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湾时刻
2001-05-22
从前在书上读过一则蝙蝠与飞峨的“军备竞赛”,内容之精彩直叫人叹为观止:蝙蝠的“捕食武器”十分先进,它能发放超音波,借由回声反射来确定猎物的位置;而身为蝙蝠猎物的蛾类,为了“反捕食”也发展出一套接收声纳的“小耳朵”借以逃避蝙蝠的猎食。不仅如此,有些灯蛾甚至也发展出能发放超音波的装置来对抗蝙蝠的超音波,使蝙蝠的超音波装备因此瘫痪或失灵。更有趣的是,为了对付灯蛾这项先进的防卫系统,蝙蝠也不甘示弱,改以更换频道,避免发放蛾类所易接受的音波频率,或是干脆停止回声探测而直接以接收蛾类所发放的超音波来得知猎物的所在。
这种捕食者与猎物间相互较劲的结果,往往使得对物种有害的“负作用”减少,而促使演化的前进。然而除却众人表面所见之“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之外,存在于捕食者与猎物间的其实是一门学问:因为过分有效的捕食可能使猎物族群灭绝,随后捕食者也会因饥饿而死,所以一位“精明的捕食者”绝不会对猎物过捕。而根据研究的结果也证实,捕食者所猎捕的对象往往是猎物族群中因生病、年迈等“注定要死”的部分。如此说来,作为天敌的捕食者,有时正是猎物不可或缺的生存条件!
最近看到一则“耳虫-飞蛾-蝙蝠”的三角关系的知识,其中扮演飞蛾捕食者角色的除了蝙蝠之外,还有耳虫。这是一种另类的捕食,捕食者以“弱者”的身份依附“强者”维生,这就保证了猎物不会处于绝境,否则自己生命也将不保。就是自然界里极为普遍的“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生活哲学。
依此看来,自诩文明的人类,要不要向大自然学些东西?
如果说,人口拥挤与生活压力像一只猛兽吞噬着我们生存的空间,那么有人就想逃到没有人烟的地方,一个没有建筑物,只有太阳、月光、星辰与山川的地方,在那里构筑另一个精神世界。这样的地方在当今世间已难寻觅,但是就有这么一位离群索居者,跋山涉水,找到他的梦土。从此以后,他专心以《挪威峡湾》为其拍摄的主题。有时候,为了等候一个画面,得花上他一整天的时间。然而在峡湾世界中,这样的等待是值得的,绝不会有人向他提出效率问题。在地广人稀的峡湾国度,人与人居住的地点相距甚远,因此人与自然的感情变得非常贴近,而与大自然朝夕相处下来,让人更容易去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定位,也让人更懂得去爱护这个哺育世界万物的自然环境。
这,也是人类文明社会中不可缺的生存哲学。G
《海外星云》(2001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