵。1953年5月30日,志愿军空军的米格-15在夜间凭目视击落1架美国F-94战斗机,首创志愿军空军夜间击落敌机的先河。米格-15还被用作侦察机。1951年11月2日,4架米格-15对朝鲜西海岸的椴岛、炭岛和大小和岛进行了志愿军空军第一次航空照相侦察任务。米格-15比斯装备部队后,米格-15逐步转用作侦察机和航空学校的训练飞机。1980年最后18架米格-15退役。米格-15的主要技术数据:翼展10.085米,机长10.102米,机翼面积20.6平方米;空重3380公斤,载油量1210公斤,起飞重量4820公斤;最大速度1042公里/小时(高度3000米),爬升到10000米所需时间7分6秒,实用升限15200米,续航时间2小时06分,航程1395公里,起飞滑跑距离725米,着陆滑跑距离765米。动力装置为1台РД-45Ф离心式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22.25千牛。1960年9月,开始在米格-15飞机上改装ВК-1А发动机。武器装备为1门Н-37Д机炮和2门НС-23机炮,可挂2枚炸弹。
乌米格-15(МИГ-15УТИ)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是中国于50年代初期从苏联进口的喷气式双座歼击教练机(图五),曾用代号“23号机”。
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15喷气歼击机定型投产后,即改型研制双座喷气歼击教练机乌米格-15,用于米格-15的飞行员训练。首架原型机乌米格-15(И-312、图纸代号СТ)于1949年4月13日首飞。第二架原型机СТ-2于5月23日首飞,随后投入批生产。乌米格-15与米格-15的主要不同点是:增设了后座舱及相应的操纵系统、仪表设备,减小了机身油箱的容积,武器改为1挺127毫米机枪。乌米格-15具有优良的飞行性能,在50及60年代是苏联最重要的歼击教练机,广泛用于歼击航空兵部队和航空学校,还出口到世界上多个国家,出口量达1960架。除苏联外,捷克斯洛伐克以CS-102的型号生产了2012架,波兰以LIM-3的型号生产了1200余架。1951~1958年,我国从苏联进口乌米格-15飞机357架。1951年苏联政府决定赠送中国可装备6个师的372架米格-15飞机,其中包括12架乌米格-15,于7月18~31日运到。1958年,空军为适应航校、部队训练需要,确定将米格-15歼击机改装成乌米格-15双座教练机,11月完成首架改装,1959年开始批量改装。为与原装乌米格-15区别,国内改装机称为乌米格-15改。1960年9月开始在乌米格-15上改装苏制ВК-1А发动机;1967~1969年又将150架乌米格-15改装国产涡喷5乙发动机。原装乌米格-15改装发动机后称为乌米格-15改发。国内用单座战斗机改装成的双座教练机再改装发动机后称为乌米格-15改改发。1986年乌米格-15退役。乌米格-15的主要技术数据:翼展10.085米,机长10.102米,机翼面积20.6平方米;空重3724公斤,载油量900公斤,正常起飞重量482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5400公斤;最大速度1015公里/小时(高度13000米),爬升到10000米所需时间7分48秒,实用升限14625米,航程950公里(不带副油箱)、1500公里(带2个300升副油箱),起飞滑跑距离570米,着陆滑跑距离740米。动力装置为1台РД-45ФА离心式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2270公斤。1960年改装ВК-1А发动机,1969年改装涡喷5乙发动机,最大推力均为26.46千牛。武器装备为1挺12.7毫米机枪,挂弹2枚。
责任编辑: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