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与蛋与科学家奶奶

2001-04-29

博览群书 2001年3期
关键词:出版商丛书科普

读 焰

年初就拿到了这套“科学家爷爷讲故事”丛书中的几本,我估计刘兵教授一定很高兴这套丛书的名字,正好能成为他研究科学之性别的例证。事实上,一见到丛书的名字我就心凉了半截,科学家爷爷,身穿白大褂,一脑袋白头发或者没头发,一下巴白胡子,掌握着高级的科学真理,做和蔼可亲状,一肚子十万个为什么等着你问,我才不问呢,要不是班里组织活动,私下里见到他,我肯定掉头就跑!如果我是刘兵,就针锋相对地策划一套“科学家姐姐讲故事”,这样可以化解一下科学的男权色彩,也可以更符合这个时代的年轻化的科学。

丛书略略翻过几本,果然如我所料,是居高临下单向教化的传统科普。我当然不反对科普,即使这样的科普,毕竟也是科普。但是,如果中国的科普出版仍然以这种方式进行下去,必将是死路一条。我不妨以我小人之心,对这套书的出版流程做一个假设。科普出版是一个热点,所以我们也应该做一些科普书。弄得好,可以获得一些经济效益,就算弄不好,政治上总是正确的,社会效益总是有的。万一评上工程奖,好处更多。既然要出科普,当然要找科学家,找德高望重的科学家,有院士头衔的科学家。请这些科学家对本专业来个通俗介绍,还不是小菜一碟。至于具体的内容,反正我们也不懂,一切都由科学家爷爷把关了。爷爷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爷爷的名头,印在书上,谁敢说不好?家长一看名头,吓得赶紧掏钱;评委一看名头,赶紧打勾。而且科学家爷爷一般都不计较名利,所以稿费也不必太高,当然,就算高点也是值得的。于是一年半载,书就出来了。

想一想无妨,书一出就有问题。大致如下:

一、和传统科学不同,现在的尖端科学并不掌握在老科学家手里,而是掌握在三四十左右的年轻人手里。所以用科学家爷爷做号召,未必恰当。

二、科学家对本专业做通俗介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有两个子问题。1、科学家即使给学生上课,也要先知道学生的水平,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深浅适度。而现在的读者是广大青少年,差距很大,沟壑丛生,很难掌握好深浅;2、读者不是大学生,不是一定要考爷爷的研究生,所以爷爷认为重要的问题,读者应该了解的知识,他们未必感兴趣。也就是说,这些科普是自上而下一头热,完全没有了解读者究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三、上面的两个子问题不应该由科学家解决。最了解市场的应该是出版商,出版商应该估计到写什么,怎么写能够有好的销量。或者说,出版商应该起到沟通科学家与读者之间供需关系的作用。霍金的《时间简史》就是在出版商的参与下反复锤炼才写出来的。其实我不应该站在出版商的立场上看问题,但是我实在替他们着急。在国外,科学家自己写的优秀作品被出版商埋没的事例时有耳闻,但是出版商自己策划丛书让作者随便写的倒是不多。我们的出版商对作者如此放心并不是因为作者本人是这方面的专家,有丰富的经验,而是因为我们的出版商1、对市场并没有真正的调研,不知道读者究竟需要什么;2、对科普没有深入的研究,不知道什么是科普;3、所以自己也不知道要出什么样的书,应该找什么作者,应该让作者写成一部什么样的书;4、完全不懂作者写些什么,毫无评判能力,所以只能放弃责编的权力;5、太懒。

大略地翻阅了一下拿到的几本,很快就证实了我的猜想,不妨以这本我稍稍精读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著名科学家谈生命起源》为例。该书作者都是在科研第一线战斗的科学家,主编赵玉芬,中国科学院院士;著者王文清,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授。牌子亮,名头响,但是有个奇怪的问题,单从丛书的目录上看,赵玉芬和王文清只合作了这一本书,为什么一个叫“主编”,一个叫“著”?莫非是有人编了没著,有人著了没编?另外,赵玉芬是女院士,所以该叫科学家奶奶,而不是科学家爷爷。可见丛书的名字起得不好。但是书的名字不错。《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很切题,也很有趣。

再看内容。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我小的时候曾经被这个问题困惑了很多年,弄到最后已经搞不清这是一个生物学问题,还是一个逻辑学问题,最后也许是个语言学问题,直到把这个问题给忘了也没有得到答案。所以我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尽管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是否还有这样的问题。——现在城里的孩子已经很少有人听到母鸡下蛋后欢快的叫声,更不大可能有人看到小鸡破壳而出的壮观情景。不论如何,由此入手谈生命起源谈遗传学总是很切题很生动的。这本书从宇宙洪荒讲起,讲地球如何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毛毛虫到小鸡(也许是小蛋),最后到人。讲到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生成有机分子的实验,也讲到了地球从原始条件按照纯粹的化学反应进化出生命的极小的几率。谈到了生命的基本物质,磷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也谈到周易六十四卦与遗传密码的对应,性别的起源以及近两年非常热门的克隆问题。

所以全书从科学的角度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科普出版物,却没有逃出我以小人之心预测的几个问题。比如定位不准确或者没有定位是显而易见的。从整个书的封面及封底的语气上看,这套书的目标读者该是初中生左右,然而,书中所包含的大量术语,完全没有通俗化到初高中水平,即使本科生也未必能轻松应付,除非他是生物系,不能应付也得应付。全书似乎给出一个学术体系,所以在薄薄的一本书里几乎涉及了有关遗传学和生命演化的方方面面,但是,一个初中的学生是否需要这个体系,是否能够掌握这个体系?此外,直到最后,这本书也没有从生物学角度对本书的标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给一个解释。

近几年科普出版似乎很热闹,但是明显后劲不足,因为大多数都是翻译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请出中国第一流的科学家爷爷和奶奶写中国的原创科普,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套用前面的“文革”句式,如果中国的原创科普仍然以这种方式进行下去,必将是死路一条。让我哭笑不得的是,编者竟然在“编者的话”中自己说:“可以确认,这是国内少见的,最具科学品位的一套读物。我们也相信,它的作用和影响,一定会被带到下一个世纪。”真是豪迈,有气势。要是我这样评,一定有人说我眼光太差,或者违心阿谀,或者拿了人家的钱财。他竟然自己说,我可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评了!

实话说,这套书我确实是拿了人家钱财,否则我早就掉头跑了,根本不会看。虽然我拿钱之初就已经声明:“我不一定说好话。”但我还是写了很多好话,当然在好话之后也写了“但是……”。可是这个“但是”写多了,所以文章没有用。然而“但是”写得不畅快,我自己也懒得拿出去发。今天偶而翻检旧作,索性将文章翻新重作,单写个“但是”出来。

希望今后能有出版商愿意出钱请我骂他。我畅快,读者畅快,他也未必不畅快!

猜你喜欢

出版商丛书科普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科普达人养成记
艺术创想丛书
欧盟对谷歌新闻征税毫无意义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七成软件出版商转向云服务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