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大师

2001-03-24王直华

知识窗 2001年5期
关键词:抽象画石林泰戈尔

王直华

望远镜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它能让我们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当代天文学家用它看到了160亿光年远的类星体。距离地球1600万亿亿千米是个什么概念?那么遥远宏大的景物,你会感到恐惧吗?抑或由陌生而感到抽象。

黄土高原在水的冲刷下,形成千沟万壑,那么高大、干燥、板结的土塬,是黄土高原留给人们心中的具象。从卫星俯瞰,那是一幅绝妙的抽象画,一片硕大无朋树叶的叶脉。

云南石林,一块块巨石磊立的大树,远远望去,犹如一片森林,于是便有了石林之称。那是人们视觉中对石林的具象。如果你将距离拉近,视野里只留下巨石的局部,将它拍下来,那将是一幅抽象的写意中国画。

进一步拉近距离,比如用放大镜、显微镜,许多常态下的具象世界,就变得面目全非起来。各行各业的科学家,使用各种各样的显微镜,诸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显微镜,拍摄了那么多抽象的画面。

似乎可以说:清晰的东西很具象,朦胧的东西很抽象;理解的东西很具象,费解的东西很抽象;正常的东西很具象,反常的东西很抽象;常形的东西很具象,变形的东西很抽象;直白的东西很具象,深奥的东西很抽象……

在通常的距离、习惯的视野里观看景物,会是一幅具象画。

在异常的距离、鲜见的视野里观看景物,那是一幅抽象画。

具象的美,抽象的美,它们都是美。我们在宏观或微观之所见,无论具象美抑或抽象美,它们都是大自然展示给人类的美。

泰戈尔曾这样写道:“夕阳坠入地平线,西天燃烧着鲜红的霞光,一片宁静轻轻落在梵学书院娑罗树的枝梢上,晚风的吹拂也便弛缓起来。一种博大的美悄然充溢我的心头。

今日黄昏,不费一点力气,我们见到了宇宙的美妙形象。宇宙的拥有者亲手把完整的美捧到我们的眼前。如果我们仔细剖析,进入它的内部,扑面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奇迹。此刻,无垠的暮空的繁星间飞驰着火焰的风暴,若容我们目睹其一部分,我们必定目瞪口呆。”

拜读这篇以《美》为题的散文,我感受到的,是这位名满世界的印度诗人那丰富的想象,那无处不在的恢宏而又入微的视野。

我们习惯于用一成不变的目光、众所周知的角度,在保守固定的距离上去观察大自然。于是,众人觉得美的东西,我们也看到美;众人看不出什么,我们也很茫然。

也许,我们找到了自己与大师的差距。

泰戈尔跟常人不一样。他不仅从地球上远远地观看宇宙,还要飞进宇宙内部去看个仔细,去发现奇迹,去感受“目瞪口呆”。我们的想象却从未离开过地面,因此也就失去了“目瞪口呆”的感悟。

终于,我们明白了大师罗丹的话:“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大师可能离我们太远,大师也许离我们很近。因为毕竟我们还可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无论是宇观、宏观,还是微观的大自然,只要换个角度、换个距离、换个思路去看,我们也会发现别样的美。那时,我们不仅能欣赏具象的美,也能接受抽象的美。

科学研究也是一样。换个角度、换个距离、换个思路去审视研究对象,来个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许多惊世骇俗的伟大发现,正源于科学大师们独特的视野。假若我们也这么做,相信也会有所发现。

艺术有大师,科学有大师,人生也有大师。走近大师,让我们多一些惊喜,多一些感悟,多一些成功。

猜你喜欢

抽象画石林泰戈尔
探秘海洋中的抽象画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峥嵘向上石林峰
舟舟的“抽象画”
流着泪写作的泰戈尔
走近湄公河
如此理解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
路南石林