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实践
2001-04-29陈越
陈越
【按】研究性学习课程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大方向之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最大限度地帮助研究性学习课程跨越传统教学模式的障碍,尚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领域。上海市第六十中学所建的研究性学习支持网在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查找资料并最终自主确定课题以及公开性评价等方面作出了有价值的探索。本文试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描述中体现校园网创造的全新学习模式。
在中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重要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难适应开放的课题研究。
因特网固有的开放性能解决传统教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利用这一开放性特征,我们在校园网中建立了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为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该网建立在Windows NT Server 4.0+IIS3.0+ASP+Access数据库的构架上,通过512Kb带宽的ADSL与因特网联接。研究性学习支持网由八个栏目组成,其栏目名称和相应的功能如下所示:
●研究方向:学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供的课题研究方向;
●课程概述:对研究方向的大致介绍;
●学习资源:有关研究方向的参考书目和相关网址:
●网上交流:教师和学生进行
作业和成果的交流与展示:
●课程管理:教师和学生管理自己的研究方向,学生申报自己的研究课题;
●提交作业:学生通过网络上交作业和研究成果;
●成果评价:教师和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角;
●在线帮助:指导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
通过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中这些栏目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需要着重把握的几个主要阶段卿研究课题的确定阶段、研究课题的实施阶段、研究成果的评价阶段等)的学习要求。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则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三个阶段之中。
一、研究课题的确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在学习支持网提供的研究方向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概述阅读有关研究方向的综述,大致了解研究方向的基本情况,再通过学习资源由校园网访问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因特网址,从中搜集有关的资料,同时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中查阅有关的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尽快地找到有关的参考书目,研究性学习支持网提供了本校图书馆的书目查询功能,并且设置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地区图书馆的链接,学生可以在这些大型图书馆的网站中进行书目和全文查询。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查找到相关的网上资源,研究性学习支持网还提供了一些具备全文检索功能的搜索引擎的链接。因为只有建立在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课题才能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也才能顺利地开展后续研究工作。
学习支持网中的研究方向是教师根据自身的专长和兴趣爱好提出来的,有30多个,涉及学校的各个学科以及学科之间的综合内容,但并不涉及具体的研究课题。学生需要在查找资料以及与他人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最终确定自己的课题。
除了教师提供的这些课题研究方向以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经历提出一些研究方向,并将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这些研究方向的资料,包括内容简介、参考书目和相关网址上传到研究性学习支持网的学生研究中,供其他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确定研究课题时参考,其他同学也可以在学生自己提出的研究方向中确定课题。
当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中发现问题并基本形成自己的课题后,就可以在学习支持网中注册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与进行类似课题研究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
由于学习支持网的使用,参加同一研究小组的同学,不再局限于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往往一个研究小组的同学来自好几个班级甚至两个年级,由于相同的兴趣爱好,在学习支持网的帮助下走到了一起,这使同学们充分体验到了信息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全新的网络合作的工作和学习模式。
同时,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提供单一的教师与单一班级的学生之间的交流途径,缺乏在不同教师与不同班级学生之间以及不同教师之间开展交流的机制。没有一个教师能对这么广泛的问题做全面的解答,也很难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召集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中解答,更不可能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和交流讨论,由于时间有限,也不可能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及时的交流。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对信息交流的开放性要求。
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为师生的交流讨论提供了一个完善的场所,使得参与信息交流的人员更加广泛,参与交流更加方便,信息反馈更加及时。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上的网上交流,可以进行类似聊天的实时讨论交流,更可以在提问:回答中运用BBS技术,按照课题研究方向进行分类交流讨论: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确定研究课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传到BBS的相应栏目请求帮助,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问題进行解答。该研究方向的指导教师则可以通过BBS对有兴趣从事该课题研究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其他教师可以对这些同学进行帮助,并且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BBS开展有关学术方面的探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讨论后,指导教师可以将与自己指导的研究方向有关的讨论内容整理以后,加入研究方向的课程概述中:也可以把与学生和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得到的参考书目和相关网址,加入研究方向的学习资源中。
通过研究性学习支持网,师生就能随时随地针对研究方向进行交流讨论,较好地解决了生——生、师——生和师——师之间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交流障碍问题,有利于学生充分地了解课题研究方向的有关知识,从而为他们最终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课题的实施阶段。
一般来说,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开题、研究、答辩。在这三个阶段中,需要分别撰写开题报告、研究报告和答辩报告。
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将从事相似课题研究的学生组织成课题小组,在课题小组中开展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而学生更多的时间则可以继续利用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上资源进行交流讨论、查找资料。如果学生对课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答,可以在BBS上求助,或自己上网查询。
指导教师如果认为有必要,也可以在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上的网上练习中建立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一些基础知识的练习题库,供有关学生测试自己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研究性学习支持网还为每一位学生的研究课题设置了一个专用的课题档案,每位学生都要将自己撰写的三份报告上传到自己专用的课题档案中,研究课题的指导教师可以在每位学生的课题档案中查阅学生的三份报告并在报告后面附上意见或建议,其他学生可以相互查阅、彼此共享成果,同时也可以发表意见,帮助其他同学完善各自的报告。
每位学生通过各自的课题档案可以及时了解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所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学生在经过自己的思考、消化、吸收后,可以对报告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对于报告内容中指导教师和同学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进行澄清和说明。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比如数据的存储和格式化、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统计、图表分析等。在信息科技课中,我们就及时地进行电子表格软件的教学,指导学生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并着重介绍了软件中提供的大量函数和数据图表化功能。通过在研究过程中的实际使用,学生们体会到,运用这些软件,可以提高课题研究中数据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有些学生发现,还有一些问题靠现有的软件无法解决,这时,我们就引入了程序设计的概念。在信息科技课上,我们给大家介绍了程序设计的思想,学习用VB编制一些简单的程序。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对VB进行了深入学习,并用VB编制应用程序帮助其解决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每位学生都要将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Word文档)或研究成果网站的形式在学习支持网上向全校展示。
三、研究成果的评价阶段。
在这个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制作一份答辩报告在学习支持网上展示,在答辩过程中,其他同学和老师看了答辩报告后,可以在网上提问,答辩的同学也在网上回答。答辩结束后,答辩同学对自己的答辩进行自评,指导教师给出一个评分并决定是否推荐为优秀课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对答辩同学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实现了评价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体现了评价的开放性和过程性。
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演示报告形式是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我们在信息科技课中对如何使用PowerPoint来制作答辩报告进行了指导,每位学生都及时地将答辩报告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并上传到学习支持网中。
四、有关安全问题。
由于校园网的开放属性,在运用校园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否则,就会在校园网,上引起混乱,造成损失。
我们在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中采用分级权限管理,学生只能查阅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上的资源;只有经过身份识别后,才能上传资料、发布信息。因为是用于学习目的,一般不存在隐私问题,所以不允许匿名发布信息。
同时,在校园网中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防范计算机病毒对服务器上重要数据的破坏,在校园网与因特网之间架设防火墙,防止校外的黑客对校园网的恶意攻击。为防止意外,我们还及时备份研究性学习支持网的重要数据。
此外,还要加强对所有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做到安全、高效、守法地使用校园网和因特网,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
五、理性的思考。
以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为平台,我们在对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整合的探索中,深刻感受到,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通过支持网得到整合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大为提高。本来一个学校只有20个左右的学生课题,现在一下子发展到超过100个课题。课题研究的水平也有一定提高,多名学生的课题成果参加省市级和地区级的展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们在一个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是自己很感兴趣的,彻底改变了苦读书的状况,学生们在课题小结中纷纷表示希望今后多开设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通过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我们实现了两者的全程融合。学生在每周一节的研究性学习课上主要是与老师和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讨论,统一进度,进行操作实验等工作,而学生在信息科技课上则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交流讨论、处理数据、制作研究报告、网站和答辩报告等,完成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大部分学习任务。我们只以每周一节的课时,就完成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离开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这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此外,研究性学习课程还为信息科技课的教学提供了大量活生生的案例作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给信息科技课的教学也带来了生气,高中信息科技课的教学要求,全部得到了贯彻。学生带着真正有用的任务来进行学习,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本来两个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在一个学期就能全部完成,多出的课时则又给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了宝贵的時间。同时,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在上海市统一进行的信息科技三级考试中,我校学生全部合格,一个小时的考试内容,许多同学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
校园网和研究性学习课程都是新生事物,运用校园网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还有较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克服,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
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来自传统的教育思想的阻力还相当大,在教学中时常会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部分教师不适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放性,总想用自己的想法去统一学生的想法,不能摆正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地位。
其次,教师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的应用水平差异较大,部分教师尚不能熟练地输入汉字和进行网络浏览,影响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要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水平,提高计算机操作的能力。
再次,由于技术的限制,许多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手段尚不能使用,如:动态影像的实时传送:许多基于网络的因特网服务功能(ASP)还处于起步阶段,难于对研究性学习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如:现在尚未有一家ASP能提供基于WEB的中外大百科全书的全文检索、查阅功能:一般中学中,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还不能实现虛拟现实技术,那就对学生研究一些近、现代物理与化学等方面的课题产生极大的制约,如:不可能研究原子核方面的课题:由于要考虑网络的安全问题,就要用防火墙将校园网与因特网隔离,这样,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就很难得到社会上专家的及时指导,交流的范围只能局限于校园内,虽然可以采用情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得到专家的帮助,但不管怎么说,校园网与因特网的交流限制,使课题研究的开放性受到了一定影响。
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在运用校园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如指导教师的安排、场地和时间的调配、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等,特别对一些学生自己确定研究方向的课题较难把握,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完善。
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人们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校园网以至于因特网在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乃至所有课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一个网络化的数字校园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