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为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提速

2001-04-29石永明

人民教育 2001年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校教育

石永明

【按】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哈尔滨市教委立足发展,确定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城乡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模式。短短几年的探索实践,使得这个市的教育管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提出的建网就是建学校的新理念,不仅解决了建网所需资金的来源渠道,而且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第三部分的五篇文章,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哈尔滨市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实践及体会。尚志市完善了局域网建设,实现了校校通,不仅给教育带来了变化,也给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希望;抚顺小学以网络为手段,使校长、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实现跨越时空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市六中积极探索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市六十九中通过网络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高效以及教学方式的变革。这些创造性的工作,有效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哈尔滨市辖7区、12县(市),总面积5.32万平方公里,人口960万。全市现有4216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50余万,教师12万。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城乡教育的协调快速发展,我们选择了建设信息网络,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路子。几年来的实践,拓宽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域,优化了教育教学手段,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建网就是建学校理念的形成

建网就是建学校的思想,对于我们而言,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可以说,这既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哈尔滨市大城市、大农村市情的要求。

哈尔滨市是一座地域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交通十分不便的城市,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大農村的城市特征。虽然多年来,我们十分注重抓教师队伍建设,包括教师大练基本功的做法也在全国介绍过经验,但是,面对来之迅猛的信息时代,教师队伍的现状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落后于时代要求,知识更新的速度缓慢,教育方法和手段单一陈旧,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不强:城区中有近10%的教师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农村师资力量更是薄弱。远郊和偏远农村信息渠道闭塞,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匮乏,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几年来,虽然多方努力强化教师培训工作,终因地域广、人数多、交通不便、经费紧张、手段落后等因素而受到限制。过去那种市一县一乡一校层层培训的老办法,造成培训水平和培训质量层层降低。落后的培训方式与农村教师渴望获得高水准培训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况且,在80441名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农村教师就有56695名,约占70%。针对这种情况,大家一致感到,广大农村缺少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教师继续教育要满足时代要求,必须使教师掌握信息时代的先进教育手段。

怎样使如此庞大的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迅速提高,如何去完成《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确定的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任务和要求,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敏感地认识到信息网络已经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必将成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开展继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新学校。网络就是学校,建网就是建学校。教委领导班子经过研究,决定建立一个能覆盖7个区、12个县(市)的信息网络,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将教育行政、教研、培训部门与全市4216所学校联接在一起,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实现跨越时空的双向交流,实现全市教育资源共享。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缩短青年教师的成熟期,缩小城乡教师水平上和接受教育效果上的差距,实现全市教师队伍的整体升位。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师能最快、最早地适应新世纪的要求,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对于这项工作,我们感到,必须有一个清醒认识,不容置疑,谁领先一步,谁就将领先一个时代,这个制高点必须抢占。

但是建网需要钱,钱从哪里来?这是我们遇到的一大难题。大家都知道,哈尔滨市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但是经济发展状况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次居后,特别是作为老工业基地,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据市委书记王宗璋要求的

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的指示精神,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那就是建网所需资金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当时有人说,教育费附加是用于校舍建设的,用在网络建设上恐怕不合适。而我们认为网络就是学校,网络是一所没有围墙、没有时空界限、资源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常用常新的学校,因此建网就是建学校。如果说投入1000万元只能建一所为几百人提供学习环境的普通学校,那么,同样的投入所建的网校,其服务的对象何止几千、几万人。为此,我们形成了加快教育信息网络建设的整体工作思路,即: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以普及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及掌握、运用其为教育教学服务为重点,坚持培训、建网、建库并重,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构建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保证。具体工作目标是构建4321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即:开发应用四级网络中国教育科研网—市教委信息网站—区、县(市)信息站—中小学信息点),采取三种培训方式以培训部门为主的集中培训,以教研部门为主的教研活动培训,以学校为基地,立足岗位自学自练为主的教研活动培训),提高两个能力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自主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教改能力),达到一个目标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意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积极按照健网就是建学校理念,将计算机引入课堂的一些学校,其办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关键是校长,核心在教师,而教师是否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是否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又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基层的积极实践和深刻体会再次为建网就是建学校这个理念的形成注入了活力。

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座谈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更加坚定了我们深入开展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的想法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王宗璋同志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加快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以此推动城乡教育的快速协调发展,写进了《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之中,这再一次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坚定了信心。

集中拳头,实现网络 建设的短期突破

理念变成现实,必须经过艰苦的实践。为了尽快把我们形成的整体工作思路,有计划地快速推进,早日建成现代教育信息网络,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做法。

一是领导上高度重视。筹建教育信息网络,对我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必须形成共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各级领导的工作日程。为此,从1999年3月开始,我们就提出把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作为1999年市教委工作的一号工程,同时作为一把手工程加以强力推进。当时有人好言相劝:健网好是好,也应该建,但我们缺乏基础,等其他城市干起来再说吧。为此,我们提出,缺什么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作为一把手逢會必讲,班子成员分头去讲,机关干部到基层去讲。在那段时间里,上网成为教委机关上下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为了实现短期突破,我们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推进组,多次召开动员会和工作推进会,连续下发文件进行具体指导,多次找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找有关部门协调。由于租用电信线路费用太高,也不方便,我们毅然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建网,铺设自己的路。1999年以来,我们从教育费附加中共拨出专款1450万元,其中750万元用于教师继续教育中网络技术的培训,700万元集中用于市教委教育信息中心网站建设和教育信息库建设。

在市教委教育信息中心网络建设启动后,我们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区、县市)网络建设上来。我们提出在新世纪到来之前,把最先进的教育手段送到乡村的口号,并强化具体指导。为了调动各区、县市)的积极性,我们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积极建网的区、县市)建设网络平台所需资金采取1:1配比补助的办法,解决他们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为每个区配备了一套无线接收设备,为12个县(市)进修学校增配一台联网微机。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引发的必然是行动上的自觉。在各区、县(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区、县市)教委采取不同办法,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尚志市行动迅速,自筹资金40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本地局域网:依兰县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大胆决策,从银行贷款250万元用于建网:呼兰县后起直追,从教育费附加中拿出120万元,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并实现了全县覆盖。道里区、南岗区、香坊区、太平区和平房区政府高度重视建网工作,速度之快,应用效果之好,在城区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市各区、县市)共投入资金6296万元。这样,市里拿出了1000多万元,调动基层投入了5000万元,初步解决了全市网络建设资金问题。

经过近7个月的共同努力,克服了无数难以想像的困难,我们建成了一个以市教委信息网站平台为中心,覆盖全市5万多平方公里的开放式教育信息网络。这个网络融行政、教研、继续教育三个子网为一体,向上通过微波方式直接联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并进入国际互联网,向下通过微波和有线两种方式联接市教委直属单位和7区、12县(市)教委、进修学校,并以他们为节点覆盖全市中小学校,包括偏远的乡村学校。以尚志市亮河镇九里村、鱼池乡开道村为例,它们分别坐落于距哈尔滨市区300多公里以外的深山中,交通极不便利,信息闭塞,他们实现了与尚志市教育信息中心相接,和哈尔滨市教育信息中心网站联通,并通过哈尔滨市教育信息中心网络平台登上了中国教育科研网。网络使当地世代与大山为伍的教师和孩子们从封闭的状态下解脱出来,使他们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人们共享最新、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一点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当地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综合素质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也会大大向前跨进一步。

在信息网站平台建设中,我们坚持经济实用性和适度超前性兼颐的原则,采取星型拓朴结构,运用以太网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调整部分模块,即可由目前百兆网升级到千兆网,迅速提高网,上信息查询、传输、下载的速度。同时根据哈尔滨城市大、地域广、山区多的特点,该平台采取多层次、多速度和多种接口设置,充分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学生的不同需求,特别是采用微波联接方式的各区、县(市)及中小学校都可以实现免费上网,大大提高了教育信息网的实用性。市教委信息中心网站已成为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方便、经济、快捷的出口,同时也是外界通过网上访问和了解哈尔滨市教委信息的惟一入口。

二是行政制约,形成机制。为:了加快各区、县(市)建网工作进程,我们充分发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作用,把加速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作为督政、督学的重要内容,并硬性规定:区、县(市)教委在网络建设过程中,未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不能参加优秀单位评比,学校不能参加示范性学校评比。为了促进广大教师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我们规定:45岁以下的教师晋升上一职级,必须达到计算机初级水平;参加全市计算机考试合格者,方能申报骨干教师,并在评选市优秀教师中优先考虑:教师公开课必须运用自制教学软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否则取消评奖资格:教师教案和课件在市级网络上一经采用,享受市级优秀论文待遇等。为了使这些硬性规定落到实处,我们专门制定并实施了《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实施方案》,确定了培训目标,编写了培训教材和上机实践手册,解决了教师由被动的嚶我学变为我要学这一关键性问题。到目前为止,已有48754名教师参加了培训,通过理论考试与上机操作能力考核,合格率达92%,并有2800多名教师达到中级水平,600余名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在教委行政网开通后,我们连续举办了6次教委机关干部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班。班子成员带头参加,委机关计算机网络操作考试通过率达91%。目前,市教委会议通知、领导讲话和非密级文件的下发、各种报表的上报下送等工作,都能通过网上完成。机关干部在谈感想时谈道:跟随我们几个世纪的纸和笔,如今正在逐步淡出我们的生活,我们正在一天天被网进网络化的世界。

三是行动上积极引导。为了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展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给我市教育工作带来的深刻变化,1999年12月8日,我们在复华小学召开了全市信息技术教育现场会。在会上,我们提出:不要求每所学校都建有微机室,但只要有一台微机也要上网的口号,并展示了复华小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备课、上课,与教研部门和其他学校教师进行网上交流等方面的实践成果,特别是当看到与距离哈尔滨市区300多公里,且只有1台微机的开道小学的文字图片交流,与会者深刻地体验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网络技术对课堂教学改革、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坚定了全市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加快教育信息网络建设的信心和决心。目前,一中、三中、六中、九中、抚顺小学、复华小学、兆麟小学、尚志幼儿园等一批学校校园网建设初具规模,并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和管理工作中。第六中学承担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教改实验课题9个,其中《针算机与地理学科、数学学科整合》课题被确定为国家级九五课题:第九中学还承担了省电教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研究》课题:第三十五中学《多媒体发展式教学模式实验》课题被纳入教育部九五课题规划。有的学校在校内每个班都配备一台微机与学校主机控制机房联接:有的学校班级建立起由师生亲自动手制作的班级主页:有的学校已建起电子阅览室。教师在办公室里、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上网查询,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可以从资源库中调出所需的课件进行演示。同样,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内容也不仅局限于书本中,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在学校里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占有者,而更多的是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这不仅是教育方式、方法的改变,也是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四是资源上充分开发。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网络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为此,在建网的同时,我们特别注重资源库的建设。首先,把电教馆保留的和全市征集来的一些名师公开课资料、教案、课件等录像、光碟重新整理分类,通过技术处理,转化成网上资源;其次,组织全市不同学科教研员、名优教师与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配合,一方负责提供与教改、教研、教学相关的经验信息,一方负责解决技术问题,共同研究开发符合教育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投放在网上供全市教师使用:再次,发动广大教师有针对性地上网查询,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及时下载,进行统一整理、归类后上网,供全市教师共享。

2000年9月1日,我市网上金色校园开通,它免费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

五是始终把立足点放在应用上。我们结合城镇在职教师、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定期任教轮换制度的实施,突出强调下乡任教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计算机技术基础好、知识面宽的特点,把普及推广信息技术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要求他们一方面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发挥对农村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向他们传授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从而使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我们还多次召开会议,请教研、培训方面的专家,就建设什么样的继续教育网及网上培训内容、方式、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构建了一个相对独立、实用性较强,融培训与管理于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开发了网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经过艰苦努力,我市已建成了以市教育信息平台为核心,向上联通中国教育科研网,向下通过区、县(市)教育信息站,并辐射乡镇及广大中小学校的网上继续教育的大网络环境。

2000年4月和6月,教育部两次在我市召开信息技术教育现场会,向全国推广了我市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和运用网络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

网络为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教育信息网络的开通与使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也为全市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哈尔滨市的城乡教育开始走向协调发展的快车道。

1.依托教育信息网络,构建了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

哈尔滨市教委早在80年代就提出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永远不变的工作重点来抓,十余年来,从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到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哈尔滨市的师资队伍建设走过了坚实的历程,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全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世纪之交,特别是21世纪初,我们清醒地看到要为素质教育提供高素质的师资支持,显然依靠傳统的培训模式是难当重任的,必须站在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出一条高起点、高要求、个性化的培训新路子。教育信息化必然推动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网络的建立与应用,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必将成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开展继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新学校,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教育工作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并引领时代的发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必须代之以全新的方式和新的内涵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网络的开通与使用,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的形成,把整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现在全市教师不再为经费、时间等方面原因而不能接受高水准的培训而发愁,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教师都可以根据符合自身条件的培训要求,在网上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必修、选修学科,查阅课程内容、教学大纲、学习资料等开展自学,并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BBS板等形式提出问题,接受培训教师的指导、答疑,通过网络开展交流。在修完规定的内容和学时后,到指定地点参加网上考试,获取相应学分。同时,我们还在网上建立学籍管理系统,录入全市中小学教师相关资料,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教师培训情况的监控,形成了符合市情的大教研、大培训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2.网络给教育管理方式、教师工作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带来巨大变革。

网络犹如一夜春风,吹遍了全市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教研部门和4000多所校园。教育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学校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打破了传统的以人一人为主要模式的经验型管理方式,实现了人—网络—人的新型管理模式,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进一步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效率。以第六十九中学为例,该校分散在四处办学,在校生近8000人,教职工几百名,过去学校连开一次全校师生大会都很困难,这么大的学校,校长坐车转一圈儿就得半天,学校管理十分不便。现在由于有了网络,校长可以召开网络会议,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学生的对话,这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上级的相关政策,校长的办学思想,来自家长、教师对学校管理的参与意见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贯彻落实和有效沟通,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有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市区共有30余所学校已经建立了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也促进了教师的工作方式变革。目前,教师在办公室里、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上网查询,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可以从资源库中调出所需的课件进行演示。通过网络运用,克服了原有的教师备课以小组为单位的局限,教师通过网络向全国各地的同行请教,增加了信息量,备课质量大大提高。网络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往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能面对大多数,虽然也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但只能处在理想化境界,很难落实,现在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在课前制成课件,放在网上,通过网络完成教学活动,师生可通过网络在课前、课上搜集大量信息,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可利用网络工具如Netmeeting开设课堂论坛,师生共同参与。以往教师授课最多面对两个班,现在有了网络,实现了优秀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授课,面向尽可能多的学生,这种变化,既增强了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也为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活力。

网络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重大变化。以往学生学习基本上是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而网络应用到教学之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他们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束缚,能够有选择地、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个性特长的培养。如,第十七中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BBS留言板作课堂小结,每个学生都参与留言,参与教学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抚顺小学,每个班级、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主页,一位教师在讲《雷锋日记》时,一位学生告诉他自己在网上搜索到一个雷锋网站,这样,教师和学生共同在网站查阅有关资料,使这堂课变得丰富多彩。目前,雷锋小学已养成每节新课前,学生都先上网查找有关资料的良好习惯,学生找到了自主学习、参与学习的钥匙。南马路小学等一:批学校针对过去计算机教学与学科教学相脱节,计算机辅助教学更多的是辅助教,失去网络交互性优势的现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景创设,将网络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提高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几年来,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应用,广大教师普遍感受到,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已经开始由被动接受性的学习向主动参与性学习转变,这无疑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育信息网络的开通和应用,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给农村带来了新希望。

网络带来变化最大的还在农村。当远离哈尔滨市区300余公里的尚志市鱼池乡开道村小学教师第一次接触到网络这个神秘世界时,激动万分:网络使我们这些世代与大山为伍的教师和孩子们从封闭的状态下解脱出来,了解到了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和城里人共享最新、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网络将改变一代山村孩子的命运。

亮河镇九里学校远在距哈尔滨市300公里的深山中,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冬天师生们在教室里还需要生炉火取暖,然而正是通过一根电话线,他们实现了与市区教师的资源共享。网络所展示的精彩世界,不仅带来了崭新的教育观念和丰富的教育信息,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村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正改变着山村学生的面貌。

网络其实已经在改变着山区教师和孩子们的面貌,同是开道村小学,一年前,市教委和教研部门的同志来调研时,师生们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胆怯的目光和呆板的表情,而后,当村办小学的老师集资购买了一台微机并学会,上网后,他们的精神面貌在悄然变化。前不久,全市信息技术教育现场会在尚志市召开,当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师生们迎接来宾时,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开道村小学的师生。

网络给农村带来的变化、给农村学生带来的变化,使祖祖辈辈没有离开土地和大山的农民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

面对未来的几点思考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建设并应用教育信息网络,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快速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项工作我们必将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在2001年全市教育行政工作会议上,我市明确提出了要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制定并组织实施教育发展工程,用这个工程统领十五乃至今后十年的教育工作。教育发展工程由五个子工程组成,信息技术教育工程是其中的重要子工程之一,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模式及方法的深刻变革,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奠定基础。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进一步完善全市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使教育信息高速公路畅通无阻,并形成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目前,我市教育信息网络基本框架建设已完成,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各区、县市)发展还不平衡,网络的覆盖和开通以及应用情况还不十分理想,因此,我们将牢固树立建网就是建学校的思想,始终把网络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推进校校通工程,积极发展校园网,建立校园网络体系,实现学校与社会联网,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辅助教师备课、构建课件、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和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同时要培养学生使用电脑的良好习惯,扩大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文化面和信息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充分利用好国家级教育资源库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好以地方乡土教材类为主的教育信息资源库。要加强校园网络资源中心的建设,建立包括资料文献库、信息资源库、软件库和光盘库在内的校园网络资源中心,进一步丰富网上资源,提供更多、更新的信息和教育教学资料。

2.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

在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现代化服务的问题上,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如果教育观念不更新,就会穿新鞋,走老路,用先进的技术为旧式的教育服务,在内容设计上仍是灌输式的死记硬背,将人灌改成了电灌:在教学方法上仍以教师讲授和教师操作电脑演示为主要形式,成為黑板演示的电脑屏幕化。所以要在科学的教育观的指导下,真正做到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在这方面,我们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第一,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多媒体的开发,充分利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的三大特点,即以学生为中心、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注重真实任务的完成,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将终极目标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上。对于教学媒体的开发,将突出学习情境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学习环境的设计,将利用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新知识的建构。第二,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要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网络实现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第三,以信息技术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新课程计划,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具备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加强网络德育建设,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加强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校园网的建设,使学校的教育走向了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多媒体化、远程化,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我们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境外敌对势力加紧利用网络对我们进行攻击和煽动,国内利用互联网传播反动的、不健康的信息垃圾的事情也时有发生,由于部分学生的识别和抵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侵蚀。所以,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将克服单纯的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我们要求学校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防止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同时把网络与德育结合起来,开发研制德育课件,实现育德性、系统性、生动性、仿真性,使网上德育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运行载体,尽快使德育占领网上阵地。

4.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功能,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我们将对前一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规划好下一阶段的工作。突出重点,体现学校的个性特色。充分发挥重点高中的示范作用,带动我市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普通中小学和成职教育、社区教育,乃至老年教育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发展。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研究如何开发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如何改革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研究如何开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以办公自动化,管理网络化为目标,研究如何推进学校的科学化管理。通过教育科研,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并最终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及老年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教育网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奠定基础。

總之,我们将竭尽全力加快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发挥网络在管理、教育、教学等实施素质教育各个环节中的有效作用,实现城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尽快掌握在21世纪生存与拚搏的本领,能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昌盛,为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世界各国同龄人进行真正平等的合作与竞争。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学校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